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卫生标准汇编(2016—2022年)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第八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职业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编
- 1260字
- 2025-03-18 18:54:25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 钡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陶瓷、玻璃工业、钢材淬火、医用造影剂、农药、化学试剂制作等,常见的钡化合物有氯化钡、碳酸钡、硫酸钡、醋酸钡、硝酸钡、硫化钡、氧化钡、氢氧化钡等。可溶性钡化合物有毒,金属钡几乎无毒,硫酸钡、碳酸钡几乎不溶于水,但碳酸钡溶于盐酸形成氯化钡则具毒性,故钡中毒实质是指可溶性钡化合物中毒。
A.2 低钾血症是急性钡化合物中毒的病理基础,可致相应的心电图异常表现:
a)中毒性心律失常(见GBZ 74)。
b)低钾心电图改变:U波增高(大于0.1mV),与T波融合成为“双峰T波”,与既往心电图比较,出现ST段压低、T波改变(波振幅减小、双相、倒置)、U波增高、T-U融合、Q-T间期延长、QRS波幅增宽。接触反应中“心电图未见异常发现”是指低钾血症相应的这两类心电图异常表现。
A.3 肌力下降应与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肉毒杆菌毒素中毒、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围神经病、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Guillain-Barré syndrome)等疾病鉴别;恶心、呕吐、腹绞痛等胃肠道症状应与食物中毒鉴别;低钾血症应详细询问摄食、出汗情况、胃肠道症状、排尿及夜尿情况、利尿剂使用情况,并与代谢性碱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鉴别;心律失常应与洋地黄中毒、器质性心脏病等疾病鉴别。
A.4 及时纠正低钾血症是抢救急性钡化合物中毒的关键。补钾药物包括:
a) 氯化钾:最常用,含钾约13.4mmol/g。
b)枸橼酸钾、醋酸钾:分别含钾约 9mmol/g、10mmol/g。
c) 谷氨酸钾:含钾约4.5mmol/ g。
d) L-门冬氨酸钾镁:分别含钾、镁约 3.0mmol/10mL、3.5mmol/10mL。
轻度低钾血症口服或鼻饲补钾,以氯化钾为首选,常用剂量是60mmol/d~100mmol/d,分次进行;危重患者可静脉内补钾,补钾浓度20mmol/L~40mmol/L,不超过10mmol/h~20mmol/h,出现危及生命的低钾血症,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并且微量泵应用更高浓度(每100mL溶液中最高含钾40mmol)和更高速度(最高达40mmol/h)的补钾,但必须严密监测血清钾、肌张力及心电监护。病情缓解后,减慢补钾速度或改为口服。部分病例就诊时血清钾浓度正常,但病情仍可能迅速恶化,因此仍需积极补钾。缺镁时单纯补钾常不能奏效,应注意同时补镁,常用L-门冬氨酸钾镁,补镁对Q-T间期延长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有较好终止作用。
A.5 低血钾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和呼吸肌麻痹是急性钡化合物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表现为突发心跳或呼吸骤停,多于病程中出现。呼吸肌麻痹需要密切观察血气分析,一旦发生呼吸衰竭甚至呼吸骤停,需立即插管机械通气,必要时气管切开。
A.6 迅速大量补钾治疗后,部分病例病情仍持续性恶化,可考虑血液净化治疗,建议使用高浓度钾离子的透析液。
A.7 当硫化钡中毒时,除钡离子的毒作用外,在环境中尚可产生硫化氢从而引起相应的中毒,在诊断治疗时应加以注意。
A.8 关于血清钡测定虽属特异,但该项检查目前尚不能普及,而且中毒后的临床发展规律与血清钡变化尚不明确,故未列入诊断标准,但可作为近期过量接触的指标,临床工作中可积极监测血清钡浓度。我国目前对血清钡的检测方法、血清钡正常值范围尚无统一标准,有学者推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钡元素进行定量分析,仍需进一步积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