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业长青:企业家财富安全与传承
- 于永超
- 1392字
- 2025-03-26 17:22:47
当企业家,却成了最“穷”的人
表面看富可敌国,实际上囊中羞涩,当企业家,却成了最“穷”的人,这一尴尬的现实并不广为人知。与企业主相处多了,才发现,在外人眼里光环闪耀的他们,身家上千万甚至过亿,口袋里却经常没有钱。在企业家的财富现状和常人对他们的普遍认知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
首先,企业家的财富量只是数字,而这些数字附着在土地、厂房、设备、原材料、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资产上,并不都是真金白银。其次,这些财富数字往往描述的是企业主事业体系的整体财富,而不是私人财产。我们在与很多企业主的交流中发现,让企业主困惑最多的就是现金流。企业扩大发展需要现金流,技术投入需要现金流,人才培养储备需要现金流,无处不需要现金流。企业现金流短缺是大多数企业的常态。在私人账户方面,很多企业多年不分红,甚至从未分红,企业主创造了大量财富却没有落袋为安。如此一来,企业主的口袋里没钱是自然的。况且,企业难免面临各种债务负担,而债务穿透总是悬在企业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为企业的债务而让企业主倾家荡产的案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如此,说企业家是最“穷”的人,一点儿也不为过。财富难入家门,债务穿透私财,是企业主避之不绝的坑。对于创业者而言,一入“豪门”深似海,家有企业却“囊中羞涩”,债务如影相随,或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企业家之“穷”,还体现在靠实业赚到的钱却靠投资亏掉了。中国经济40年以来的高速发展,为企业家提供了充分的红利空间。在高速增长的时代,处处是机会,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是错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周期的流转,闭着眼睛赚钱已经成为历史。可以预见的是,在当下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投资将进入一个低收益高风险的时代。在这个趋势之下,处处是风险,每一次选择都可能是“过错”。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企业主通过实业创造了巨额财富,成为财富的巨子,但在金融投资方面,确实也不乏单纯幼稚之人。他们大胆投资,少有求证,被“黑天鹅”事件吞噬了太多的财富。这包括从实业转型金融业的,也包括将实业创造的财富投资金融业的,还包括将私人财富进行金融投资的,比如投资股票、私募基金、期货等。一段时间以来,在金融之旅上没有踏过坑、折过戟的企业主,几乎成了少数族群。创业者要深知,财富的终点是金融,金融的终点则是人性。一方面,金融是天使,可以让“村姑”变“美女”;另一方面,金融也是魔鬼,会让财富一夜归零。守住已有的财富才是重中之重。
企业家之“穷”,也是惯性使然。成功的企业家都具有成功的品质,但大多也有失败的基因。可以说,企业家的成功品质是常人所不及的,但成功的企业家也容易养成思维与行为的惯性,这就是一种风险。一方面,所谓的成功也许并不是真正的成功,而是大浪淘沙之下的幸存,幸存者偏差往往会掩盖风险的真相。另一方面,成功会掩盖错误,成功的惯性容易使人沉醉于过往的顺意与幸运,严重缺乏风险意识,无法自省,一旦风险突来,巨额财富可能瞬间打水漂。因此,如果认为过去的成功会永远延续,那么自己曾经拥有的也会因惯性而失去。对于创业者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被短期的获利和偶然的成功所迷惑。创业不易,只有敬畏偶然的成功,跳出惯性依赖,以终局思维行事,未雨绸缪,才能行稳致远。
超话
金钱是一种荒诞的灵魂存在。最是富有者最缺钱,因为钱都跑在路上;最是富有者最关心收益,却常常因忽视风险而被收割清零。
对金钱的记忆多以秒计,存侥幸心理者前赴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