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快长出来了
- 从庆余年到诸天祖国人
- 时速九千字
- 2131字
- 2025-04-11 09:29:28
傍晚,
顾铭途径滕州进入儋州地界,此地的辐射浓郁度已经够他突破所需,但他并未就此停下。
来到海边,
一望无际的大海倒映着满天繁星,波光粼粼,海的尽头与天际交融,分不清星空在上,还是落入了海中。
最终,顾铭深吸了口海面吹来的凉风,身形一晃,冲上海面。
他踏浪而行,速度极快,似一道黑影掠过海上星空。
不多时,
前方一座擎天巨柱般的石山出现在视野中。
高不知有多少丈,临海一面光滑无比的石壁,就如同玉石一样光滑,就像是有天神曾经用一把神剑将这山从中劈开一般!
顾铭目测,这座山至少有两千米高。
山并不大,只是一味的高且陡,就像一根石柱,一根巨大无比的石柱.
尤其是临海地这一面本就光滑,海风不知多少万年地侵蚀也没有让它出现任何松动。
再往前,山背海的那一面,附着不少肥沃土壤,郁郁葱葱地山林在那一面生长着,繁荣着,营造出一片绿意盎然、青色森然地模样。
“这就是大东山!”
感叹了一番大东山的鬼斧神工,顾铭登山。
他花了小半个时辰才登顶大东山之巅,放眼环视望去,四面海景尽收眼底。
这也是选择大东山的原因。
一来,辽阔的海域可以阻止他人脚步,二来,站得高看得远,目之所视无遮掩,就算有人靠近,他也能及时发现。
除非.....有人能从海里接近。
盘坐于山巅,他全力运转真气。
以他为中心,周围空气中的辐射开始肆虐起来,源源不断的涌入他周身穴位。
这些进入他身体的辐射,流转全身九次,最终化作真气朝他丹田汇聚。
不同以往的真气入丹田只是乱窜,这一次,那些涌入丹田的真气似有思维一般,不断相互汇聚,最终成为个气旋,开始旋转起来。
随着每一次的旋转,原本透明的真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缕缕雾气一般。
“这就是气吗?”
感受着丹田变化,顾铭满心欢喜,等了这么久,终于要晋级练气期了。
但同时他也更警惕起来,每隔几息便睁眼扫视一圈四周海面。
按照现在的速度,想要丹田中的气旋完全形成,至少得一日,而这期间,他决不能受人打扰。
一旦气旋凝成被打断,不仅会伤及根基,日后就算再次突破,也会大大降低上限。
.........
与此同时。
江南泉州城外,一声震天巨响战栗天地。
一时间,泉州城地动山摇,无数百姓纷纷走出家门,只见南边荧光漫天,似白昼掉落一角坠于那处。
次日一早,
城外惊现仙人之府的消息传进城内,引得大批百姓前往,就连州府也被惊动,派了一堆衙吏前往。
等这些衙吏出城来到十余里外,看到此处原本的山体似被天神一刀劈开了一半,露出块陡峭石壁,而石壁之上,“武之尽头,仙道永恒”八个古朴的苍劲婉转,浸着殷红。
也是这一日,有附近村民言,昨夜起夜,恰好得见山体无端而开,还听到一声仙语说什么仙府将现,内有仙经。
一石激,千层浪。
泉州城外帽儿山一夜自开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万家。
众说纷纭中,泉州城外帽儿山仙府将开之事,如一道惊雷,不断传播而去。
..........
夜晚,京都鉴察院。
范闲急匆匆走进了陈萍萍屋中,径直走到陈萍萍轮椅前,递出一张纸条,问到:“这事儿,院长听说了吧!”
陈萍萍瞥了眼纸条,点头笑道:“听说了,泉州城外惊现仙人洞府,仙人呐,我都想去看看。”
“院长不觉得此事蹊跷吗?”范闲不然:“我即将接手内库,正准备动身江南,那边就突然出现个仙府,会不会太巧了些?”
“不用担心!此事与你无关!”陈萍萍宽慰。
范闲一下抓住了陈萍萍言语重点,问到:“这说来,院长知道其中隐情!”
“我做的!”陈萍萍点了下头,坦诚道:“炸药开山,石匠连夜刻字,千斤白磷荧光漫天好似仙瑞,事后再清除痕迹,散播仙府之言。”
他说完,笑对范闲问到:“有时候看似神奇,真相其实就这么简单。”
范闲不解:“可是,为什么?”
“旁人看来,无非一桩奇闻轶事,什么武之尽头,仙府长生,听一乐罢了!但对于这世间某几位来说,怕是闻之难眠,就算明知不切实际,也会前往一探究竟。毕竟,仙府啊!万一是真的.......”
范闲闻言,瞬间明白,这是有人在设局引天下大宗师。
不得不说,此计看似荒唐,实则是无解阳谋。
站在大宗师的角度,哪怕知道这可能是个阴谋,也不得不去看看。
你不去,万一真有仙府,真有仙经,可就没你份了。
所以不仅得去,还得亲自去。
你不亲自去,别人是亲自去,万一是真的,你等于没去。
诧异于此计无解,范闲更关心自己的事,问到:“这么重要的事,院长就这么给我说了?”
“此事乃绝密,告诉你不是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陈萍萍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你将去江南,告诉你真相是让你别去泉州搅合,那地方,现在不是一般人能去看热闹的。”
“我明白!”范闲点头,若有所思。
.................
国师塔,
洪竹站在八层通往九层的入口凭栏处,默默看着偌大的京都城。
不多时,一位名为胡辰的记名弟子,来到了他身旁,行礼道:“洪主事,我有些修炼的事,想问问老师,可否劳烦洪主事通报一下!”
洪竹侧身,
打量了下十八九岁颇具英气的胡辰,道:“你老师不在京都!”
“老师不在吗?”胡辰显得很诧异:“那洪主事可知老师去了何处,多久能归?没有老师指点,我怕出岔子。”
洪竹并未回复胡辰的问题,而是道:“我记得,你好像是也是颍州来的吧!这么算来我们还是老乡。”
“回洪主事,我确实来自颍州!”胡辰说着,摸了摸后脑:“那日老师在颍州城隔街一掌摧毁州府门庭时,我就在围观人群中,也正是得见老师风采,在听到老师收徒消息时,我立马来了京都,幸得上天垂怜,我.......”
“你既然深知幸运,就莫要被人当枪使负这份幸运。”洪竹打断,眼神变得凝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