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影像疑难病例解析
- 蓝博文 代海洋 杨健主编
- 1944字
- 2025-03-14 18:50:17
1-1 中枢神经细胞瘤

临床资料
女,24岁,反复头痛一年,加重半个月。患者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间断性,左额颞部为主,休息时可缓解,到当地医院就诊,拟“三叉神经痛”对症治疗,症状可缓解。半年前患者再次觉头痛,呈渐进性加重,伴非喷射状呕吐多次,呕吐物为非咖啡样胃内容物。专科检查无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影像学资料(图1-1-1)

T1WI

T2WI

T2 FLAIR

DWI(b=1000s/mm2)

ADC

增强横断位

增强矢状位

增强冠状位
图1-1-1
诊断思路分析
一、定位征象
本病肿块主要位于透明隔区,需分析此肿块来源于侧脑室或脑实质。
1.肿块较大,主体位于左侧侧脑室内,呈宽基底与透明隔相连,局部与左侧侧脑室壁粘连,左侧侧脑室扩大。
2.透明隔结构局部破坏显示不清,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邻近脑实质(胼胝体、放射冠、基底节)结构基本保持。
综上所述,肿块起源于侧脑室透明隔区可能性大。
二、定性征象
1.基本征象
肿块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MRI显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局部实性成分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增强后强化不均匀,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囊变无强化。
2.特征性征象
(1)囊实性肿块,呈多囊性病变,为“皂泡样”肿块。
(2)囊壁分隔为等信号条索样结构,并与脑室壁、透明隔及胼胝体粘连,呈“条索样”“扇贝样”改变。
(3)实性部分T2WI呈等或高信号,部分实质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呈弥散受限,推测可能是由于肿瘤细胞密度较高,肿瘤细胞核浆比高,肿瘤组织内排列紧密的瘤细胞呈团状或巢状嵌于神经纤维基质网中,瘤细胞组织间隙组织液少,同时纤维基质网阻碍了水分子弥散。
(4)双侧侧脑室增大,脑室旁白质T2WI及T2 FLAIR信号增高,提示梗阻性脑积水及侧脑室旁白质间质性水肿。
三、综合诊断
女,24岁,反复头痛一年,加重半个月,有颅内高压症状。影像学检查发现透明隔区肿块伴梗阻性脑积水,肿块呈囊实性“皂泡样”,实性部分轻度强化。综合上述资料考虑为中枢神经细胞肿瘤。
四、鉴别诊断
1.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好发于10~20岁的青少年,肿块多位于孟氏孔附近,呈圆形或分叶状的软组织肿块,常见小囊变区及钙化;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常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多合并梗阻性脑积水,部分患者可合并结节性硬化,表现为室管膜下结节或皮层结节。
2.脑室内脑膜瘤
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多发于侧脑室三角区,主要源于脉络丛或基质的蛛网膜成纤维细胞团。CT为等或稍高密度,钙化常见;MRI示肿块多呈灰质样T1WI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部分可见脉络膜尾征。
3.幕上室管膜瘤
与幕下室管膜瘤不同,幕上室管膜瘤发病年龄较晚,好发年龄为30~50岁;多位于脑实质,囊变、出血和钙化常见,强化不均匀,有沿脑室塑形生长的特点,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4.室管膜下瘤
常见于中老年,肿瘤多位于第四脑室及侧脑室前角,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微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
临床证据
1.术中探查
肿瘤大部分位于左侧侧脑室,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形,肿瘤范围波及左侧丘脑,左侧侧脑室前角、后角,小心分离、切除。
2.病理结果
镜下所见:脑室肿物符合小圆细胞肿瘤,部分胞质透明,可见多个钙化灶,未见核分裂象。
免疫组织化学:NSE(+),Syn(+/-),GFAP(-),S-100(-),CK(-),EMA(-),Vim(-)。
结合HE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肿瘤发生部位,病变符合中枢神经细胞瘤。
病例综述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是一种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罕见肿瘤,占全部原发性颅内肿瘤的0.1%~0.5%,WHO分级为Ⅱ级。好发于幕上侧脑室透明隔区域,多见于20~40岁中青年,男女发病率差异不明显。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预后良好。
CN在影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CN典型病例多位于幕上、脑室内,大约50%的病例位于脑室前角或脑室体部、室间孔附近,大部分位于侧脑室前2/3,透明隔或孟氏孔区,以宽基底与侧脑室透明隔相连。
CT上,CN通常是实性和囊性混合肿块,平扫以稍高密度及等密度为主,钙化常见,出血少见,增强扫描常呈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周围常无水肿或轻度水肿。MRI上,大多数CN的T1WI呈不均匀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稍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有轻至中度强化;DWI上,实性部分呈高或稍高信号,囊性、坏死部分为低信号。CN的特征性征象有:
(1)瘤内囊变好发于肿瘤的周边,表现“皂泡样”征象。
(2)囊变形态多样,可呈小囊状和/或多房状的大囊变,有学者认为囊变与囊变之间呈细网状分隔而酷似“蜂窝”或“丝瓜瓤”改变是其特征性表现。
(3)囊变的分隔常常为等信号条索样结构,并与脑室壁、透明隔及胼胝体粘连,形成宽基底征;部分矢状面上见病灶与侧脑室顶部幕状相连,可见典型的“扇贝征”。
重要提示
侧脑室透明隔区肿块,呈宽基底与侧脑室透明隔相连,呈“皂泡样”,囊壁分隔为等信号条索样结构并与脑室壁、透明隔及胼胝体粘连,呈“扇贝样”改变,需要考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可能。
(唐润辉 代海洋 蓝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