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江春水半江冰——哈尔滨之春

哈尔滨春之序曲,是从松花江开江、跑冰排开始的。

太阳的暖意把冰封了近5个月的松花江一点点融化。曾经冰冻三尺的松花江失去了寒冬时的威严,江边的雪不再洁白,而是灰灰的;江心水流处,冰块融化后缓缓地顺流而下。在漩涡处,冰块打着转儿,撞击在一起,迸射起无数晶莹剔透的碎玉,声音清脆如风铃。这些在江水中撒欢的冰块,被东北人俗称为“跑冰排”。

冰排跑出春的气息

松花江上冰水交融的美丽景象,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驻足。在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时候,江边有不少人为江心冰排的不断撞击而惊叹不已。

每年松花江的开江时间大致在清明节前后,老辈人还总结出了规律:“清明若在阴历二月,则先清明而开;若在三月,则后清明而开。”开江期的松花江,独特的北国风光不亚于钱塘江之潮。

松花江抵不住春风的诱惑,冲破冰层的桎梏,奔流的欲望充满激情地流淌着,投进了春天的怀抱

几乎是一夕之间,前一天还冰雪巍然的江面,卡车通行安然无恙,第二天早上,却会隐隐听见隆隆声响,这是江面冰层断裂的声音,也是松花江进入开江期的预告。进入开江期,就不能再在冰面穿行了,因为江面冰层随时可能坍塌。

开江不是松花江某一天突然间化冰为水,而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直到4月中下旬,才会有一江春水泱泱,浩浩汤汤。一般来说,松花江南岸暖得早,南岸部分区域逐步融化,一块块薄冰排顺流而下,北岸却还有冰,江面被江水和冰雪一分为二,形成一种“半江春水,半江寒冰”的独特风光。江面上飞鸟点点,鸟儿偶尔踏在浮冰上,饶有意趣;岸边,老牛低头饮水,自在逍遥。

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松花江开江,也曾触动萧红。在散文《又是春天》中,她看见冰封的松花江融化,思绪万千,“立在江边,我起了许多幻想:这些冰块流到哪里去?流到海去吧!也怕是到不了海,阳光在半路上就会全数把它们消灭尽……然而它们是走的,幽游一般,也像有生命似的,看起来比人更快活”。

文开江与武开江

松花江开江有“文开江”和“武开江”的说法。“文开江”指的是江面冰层温柔地逐步融化,没有化尽的浮冰被波浪起伏的江水裹挟着漂向下游,江面上时时有小块的冰排撞击,为春天增添了些许美丽的音符;“武开江”很少见,场面十分壮观,原本静谧的江面会突然发出闷雷一样的声响,江上冰面一下子鼓起来,旋即崩裂成无数冰块,冰块一时难以顺水下泻,被涌至岸滩,形成一堵冰坝,俨若冰河之崩溃。

“武开江”往往会遇到狂风,在汹涌江水的裹挟下,巨大的冰块撞击在一起,炸雷般轰鸣。在冰山和咆哮江水的拍击下,岸边的船舶、行人、房屋、建筑等瞬间会被摧毁。

开江节致敬大自然

说到松花江开江,便不能不说鲜美的开江鱼,大鳇鱼、鲤鱼、胖头、白鱼、鳌花、鳊花等,都是哈尔滨人喜欢的美味。还有鲫鱼、鲇鱼、狗鱼、黑鱼、嘎牙子、牛尾巴鱼等则一律被称为杂鱼。松花江就是这样丰饶。

据记载,1000多年前,每到开江时节,松花江边的人们都要进行祭江大典,表达对母亲河的热爱,也希望江神能够保佑江边居民平安。千百年过去了,每年开江,仍有不少市民来到江边,用双手抚摸开江冰,希望能得到江神的庇佑,祛病祈福、驱灾辟邪,求得新一年的平安喜乐。

著名作家迟子建曾说,她最爱哈尔滨的是“一条松花江穿城而过,把整个城市带得活了起来”。松花江开江,给沿岸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沿江各地都会举办开江节。仪式上,老渔翁带领渔民们抬上一二百斤的开江头鱼。品尝着鲜美的开江鱼,双手沾一沾刚刚从冰雪融化成的松花江水,一年的花开与吉祥从此刻启幕——哈尔滨的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