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昆仑奴堂下虎,横刀立马破北虏
- 刚穿越成皇子,女帝让我去和亲?
- 大米爱吃鱼
- 2618字
- 2025-04-15 21:54:54
洛阳城,兵部衙门。
兵部尚书李崇义正伏案疾书。
一道道军令,从他笔下流淌而出。
调拨粮草,征调兵马,部署防线…
整个兵部衙门,灯火通明,一片忙碌景象。
王孝杰身披铠甲,站在一旁,神情肃穆。
“尚书大人,末将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前往北疆。”
李崇义放下笔,抬起头。
看着这位即将奔赴战场的年轻将领,眼中带着一丝忧虑。
“王将军,此去北疆,责任重大,务必小心谨慎。”
王孝杰抱拳道:“末将明白!”
“只是…”他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
“如今北疆军情紧急,朝廷征兵…是否顺利?”
李崇义闻言,眉头紧锁,叹了口气。
“唉…不容乐观啊。”
“各地征兵,皆不顺利。”
“百姓…似乎并不愿参军。”
王孝杰脸色一沉。
“这是为何?”
“难道他们不知,北虏入侵,国将不国,家将不家吗?”
李崇义苦笑一声。
“道理,他们自然是懂的。”
“只是…”他顿了顿,压低声音道。
“如今朝廷…民怨沸腾啊。”
“尤其是…强征男丁和…和亲之事,早已激起民愤。”
“百姓…对朝廷,对陛下…颇有怨言。”
“此次征兵,各地男丁,多有逃避者。”
“甚至…甚至有自残肢体,以避兵役者。”
“更有甚者,公然抗拒征兵,聚众闹事…”
“朝廷…甚至不得不尝试征召女兵…”
王孝杰闻言,震惊不已。
“征召女兵?!”
“这…这如何使得?!”
“自古以来,哪有女子上战场的道理?”
李崇义再次叹息。
“这也是无奈之举啊。”
“男丁不愿应征,兵源日渐枯竭,朝廷…也是病急乱投医了。”
“只是…”他摇了摇头,“征召女兵之策,更是激起民愤。”
“百姓…愈发认为朝廷暴虐无道,苛政猛于虎也。”
“长此以往…恐怕…”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民心尽失,国将不国。
这才是大周王朝,真正的危机所在。
王孝杰沉默了。
他虽然常年领兵在外,但也并非对朝堂之事一无所知。
女帝陛下登基以来,铁腕统治,雷厉风行。
固然震慑了朝野,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尤其是强行推行一些特立独行的政策。
更是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不满。
男子和亲,征召女兵…
这些在传统观念中,大逆不道,颠覆伦常的举动。
早已让民心动荡,离心离德。
再加上如今北虏入侵,内忧外患。
大周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
“尚书大人,那…如今之计,该当如何?”
王孝杰沉声问道。
李崇义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和悲凉。
“老夫…也不知道啊。”
“如今之计,唯有…尽人事,听天命吧。”
“希望…上天能够庇佑我大周,渡过此劫吧。”
他的声音,充满了无力和绝望。
王孝杰心中一沉,一股强烈的危机感,涌上心头。
大周…真的要亡了吗?
洛阳城外,通往北疆的官道上。
一队精锐骑兵,护送着一辆装饰朴素的马车,疾驰而行。
马车上,坐着的正是奉命前往北疆,接替李崇义的王孝杰。
他掀开车帘,回头望了一眼洛阳城的方向,眼神复杂。
此去北疆,前途未卜。
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是力挽狂澜,保家卫国,还是…兵败身死,马革裹尸?
王孝杰不知道。
但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
为了大周,为了天下百姓。
他必须竭尽全力,背水一战!
“驾!”
他放下车帘,目光变得坚定而锐利。
马车加速,朝着北方的方向,飞驰而去。
身后,洛阳城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
而前方,等待着王孝杰的。
将会是一场更加残酷,更加艰难的战争。
一场关乎大周王朝命运的战争。
长安城,卫国公府。
夕阳的余晖给巍峨的府邸,镀上了一层黯淡的金边。
却驱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沉闷。
演武场上,一道身影腾挪闪转,手中长枪如龙。
枪风凌厉,呼啸作响。
每一刺,每一挑。
都蕴含着千锤百炼的力量与技巧。
正是当朝卫国公,李定邦。
他身着一身寻常武服,汗水早已浸透了衣衫。
紧贴着他依旧结实的身躯。
枪尖划破空气,带着沉闷的破风声。
汗珠沿着他刚毅深刻的脸颊滑落。
滴落在脚下的青石板上,瞬间洇开一小片深色。
这杆家传的梨木镔铁枪。
曾随他父亲纵横捭阖,定鼎天下。
也曾随他自己,在太宗皇帝麾下,于漠北草原上。
杀得突厥丢盔弃甲,望风而逃!
那时的枪,是轻快的,是饱饮敌血,守护家国的荣耀。
如今的枪,却似乎格外沉重。
枪尖挑出的,不再是敌人的咽喉。
而是压抑在心底,无处发泄的愤懑与憋屈。
眉宇间的“川”字,深刻得如同刀刻斧凿。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如今,却只能在这方寸之地,用枪风驱散心中的阴霾。
他猛地收枪,枪尾重重顿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
胸膛剧烈起伏着,浊气随着呼吸被长长吐出。
“老爷,歇歇吧。”
一个温婉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李定邦转过身,只见夫人柳氏端着一个托盘,正缓步走来。
托盘上放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参汤。
柳氏今日穿着一件素雅的常服,眉眼间带着挥之不去的忧色。
她将参汤递到李定邦面前。
“看你这满头大汗的,别累坏了身子。”
“朝中最近风声又紧了,万事需得小心。”
她的声音很轻,却透着一股沉甸甸的担忧。
李定邦接过参汤,却没有立刻喝。
只是用手感受着碗壁传来的温度。
“嗯。”他低低应了一声,目光复杂。
柳氏轻轻叹了口气。
“我听外面的人说,陛下…”
“又提拔了几个御史,手段…越发狠厉了。”
“还有,我听说北边那个......被送去和亲的皇子李昊。”
“在铁勒人的地盘上闹出了大动静,还打着大唐的旗号…”
她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安。
李唐宗室,旧日勋贵,如今都如同惊弓之鸟。
女帝的手段,一日比一日酷烈。
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这些事情,你一妇道人家,以后少打听!”
李定邦声音微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
柳氏低下头,不再多言,只是眼中的忧虑更深了。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父亲!母亲!”
只见一个身材挺拔,面容英朗的年轻人快步走了过来。
正是他们的儿子,李承业。
李承业继承了李定邦的英武。
眉宇间却更多了几分少年人的锐气与桀骜。
他看着父亲手中的长枪,又看了看父亲眉间的郁结。
眼中闪过一丝不忿。
“父亲,您这又是何苦?”
“咱们卫国公府,难道还要看那些酷吏的脸色不成?”
“想当年爷爷是何等威风?”
“昆仑奴堂下虎,横刀立马破北虏!”
“太宗皇帝倚为臂膀,高宗先皇亲自降阶!”
“如今........”
他的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激昂,却也充满了对现状的不满。
“住口!”
李定邦猛地呵斥道,眼神凌厉地扫向儿子。
“你一个仗都没打过毛头小子,你懂什么?!”
柳氏也连忙拉住儿子的胳膊,急声道:
“承业,休得胡言!”
“须知隔墙有耳!你想给家里招祸吗?”
李承业被父母同时训斥,脸上涨得通红。
却终究不敢再多说,只是眼神中的不甘越发明显。
他崇拜祖父的盖世武功。
向往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赫赫战功。
可如今,空有一身武艺。
却只能憋屈地困守在这长安城中。
看着李唐的江山被一个女人窃据。
看着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得志!
这让他如何能够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