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金融革命:中国经验及启示
- 黄益平 (美)杜大伟主编
- 1027字
- 2025-03-28 15:31:09
4.经济影响初步评估
已经有大量文献(特别是中文文献)研究了数字金融创新的经济影响。其中的大多数研究都应用了PKUDFII。总体上,研究结果和对数字金融创新积极影响的预期是一致的,由于数字金融是普惠金融的一种模式,其经济效益不言而喻。例如,研究发现使用移动支付会增加农民成为收入更高的非正规企业主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移动支付不仅是一种支付手段,而且是连接人们与外部市场的纽带。同时,文献中也有证据表明,在面临经济危机时,使用移动支付可以平滑消费。其他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业务有助于促进创新、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和支持经济增长。比如说,研究发现大科技信贷对借款人的业务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于数字金融的经济影响,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是数据不平等。一方面,虽然数字金融行业使广大群众受益,但它也将那些没有获得相关服务的人置于不利地位。由于中国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数字化设备,对于那些不使用数字化设备的人来说,日常生活会变得非常不方便。有媒体报道称,曾有老年人因不使用移动支付工具而无法乘坐地铁或缴纳社保费。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也发现了数字金融发展具有“涓滴效应”1。因此,处理数据不平等问题需要实行双轨策略。一方面,应采取具体政策保护无法获得数字化服务的个人的利益。而另一方面,数字金融发展政策也可以进一步加强涓滴效应,减少数据不平等的负面影响。
数字金融的经济影响还包括传统金融业的转型。传统的商业银行通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挑战,不断改进数字基础设施,并建立专门的数字金融业务部门,迅速加快了其数字化步伐2。初步研究已经发现,这种转型有利于控制风险和增加收益。
现有研究最欠缺的部分是数字金融对金融行业稳定性的影响。积极的一面是,移动支付的欺诈率明显低于其他支付方式的欺诈率;大科技信贷的平均不良贷款率也远低于商业银行同类贷款的不良贷款率。还有证据表明,大科技信贷通过关注数据而非抵押品削弱了“金融加速器”效应,从而有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有趣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的波动性正逐年下降,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快速发展,全国范围内的不同市场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消极的一面是,整个P2P借贷行业崩溃了。虽然未偿还贷款的整体规模不大,但涉及大量缺乏经验的投资者,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数字技术在金融交易中的应用可能会影响金融风险的分布,然而,目前我们尚未完全了解其中的影响机制。
1 见本书第九章。
2 见本书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