前言

历时逾八年,《肌电图诱发电位基础与实践》终于要出版了。

本书编写立意是将临床神经电生理(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测技术视为一门学科,学习其数理基础、生物学基础,研究其基本原理,总结其在各种疾病中的变化规律,探索如何将其更好地运用于临床诊断。

本书编写架构是在介绍临床神经电生理“能做些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的基础上,结合病例重点解决针对具体患者个性化“我应该怎样做”的问题。

本书编写宗旨是继承、思考、创新。既充分理解、继承前人理论和实践经验,又汇集近年来最新研究发现,也介绍了作者数十年来通过基础研究、临床实践提出的基本观点更新、方法学改良和创新、观察指标新的解读和分析思路,以及如何将这些创新的观点、方法、思路运用于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更精准地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书编写方法紧扣临床神经电生理特有的生物电→函数→二维图→三维解剖→“四维”生理病理本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释其原理及应用。

本书首要面向专职临床神经电生理工作者。第一部分介绍神经电生理医生必备的数理基础知识和关于仪器设备及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与神经电生理检测原理相关的神经肌肉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第三部分为检测方法学,除介绍每个检测项目不同方法的检测要领和优缺点外,重点介绍各观测指标的生物学基础及其异常改变的病理学依据;第四部分为神经电生理检测临床应用,分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重点各种疾病的病理改变和电生理异常特点,并精选部分病例重点解读其电生理检测和诊断过程以及术中监测应用实例。附录部分亮点是由作者创意、亲自制作的彩色图片,涵盖了头、颈、躯干、四肢主要肌肉解剖定位和肌电图检测以及主要神经走行路径和感觉运动功能检测方法,图片制作兼顾立体具象性和三维抽象性,具有较高参考价值。附录还汇总了各检测项目参数设置和正常参考值以供读者快速查阅。

本书也适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手外科、康复科、小儿科、内分泌科、免疫风湿科、五官科等临床学科医生参考,通过阅读临床应用部分了解各学科相关疾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案、结果解读、判定原则。也可参考其他部分强化神经解剖知识和深入了解神经电生理原理以将其更好地运用于协助临床诊断。

本书编写过程中幸得国内临床神经电生理界数位前辈和国际专家的鼓励和指导,又得诸多电生理同仁的分享与指正,还有许多学生在资料查询、文字校对等方面给予了极大帮助;本书编纂得到了以孙兆林教授为首的贵州省人民医院历任领导的关怀和各相关学科的协助。本书在编写方法及临床相关知识方面得到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张雄伟教授指导。在这里一并致以诚挚敬意、表示衷心感谢!

受限于作者知识积累和文字写作能力,书中错误在所难免。诚恳欢迎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

202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