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先生受累了。”皇太极有些无可奈何地道。
已经知晓了原委的范文程却没有皇太极那般的焦虑,他轻轻一笑道:“大汗勿忧,此事易耳。”
皇太极面露喜色,道:“难道先生有破解此局之法?”
范文程道:“朱由检此举,乃是顶级阳谋,大汗若是要保臣,势必会得罪八旗诸公,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所以,臣以为此局无解。”
皇太极不禁疑惑道:“那先生为何还说易事耳?”
范文程拈了拈颔下的几缕短须,微微一笑道:“既无解,那不如顺水推舟,将计就计,用臣换回莽古尔泰,也可挽回诸旗之心。”
皇太极大惊,道:“难道先生有弃我而去之心?”
范文程揖礼道:“大汗及先汗对臣有再造之恩,臣岂有二志?只是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出此下策。
“臣已然细细地思量过了,明帝朱由检之所以肯用三贝勒与臣交换,想必也是想将臣收归其用。臣之所能者,在辽东,而朱由检所患者,亦在辽东,想来朱由检将来用臣,也必是辽东之事。
“若是如此,臣向大汗起誓,三载之内,臣必携关宁锦三城,抑或至少一城回归大金,若违此誓,臣当万箭穿身,不得好死!”
皇太极赶忙地双手相搀,道:“先生言重了,本汗如何敢不相信先生?只是先生此番回归明国,必是高官厚禄,地位远超如今,本汗又如何岂奢望先生回归?将来若是战场相遇,先生肯念昔日之情,网开一面,我亦心满意足矣。”
范文程动容地道:“臣昔日在明国之时,亲眼看官场腐败,蝇营狗苟,早已心寒,所以才会投效先汗,蒙先汗和大汗器重,才有臣今日地位,饮水思源,臣岂敢忘大汗之恩。臣生是大金之人,死是大金之鬼,纵然身在明营,心依然在大金,虽万死不敢辞也。”
皇太极虽然有万般的不舍,但事到如今,也不得不做出决定,用范文程交换莽古尔泰。
阿巴喀急匆匆地返回了遵化城,带回了建奴那边同意交换的消息。
朱由检只是微微地一笑。
这个结果,当然是在他的意想之内的。
皇太极想不答应?
那是不可能的。
那些八旗的权贵,可不是吃素的,这事往小了说,是救莽古尔泰,往大了说,那可是关乎到每个人的性命大事。
战场之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次是莽古尔泰不幸被俘。
那么下一次,还不知道是哪个倒楣蛋。
如果这次大家都幸灾乐祸,隔岸观火,袖手旁观的话,那么下次保不齐就会轮到自己了。
关乎到切身的利益,每个人都会拼命的。
所以,朱由检这一次是铁定摆了皇太极一道。
他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毕竟众怒难犯啊!
更何况,朱由检的要求也不高啊。
一个范文程,汉人奴才而已,在八旗贵族的眼里,不过是如同蝼蚁一般的存在。
在现阶段,也就是皇太极比较欣赏他而已。
范文程的才华,还没有机会真正得到展示。
如果皇太极知道范文程的价值所在,恐怕他就是拼了老命惹了众怒,也会将范文程给保下来的。
所以,这个结果很正常,完全在意料之内。
只是诸官员都深感诧异。
要知道莽古尔泰可是建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如果将他拉到京城当街斩首的话,那得多提振大明的民心士气啊!
就算是不杀他,将他一直关押起来,那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筹码。
但陛下却拿他换了一个叫做范文程的人。
这个范文程又是何许人也?
想必连同王承恩方正化在内的所有人都是一脸懵。
没听说过呀!
被建奴所俘虏过的明军总兵巡抚级别的官员那是一大把,如果陛下真想交换人质的话,那些大员才是首选啊。
可陛下偏偏选了范文程这个无名之辈。
真让人匪夷所思啊。
不过陛下这几天来干的匪夷所思的事还少吗?
方正化、孙应元、谢尚政等等,可不都是朱由检临时火线提拨起来的,而且个个才干非凡,可见朱由检的识人之明。
看来这个范文程也是前途无量,泼天的富贵正等着他呢。
既然皇太极那边已经是同意交换人质,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简单的多了。
朱由检任命方正化为特命钦差使者,徐泽和何天球为副使,出城与建奴接洽交换之事宜。
而建奴那边,亦是派出了代善为使者,双方临时地在城外三里处搭建了一座帐蓬,协商讨论交换人质的细节。
经过一番的讨价还价,双方最终很快地谈妥了交换的细节,约定在今日正午时分进行交换,明军不得出城,建奴大军则撤离到城外十里处,双方只能是各带士卒五十人,验明名份之后,即行交换。
本来以明军这边是想多拖延些时间的,但建奴这边,态度似乎很强硬,执意要在今日午时之前就完成交换。
所以方正化也没有墨迹,很快地就同意了代善提出的时间。
整个交换的过程也进行的相当的顺利。
莽古尔泰是被绑着出城的,当然,就也就是做做样子而已,莽古尔泰私底下已经和朱由检达成了共识。
而且莽古尔泰的那些供状,已经成了悬在他头顶上的一把利剑,如果莽古尔泰胆敢阳奉阴违的话,朱由检是不介意将这些供状放到皇太极的书桌上的。
莽古尔泰也清楚,那怕是离开了遵化,他依然无法摆脱朱由检的控制。
除非他能除掉皇太极,自己坐上大金的汗位宝座,否则他只能是一辈子活在朱由检的牵制之下,任由其摆布。
不过对于莽古尔泰来说,这已经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了。
当时他身陷重围,被明军所俘的时候,莽古尔泰其实就已经是抱了必死的决心了。
毕竟建奴和大明,已经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就是莽古尔泰的手中,也沾满了大明军民的鲜血,连莽古尔泰自己也找不出一个被大明所宽恕的理由来。
而莽古尔泰最终能活着离开遵化,已经是他想都未曾敢想的结果了。
不管怎么说,活着才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