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徐世谱的烦恼

杜沛被架到坍圮的城墙根前时,已是疼得上气不接下气。

“窝囊废,全是窝囊废!”

杜沛万万没料到,百余俱甲骑军,竟然怯场了,眼看,消散的士气,已难挽回。

今日,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杜沛心有不甘,可腰间疼得厉害,只得下令收兵归营,他预感,肋骨起码得断好几根,还是速速去找僧医接骨为妙……

反正,骑军已将诸多木棚冲毁,这群渔户没了栖身之所,也算对府君有所交代。

看着乌泱泱的骑军退走,刘老汉紧紧搂着孙女,着实松了一口气,暗道一声“好险”,方才那百余俱甲骑军,若是整齐冲杀过来,只有鱼叉的却月阵必然是抵抗不住的。

除非有战车,再有长槊、重锤当兵器,如此才有能力叫板骑军冲阵。

刘大根看着退走的骑军,心中意犹未尽地道了一声“不是,这就跑了?俺还没开始发力呢!”

明明,已燃起之斗志,被无情浇灭,脑海中幻想着陷阵之姿,化为泡影。

钟大眼凸着眼珠,不可置信地瞪着眼前这一幕,他甚至无法理解,那些具甲骑军是如何败走的。

此战,所以能不战而屈人兵,羊鷟与萧摩诃当居首功。

羊鷟一言,动摇了军阵军心,萧摩诃凌厉三箭,吓破了军阵军胆。

羊鷟无比清楚,双方一旦短兵相接,俱甲骑军冲锋时那恐怖的破坏力,足够撕碎任何拦截者。

他与萧摩诃也不例外,更别谈这些渔户了,哪怕能领略却月阵要领,一无趁手兵器,二无铁甲傍身,三无配合默契,很难按得住骑军冲锋势头。

硬抗扛不住,动摇对方军心,驱散其士气,使其不战自溃,成为羊鷟首选。

羊鷟对自己的恐吓之言有信心,笃定骑军中必有许多原世兵户籍者,毕竟谁不爱惜家人?

只是没料到,那些骑军会如此窝囊。

可羊鷟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说明什么?

指望着这些骑军保家卫国,克复中原么?

做梦去罢!

见刘大根郁郁寡欢,羊鷟过来,轻拍其肩头道:“随吾投军,何愁无仗可打,战争并非说书中那般理想,真正的战场是铁血,是死亡,是绝望,是地狱!

倘若不勤加操练,锻炼杀敌本领,在战场上,是活不过一个来回的。”

刘大根不明觉厉,点点头,“捕鱼能有什么出息,俺要上战场!”

钟大眼也挤过来,呼道:“俺……俺也一样!”

“俺也一样!”

……

呼声此起彼伏,众人打定主意,反正棚区皆毁已无栖身之所。

刘老汉扫过江滩,一片狼藉,暗叹一声,“难道,战场才是彭城刘氏的宿命么?”他的这一支系,乃刘遵考之后。

刘宋覆亡后,刘老汉这一支因非嫡系,得以在江陵苟活。

彭城刘氏至此辉煌不再,沦为军户。

刘老汉还小时,常听长辈讨论刘宋过往,自然心驰神往,可日子过得却是一日不如一日。

最后竟成了那些骑军口中的‘流民‘,连栖身之所也失去了。

午后,许多前日下江捕鱼的青壮,与进城卖鱼或采买者陆续归来,抛开逃走的胆小之辈,清点一番,有适合兵役者一百八十六名,老弱妇孺三十八名。

如何妥善安置这一众,成了眼下最紧迫的问题,温饱好解决,可从襄阳调粮,羊鷟曾听闻雍州的仓廪压弯了梁柱,不愁无粮。

眼下,住所与操练之所,成了大问题。

江陵的步营、骑营皆在河东柳氏掌控之下,看来,只能先带着一众,去投奔大哥徐世谱的水军营地了。

打定主意,羊鷟领着众人,朝城西水军营而去。

城西水军营毗邻乌鸦渡口,分为左右两营,为江陵水军驻营操练所在。

羊鷟、萧摩诃率领一众渔户,于蔼蔼暮色下抵达水军左营辕门前。

辕门前,有着十二名门候戍卫,见乌泱泱一众朝辕门涌来,纷纷亮出环首刀,喝道:“军营重地,闲杂人等速速退避,否则休怪刀兵伺候!”

羊鷟挥手使身后一众停下,只身上前交涉。

“吾乃都督衙门参军,还请放行。”

羊鷟示出铁符,表明身份,门候这才收起环首刀,询问道:“为何带着一众粗布麻衣者,若有军要,只能只身入内。”

羊鷟颔首,回头朝萧摩诃打了一个手势,只身踏入军营。

临进时,又问了一嘴水械南治监何在,得知徐世谱在往南的水械工坊里改进新船,于是快步而去。

临水而建的工坊内,一艘船体被架于巨型龙骨支架上,船工们用绳索固定船架结构,工匠们在一侧或锻造铁块,或打磨木轮,忙得不亦乐乎。

一处木架桌案上,一卷手稿平铺,徐世谱手持毛笔,正侧着头,思量着什么,旋即灵光一闪,又挥手勾勒起来。

停笔时,他会于脑海中自问,如何将机关设计得更加省力?是否还能提速?是否还能扩大船体?能不能在船体上,铺一道铁甲?

就如具甲骑兵一般,靠着速度与硬度,假如用于江道冲锋,岂不是无敌了?

想法虽好,问题却不少。

铺上铁甲,会增加船体吃水深度,也会降低航行速度,难,太难了!

要防护,就没速度。

要速度,就很单薄……

徐世谱双手搓面,真想仰天长啸,试问苍天一句,“难道就不能二者兼得么?”

假如萧詧听到此问,一定会告诉他,“能,不仅能,方法还有很多种,但首先得造出蒸汽机、柴油机、燃气轮机、电动机、核动力……”

当然,知道也没用,这个时代,牛顿来了都得犁几亩地再走,哪怕南北朝已经有工匠能掌握灌钢法,可其硬度远远达不到蒸汽机的精密要求。

如气缸、活塞、锅炉,都需满足耐高压、高温和抗形变的要求。

当然,萧詧也会劝他,还是先往人力小马达上发展,他一个文科生,可没能力让南北朝提前进入工业时代。

其实,铁甲舰这个想法,好是好,明朝中期,朝鲜的李舜臣就造过类似的“龟船”,讲道理,除了慢,是真的好用,不信可以问一问被创过的‘国际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