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论电影的创新
- 华娱,我和天仙隐婚被曝光了
- 苦瓜炒什么
- 3029字
- 2025-04-08 00:05:10
《枪王之王》首周末三天票房只有2800万,虽然跟《绣春刀》不是同类型,但是却被挤压得很明显。
新上映的电影都这样了,其他的电影更是没有什么生存的空间。
同一个档期上映的电影,只要出现了一部非常强势的电影,赢家通吃就会成为常态,其他的电影能喝口汤就很不错了。
《枪王之王》这么不堪一击,许嘉阳已经完全不担心《绣春刀》的票房了,破三亿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了,就看不可以走多远。
下一个竞争对手,是7月22号上映的《唐山大地震》,冯钢炮的电影。
这家伙前不久在电影宣传发布会,和《决战刹马镇》的导演李卫然对线。
冯钢炮首先口出豪言,称“大地震”票房剑指5亿,媒体也跟着起哄,给他冠了几个称号。
什么“贺岁片之王”“独孤求败”之类的。
按道理这种话没什么问题的,商业互吹而已。
但李卫然不知道是不是想搞点热度,在媒体上宣称不明白为什么冯钢炮就能“独孤求败”,他想想挑战一下。
这下好了,他算是捅了马蜂窝了。
冯钢炮随后就在《唐山大地震》的宣传活动中,兴奋地拍桌子。
“太好了!就希望有人来挑战。来吧,跟我们‘大地震’一天上吧,上完他就明白了。”
不得不说,冯钢炮这张嘴,是真的他么的会戳人肺管子。
这位李导说到底还是许嘉阳的学长呢,可惜大家不熟悉,不过这位“华夏广告第一人”被怼也是很正常,谁让你喜欢蹭呢。
就在前几天,他还拉扯了一下宁皓:“他的‘石头’是多线索,我的是单线索,我有我自己的路子。”
还好,观众没拿他跟许嘉阳对比,不然这话放在他身上也很适用。
毕竟,他的《绣春刀》也是多线叙事。
网络上的口水战根本不影响电影票房,《绣春刀》自上映以来,日票房一次都没有旁落,哪怕是《枪王之王》上映当日。
进入七月份,学校开始放暑假。
这对《绣春刀》而言,正是一个重大利好,不管是刘艺菲还是焦恩骏等人,粉丝群体大多是年轻人,学生群体占了很大的比例。
果然,进入第三周之后。
《绣春刀》的票房下滑幅度依旧很小,周一竟然还有1200万票房,下滑幅度只有五成多一点点。
这就很离谱,对于《绣春刀》最终的票房预测,所有人都谨慎起来了。
许嘉阳这会儿,则是带着刘艺菲、焦恩骏参加六公主的《中国电影报道》,节目针对《绣春刀》做一期专访。
六公主的专访还是很正经的,基本上都是提前准备好的问题,也不会像一些节目为了搞噱头专门说一些惊爆眼球的话。
许嘉阳和刘艺菲已经是第二次过来做节目了,《我的少女时代》上映的时候,还上了光影星播客。
至于焦恩骏,更是央视的老伙伴了。
就因为《宝莲灯》中二郎神的效果太好了,还专门请他来拍了一部《宝莲灯前传》,原本的男配角晋升为男主角。
央视也是为了这碟醋,专门包了一顿饺子。
跟专门的访谈节目不一样,《中国电影报道》的访谈比较简短,主要都是集中在电影《绣春刀》上。
不到两个小时的录制,节目就搞定了。
录完这期节目,刘艺菲返回《失恋33天》剧组继续电影拍摄,许嘉阳则是继续为《智取威虎山》做准备。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么一个很正常的访谈节目,却惹到了别人。
“武侠片搞多线叙事?无非是披着权谋壳子的江湖套路。我的《刹马镇》单线直切人性荒诞,比那些靠剪辑炫技的‘绣花枕头’更扎进现实。”
“年轻导演能拍出票房爆款是好事,但别被市场绑架。武侠片要是光靠飞鱼服和打戏刺激肾上腺素,那和广告片有什么区别?真正的创作得像《刹马镇》这样,让角色荒诞到让观众笑完脊背发凉。”
“有人觉得把林冲夜奔塞进锦衣卫故事里就叫创新?真正的创新是像《刹马镇》这样,用一根筋的‘土鳖英雄’打碎类型片枷锁。武侠片再翻新,也跳不出庙堂江湖的窠臼。”
“中国电影需要的是破局者,不是跟风者。《刹马镇》里的每个荒诞细节都在扇这个时代的耳光,至于那些靠明星和IP堆出来的票房奇迹……呵,时间会证明什么是真正的作品。”
《决战刹马镇》导演李卫然一连发了四条微博,矛头直指许嘉阳和他的电影《绣春刀》。
《绣春刀》正在热映,在微博上,只要粘上基本上都有热度。
尤其发微博的还是同档期的电影导演,还是骂许嘉阳的,这下好了,直接火了。
微博方面也是跟着拱火,疯狂推流量,直接上了推荐。
因为电影的宣传已经差不多结束了,所以许嘉阳是很少看微博的,直到琪琪告诉他在微博被攻击了,才知道有这回事儿。
有些无语的登录微博,一看自己的评论区,原本清一色的好评,这会儿粉丝正和黑子在对战呢。
本来,许嘉阳黑子就不少,但是电影质量不差、票房更好,大家都不知道怎么黑,这下有竞争对手导演带头冲锋,黑子们直接就跟着冲了。
“我就说《绣春刀》名不副实。”
“除了票房高点,跟《锦衣卫》有什么区别?”
“没有刘艺菲,你许嘉阳算个屁。”
“吃老婆软饭第一导演。”
“呵呵,不带着刘艺菲,估计电影都没人看了。”
看着这一堆的评论,许嘉阳扯了扯嘴角,这些人真他么的会扯犊子。
没有搭理他们,直接搜索了一下李卫然的微博。
看着四条发送间隔不到十分钟的微博,许嘉阳有些想不明白,自己没得罪过他啊。
四条微博,先是暗讽《绣春刀》依赖形式而缺乏内容深度,然后又暗示他的作品娱乐性强但缺乏思想性。
接着贬低《绣春刀》的“反类型”实为旧瓶装新酒,将《绣春刀》归为商业流水线产物。
大家都是北电毕业的,算得上是同门了,有必要……
“额,好像还真的有必要!”许嘉阳突然反应过来。
《决战刹马镇》的上映的时候,这位导演就喊话了冯钢炮,然后被被怼了,唯一目的就是蹭热度。
作为第一位获誉为广告界“奥斯卡”的最高荣誉“One Show”奖的华夏人,初次执导电影,转行导演,没有压力那都是假的。
许嘉阳翻看了一下相关的新闻,马上就猜到了其中的缘由了,《绣春刀》挡了他的路了。
总投资差不多两千五百万的《决战刹马镇》,上映首日票房260万,毕竟是周二,也不算太差。
但是,随着周四《绣春刀》上映,《决战刹马镇》的排片被一砍再砍,进入七月份,还没有破两千万。
整个电影市场的大盘,全部被《绣春刀》吸干了,其他电影只能吃点残羹冷炙。
这个时候再不冲一波,就真的完蛋了。
许嘉阳很理解这种行为,毕竟都是为了电影票房,但是不代表他会惯着。
打开word就是干,一篇【论电影的创新】的文章,洋洋洒洒两千字,一个小时不到就被干了出来。
【多线叙事=炫技?】
我通过沈炼三兄弟的微观视角,将锦衣卫体制与崇祯政局勾连,目的是让观众明白武侠不再是悬浮的江湖传说,而是封建权力绞杀下的人性标本。
飞鱼服绣春刀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是阶级枷锁——比如卢剑星的白服执念。至于雨夜追杀戏中长镜头与快速剪辑交替,更不是炫技,而是用动作语言解构“侠以武犯禁“的传统命题。
【票房奇迹=思想匮乏?】
我承认《绣春刀》沿用武侠类型外壳,但注入林冲夜奔的悲剧内核,是要告诉观众当“忠义“成为权力游戏的耗材,侠客的挣扎是对体制性暴力的无声控诉。
周妙彤“我讨厌你的飞鱼服“的嘶喊,将古典爱情悲剧转化为现代职场异化隐喻;开放式结局中策马远去的背影,给予当代青年对抗系统困局的诗意想象。
【何为真正的创新?】
IMAX厅中雪花飘落的沉浸感,服务于“大雪压垮蝼蚁“的叙事意象;丁修“得加钱“的黑色幽默,让武侠台词跳出文白夹杂的窠臼。
最后,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创新不应陷入“为颠覆而颠覆“的陷阱。
无论是《绣春刀》在类型片中植入作者性思考,还是其他导演在荒诞喜剧中解构现实,只要扎根时代痛点、尊重观众审美,皆为值得肯定的探索路径。
我们的电影需要的不是互相倾轧的“破壁者“,而是百花齐放的生态重建。
《绣春刀》的大势已成,他没有必要去过分怼一个手下败将,他什么都懒得点名,不然也是给人送热度。
但是,必要的回应肯定还是要的,不然这群黑粉还不消停了,不然大家都以为他好欺负,是个人都要上来踩他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