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摄影的直觉
1939年,延河之畔,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辆灰色面包车开到校门口,原来这里要开会,毛主席要来作报告。当车停下时,两个身穿八路军制服的少年跑到车旁,这引起了石少华(后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我国摄影大师)的注意,他准备好相机,车门一开,毛主席走下车来,和两个“小八路”说话。石少华凭借直觉立刻动手拍下这珍贵的瞬间,这幅《毛主席和两个小八路》也是毛主席最喜爱的摄影作品之一。
那么,直觉的作用是什么?直觉和观察是什么关系?
摄影艺术创作要从观察开始,而直觉是观察的第一步。
1926年,一个23岁的美国青年来到法国巴黎,正赶上一个规模不大的梵高画展,他参观时,精彩的画作直击他的心灵,他像着魔一样,再也放不下梵高和他的画了,因此他决定写一部梵高的传记小说。他开始拜访梵高的亲人和朋友,走访梵高创作和生活的地方,几年后小说《渴望生活:梵高传》出版,深受欢迎。
这个年轻人就是美国著名传记小说家欧文·斯通,直觉成就了他的事业。
1940年8月,抗日战争中的百团大战打响,八路军救出两名日本小女孩。当把她们送到前线司令部时,聂荣臻司令员亲自为她们做了安排,部队摄影员沙飞(我国摄影大师)感到这是一个珍贵时刻,他及时拍下了聂荣臻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的照片,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摄影艺术创作中,直觉有如下两个重要的作用。
一是以直观的形象触动摄影家的兴奋点,使其迅速进入观察状态;二是帮助我们在第一时间判断出眼前的景物有无美感和艺术内涵,是否值得观察。
请看例子《什刹海之晨》(如图2-1所示)。
此作品摄于北京什刹海。六月的天气风和日丽,清晨斜照的光线让此时成为拍摄的好时机,但笔者取景时又感到有些不足。正在犹豫间,桥洞下面突然有一条小船出现,小船在金锭桥的阴影中形成剪影,别具特色。直觉提示笔者这是个机会,值得抓住,因为小船很快会驶出画面,于是笔者立刻选景构图,按下快门。
这幅作品既有色彩的对比,又有变异点和均衡感的配合,这种突发情况下抓拍到的作品,全靠直觉帮忙。

图2-1 什刹海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