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尽在掌握?

日军步兵基本上有三个攻击波次!

每个波次之间相隔超过百米,每名日军单兵之间也相隔超过5米。

虽然是投入重兵,但其实位于前方第一波的50多名日军更多承担的是试探,用不断坚定前行的步伐试探出中方的兵力部署和轻重火力点位置。

黑夜的掩护,自然是对守方有利,但第9步兵大队临出发前特意携带了大量的照明弹,此时更是不惜代价的一发发打上天空,把中方的正面阵地照的如同白昼一样。

一旦隐藏于山林中的中方轻重火力点开启射击,隐藏在第二第三波攻击步兵中的掷弹筒手、以及距离一线不超过450米的两门步兵炮就会对这些火力点进行定点清除。

这并不是什么新招数,但日军对中国军队的作战中却屡试不爽,原因很简单,中国人的炮太少了。

日军可以堂而皇之的将重机枪放在数百米外对步兵进行火力压制,但中国人的火力点一旦冒头,他们的炮却可以对重火力点进行打击。

此消彼长之下,中方仅靠步兵的栓发步枪和日军对射,那又如何能抵挡得住日军步兵最后的冲锋?

步兵团级部队好歹还有几门迫击炮,让日军的重机枪火力点还有些顾忌,但此刻,几百人级别的步兵营有啥?顶破天也就几挺重机枪而已。

野村太二从一开始就判断中方绝无可能出动一个步兵团潜伏到此地,有如此充沛的兵力的话,昨日之战中方就不会打得那般吃力了,最多只有一个步兵营,或者是两个步兵连兵力。

日本陆军少佐计算的很精准,如今第1营也就差不多500人的兵力,在出发前专门做了加强,携带了6挺重机枪,每个步兵连还额外加配了一挺轻机枪以及2具掷弹筒,轻火力方面对比日军是半点不弱。

另外还有抵达战场后比日军多了将近40分钟的时间,挖掘了一条可供人趴着的简易战壕。

只是日军多了两门步兵炮,兵力也有将近700号人,对比之下,双方其实基本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看谁能顶得住。

顶得住令人不忍目睹的伤亡。

夜色中,一个个猫着腰从灌木丛以及崎岖的山路中向前快步前进的土黄色在月光下犹如一只只掩藏的不错的土拨鼠,你明明知道他在,却穷极四目看不清他们的行迹。

日军的6挺重机枪还在嘶鸣,赤红的弹道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显眼,中方阵地上灰尘不断扬起,中方官兵们头都不敢抬。

200米外,日军第一波步兵中大概30几人就开始由矮着身子猫着腰变成直起身体端着枪,一边射击一边大步向前,发起冲锋,另外30人则落后三十多米,几挺轻机枪也纷纷落位寻找着掩体由两翼将枪口对准中方阵地。

日军的照明弹此时也不再发射,阵地上一片黑暗,但日军冲锋的脚步声却没有停歇。

日军顽强而狡猾,同样利用起夜色给他们冲锋中的士兵进行掩护。

只要他们冲进阵地前三十米进入可以投掷手雷的距离,重机枪将停止射击,取而代之的便是更近距离的轻机枪,然后便是一波接着一波的日军步兵对阵地进行冲击,很难有守军能抵挡得住不断投掷过来的手雷。

或者是潮水般涌来的日军平端的刺刀,白刃战本就是日军步兵们最喜彰显他们武勇的作战方式。

一旦被冲击到那个位置,百分之八十的守军基本都是兵败如山倒了。

无论是对战东三省的义勇军,还是热河战役的中国军队,日军这一招屡试不爽。

直到快进入一百米的位置,中国守军依旧是静悄悄的,一枪未发。

这甚至让远方观战的野村太二产生了一种错觉,对面的中国人是不是只是虚晃一枪,早就跑了?

目前还算淡定的日本陆军少佐显然是忘记了,他眼前的这支中国军队,是最不惧怕和日军白刃战的军队之一。

更何况,没有重火力的中国军队对付日军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放近了大。

既可以节约弹药,又可以让他想跑都来不及跑。

所以,等到第一波中的日军前锋踏入大约100米的距离,一阵铜铃声响过后,对面阵地上发出了第一声枪响。

继而,是震耳欲聋的“砰!砰!”属于汉阳造步枪的声音。

那是有近400杆步枪在同时开火,从正面,从两翼,对准着同一个区域。

几乎只是一个呼吸的时间,就有超过十名端着枪大步向前的日军步兵一头栽倒在地。

不到2秒钟后,这样的集射又来一波,再次有七八名日军倒下。

冲在最前面的日军直接少了一大半,再没有日军敢这么牛逼哄哄的向前冲了,直接都趴下了。

而直到此时,中方全是步枪在射击,黑暗中,步枪枪口产生的烈焰无比清晰,远远看过去,就像是夏夜里的萤火虫,竟有种说不出来的美感。

只是,黑夜中绽放的光华,对于日军步兵们来说,是死神的狞笑。

其实,很多倒下的日军并没有立刻死去,而是在草丛中痛苦哀嚎,呼朋唤友的希望同伴能帮助他们。

一时间,痛苦的哀嚎声甚至还超过了震耳欲聋的排枪声。

要说日本人也不是豆腐捏的,怎么中了枪就跟死了娘一样,哭喊的如此凄惨?

从本质上讲,人都是差不多的,疼了会喊天喊地,要死的那一刻都会喊麻麻,没有谁是钢浇铁铸,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中国士兵同样会因为血肉模糊的伤口疼得鼻涕眼泪一把抓。

但讲真,从疼痛程度上来说,中枪的日本步兵疼痛感要更上一个级别。

因为,双方枪械配备的子弹有很大不同。

此时日军装备的是三八式步枪兵配备6.5毫米口径尖头子弹,这种小口径子弹节约资源的同时,还拥有穿透力强的特点,平直的弹道使得有效射程能达到400米。

正是有此特点,哪怕放到二战后期,三八式步枪也算得上一款优秀的步枪。

不过三八步枪成也6.5毫米口径子弹败也是这种子弹,尖头子弹的穿透力实在太强了。

三八式步枪射出的子弹可以轻松穿透人体,却不会发生翻滚和碎裂,只要不是命中动脉和头部,很难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不会大量出血。

喜峰口和罗文峪之战中,很多中国战士中弹后只需要简单包扎即可继续战斗。

这导致日军在长城之战后开发了另外一种不同于现在的尖头6.5口径子弹,杀伤力才大增,但现在他们却是还没有的。

而中国军队普遍装备的汉阳造,这种枪其实就是仿造的德国1888委员会步枪,装备的是7.92毫米圆头子弹。

这种步枪其实没太大亮点,有效射程更是只有300多米,比三八大盖可差的远了。

但7.92圆头子弹的威力可比三八步枪的6.5尖头子弹要大的多,更要命的是一旦进入人体,这种圆头子弹因为受到肌肉和骨骼的阻碍之后就会翻滚变形,会给人体肌肉组织形成极大的创口,外面看着是个枪眼,实际内部却是个茶杯大小的创伤。

不喊疼的,或许不是够硬汉,而是已经完犊子了。

两波攒射,就把第9步兵大队的日军步兵给打趴了。

野村太二的眉头狠狠皱了起来,但此刻还没到暴躁的程度。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