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街头,凛冽寒风似冰刃割面,而瑞烛坊与锦绣阁门前却因前些日子那场成功的非遗文化节,重又热闹非凡。林宇与苏瑶站在瑞烛坊内,看着往来如织的顾客,面上虽带着笑意,心底却被那神秘禁令的风声压得沉甸甸的,仿若有乌云蔽日,愁绪难消。
苏瑶秀眉紧蹙,忧心忡忡道:“林公子,这神秘禁令究竟剑指何处,咱们至今毫无头绪,实在令人寝食难安。”林宇温柔地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力量:“苏姑娘,切莫焦急。咱们先多方打听,天无绝人之路,总会寻得应对之策。”
二人商定去集市转转,一来舒缓下紧绷的神经,二来也瞧瞧市井百态,指不定能撞上与禁令相关的线索。集市上,人潮涌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片喧嚣。街边摊位鳞次栉比,摆满琳琅好物,鲜嫩欲滴的蔬果散发着清新气息,精致的手工艺品巧夺天工,还有那热气腾腾的小吃,香气扑鼻,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林宇与苏瑶正信步走着,就路过了一个陶瓷摊位。摊主是个长相憨厚的中年大叔,正热情地向一位顾客介绍自家的陶器:“客官,您瞧瞧我这陶瓷,全是自家窑里烧制出来的,工艺精湛,质量没的说!”这时,旁边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小伙忍不住插话道:“大叔,现在都机器批量生产了,您还坚持手工烧制,不累吗?”大叔笑了笑,还没来得及开口,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摇着头说道:“年轻人,这手工的东西,能和机器比吗?机器做出来的冷冰冰,哪有这手工陶器里的温度和灵气。”
林宇俯身拿起一个陶瓷花瓶,仔细端详起来。他刚起了探究的心思,系统便立刻启动,一道只有他能看见的微光扫过花瓶。系统界面上瞬间出现了这件陶瓷的详细信息:制作工艺源于百年传承,泥料上乘,绘制手法细腻独特。瓶身绘着娇艳欲滴的花鸟图案,笔触细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好像要跃出瓶身。林宇忍不住赞叹:“大叔,您这手艺可真厉害!”
大叔笑着回应:“公子既然感兴趣,那我给您讲讲这陶瓷背后的故事。我家这手艺,传自宋代官窑,以前专门给宫廷烧制瓷器,深受皇室喜爱。历经千年传承,到我这儿了,我一直不敢有丝毫马虎。每一件陶器,都按照古法制作,从选泥、制坯到烧制,工序特别复杂,稍微出点差错,就全白费了。
”年轻小伙挠挠头问:“大叔,那这制作工序到底有多复杂啊?”大叔指了指花瓶,耐心说道:“就拿这个花瓶来说,光是烧制这一步,就得在窑里烧整整三天三夜,火候的把控更是关键,火大了就焦,火小了就生。
林宇听得入神,不禁问道:“大叔,现在愿意学这门手艺的年轻人多吗?”
大叔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唉,越来越少了。这手艺又苦又累,还不挣钱,年轻人都不愿意干。我这手艺,不知道还能传多久。”
苏瑶接过话茬,忍不住感慨:“是啊,很多传统手艺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大叔,您有没有想过用一些新的方式来推广您的陶瓷呢?比如在网上卖,或者和一些设计师合作,设计出更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
大叔挠挠头,一脸迷茫:“网上卖?我不太懂啊。和设计师合作,倒是个新鲜想法,可上哪儿找合适的设计师呢?”
小张一直在旁边倾听,这时凑了过来,说道:“大叔,现在电商平台可火了,操作也不难,我可以教您。”
小李,那位戴着眼镜的姑娘也附和道:“对呀,我认识一些设计师朋友,他们对传统手工艺可感兴趣了,说不定能和您合作。”
林宇连忙说道:“大叔,您别发愁。现在有很多平台都能帮您把产品推广出去,我们也认识一些不错的设计师,说不定能帮您牵牵线。”
大叔听了,眼睛一亮,激动地说:“真的吗?那可太好了!要是能让更多人喜欢我家的陶瓷,我这手艺就算没白传。”
苏瑶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道:“大叔,您这故事太精彩了!不过,最近听说上头要出禁令,这对你们手艺人影响大吗?”
大叔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我哪能晓得,就是听同行们私下议论,说是和非遗沾边,具体啥情况,没人说得清。”
一位路过的大爷停下脚步,皱着眉头说:“我也听说了,这禁令要是真下来,咱们这些靠手艺吃饭的可咋整哟。”
旁边一位大妈也忧心忡忡地说:“是啊,好多老手艺说不定就这么没了。”
林宇赶忙说:“大叔,这故事听得太值了,这花瓶我买了。”说着,便爽快地付了钱,和苏瑶带着花瓶继续前行,心中却因那不知详情的禁令,隐隐担忧起来。告别陶瓷摊,他们继续前行。
不远处,一个剪纸摊位前人声鼎沸,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正端坐于摊位后,手指灵活地摆弄着剪刀,不过眨眼间,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便在她指尖诞生。周围人群见状,纷纷鼓掌叫好。
林宇与苏瑶走上前去,苏瑶拿起一张剪纸,由衷夸赞:“老奶奶,您这剪纸简直神了!”
老奶奶和蔼一笑:“姑娘喜欢就好,这剪纸可是我们家传了好几代的手艺。只是如今这形势,也不知还能传多久喽。”
林宇关切问道:“老奶奶,您是不是也听说那神秘禁令的事儿了?”
旁边一位年轻妈妈抱着孩子,忍不住插话:“什么神秘禁令?我怎么没听说过。”
老奶奶长叹一声:“唉,听说了。这禁令一出,好多像我们这样靠手艺吃饭的人,怕是都没法再干下去了。我这把年纪倒没啥,就是心疼这手艺,要是失传了,可咋对得起祖宗。”
年轻妈妈皱起眉头,一脸焦急:“怎么会这样?这手艺多好啊,怎么能不让做了。”
这时,一位小伙子挤过来说:“老奶奶,您别灰心,大家一起想想办法,肯定能保住这手艺的。”
一位大爷在旁边抽着旱烟,闷声道:“想办法?谈何容易,禁令都下来了。”
“说不定是有什么误会,咱们得去问问清楚。”一位大妈也加入讨论。
林宇与苏瑶的心情愈发沉重。他们在集市里逛了许久,发现但凡从事传统手艺的人,无一不对这神秘禁令满心忧虑。
离开集市后,二人寻了一家茶馆,打算坐下歇歇脚。林宇为苏瑶斟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神色凝重道:“苏姑娘,看来这禁令对非遗传承冲击不小。咱们必须得抓紧想办法,不能让大家的心血付诸东流。”
苏瑶重重点头:“林公子,我觉着咱们得先弄清楚禁令的具体内容,然后联合其他非遗传承人,一起琢磨应对办法。
”林宇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苏姑娘所言极是。只是这禁令内容,想打听清楚怕是不容易。咱们得另辟蹊径,从官府那边找找突破口。”这时,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正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故事里提及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曾为百姓排忧解难无数。
林宇灵机一动,对苏瑶说道:“苏姑娘,我听闻知府大人的师爷为人正直,且心系民间疾苦。咱们或许能通过他,探探禁令的虚实。”
苏瑶眼睛顿时一亮:“林公子,这主意妙啊!只是咱们怎么才能见到师爷呢?”林宇思索片刻,道:“我听说师爷喜好收集古籍,咱们不妨寻一本珍贵古籍,以此为由,求见师爷。”
二人商议妥当,当即四处寻觅珍贵古籍。林宇借助系统,得知汴京有一家旧书店,兴许藏有师爷感兴趣的古籍。于是,他们赶忙前往那家书店。
旧书店内,陈旧纸张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满各类书籍,层层叠叠,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林宇悄悄开启系统搜索功能,古籍的位置瞬间在视野中标出。
他和苏瑶佯装翻找,很快就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了目标。二人喜出望外,当即买下古籍,直奔知府衙门。来到知府衙门前,林宇与苏瑶向守卫说明来意,并呈上古籍。守卫进去通报后,师爷很快便出来接见他们。
师爷瞧见他们手中的古籍,眼中闪过一抹惊喜:“二位,这古籍可真是难得一见啊!不知找在下所为何事?”
林宇将神秘禁令之事,以及他们对非遗传承的担忧,一五一十告知师爷。这时,旁边一位路过的老吏忍不住插话道:“唉,这事儿在衙门里都传开了,大家都犯愁呢。”
师爷微微叹气,点头附和:“这禁令之事,我也略有耳闻。具体内容不便透露太多,但确实与非遗传承相关。上头认为部分传统工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或是跟不上当下发展需求,所以打算出台禁令,限制部分非遗产品的制作与销售。”
老吏眉头紧蹙,声音里满是焦急:“那些传统工艺,可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怎么能说禁就禁?好多手艺人全家老小,可都指着这门手艺吃饭呢!”
林宇和苏瑶对视一眼,心中猛地一震。苏瑶赶忙说道:“师爷,我们理解官府的担忧,可传承非遗是我们的使命。这些传统工艺凝聚着先辈的智慧,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咱们能不能一起想想办法,改进工艺,消除安全隐患,让它们跟上时代的脚步?师爷,您在知府大人面前,多替非遗传承人美言几句,给大家一个机会,行不?”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匠人也站起身,声音颤抖却坚定:“是啊,师爷!我从十几岁就跟着师傅学手艺,这一辈子就做了这一件事。要是不让做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求求您了。”
旁边一位年轻些的手艺人也附和道:“师爷,我们都愿意配合改进,只要能保住这门手艺,再难我们也不怕。”
师爷沉思良久,缓缓开口:“二位的诚意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心思,我也都明白。这样吧,我会将你们的想法转达给知府大人。不过,你们得尽快联合其他非遗传承人,拿出一份详尽的改进方案,让知府大人看到你们的决心与能力。”林宇与苏瑶感激不已,连声道谢:“多谢师爷!我们定当尽快筹备。”
离开知府衙门后,林宇与苏瑶马不停蹄地开始联络其他非遗传承人。他们深知时间紧迫,唯有众人齐心协力,方能为非遗传承争得一线生机。
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挑战或许会接踵而至,但他们坚信,只要心中信念不灭,定能守护好非遗文化这颗璀璨瑰宝。而接下来,他们又将在联络传承人的过程中遭遇怎样的艰难险阻?又能否在重重困境中找到非遗传承的全新破局之法?让我们一同期待下一章的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