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打入敌人内部

“我已经让人打听过了,广东巡抚柏贵,满洲镶红旗人,今年1月才被任命为广东巡抚,接替因鸦片战争失职的黄宗汉。

现在才三月,两个月时间他们之间熟不熟还不好说呢,而柏贵就是负责广东的赈灾跟难民,现在流民四起他得负责。

更何况这个人是清廷为了跟两广总督叶名琛形成制衡安插的,而海关衙门的曾维跟叶名琛一样因为钱的事情争权夺利,所以有共同敌人。

以难民影响了港口的治安,造成了巡抚跟鬼佬的不满为由,自己则是来帮忙的,这样暗示他,如果这都听不懂那他也别混了。

而且就算他能跟柏贵有联系也不可能问,更何况还能跟怡和内部有关系?鬼佬的皮可要比清廷的更厉害。”

林远山等的这些天可不是在闲坐,而是收集资料,以弥补他对这个时代的缺失。

“大哥好计谋!”

苏文哲苏文哲简单思索就明白了核心论点。

第一就是码头不能乱,否则海关的收入就会影响,他的位置就不稳。

第二就是树立一个共同敌人叶名琛,然后扯虎皮拉关系。

第三就是单纯的利益,将人拉入这个生意上来。

三张牌打出去那曾维也就搭上了,可见这位大哥可不是莽撞之辈,不过他还是得提醒一句。

“如果那曾维是个清廉的官呢?”

“因为太平军举事波及半壁江南,他主要任务是为清军筹措军饷,可不只是海关税收。

现在对商船征收“剿匪捐”,每艘货船加收300两;强征珠江疍民渔船“保甲银”;没钱就逼他们去采珊瑚、珍珠充公,弄得百姓怨声载道,你信他不贪?”

林远山的调查不是说说而已,他不做没把握的事情。

那曾维就是一个循吏,平常按部就班执行上级命令,缺乏突破性举措,性格中庸且注重自保,要是码头再烂下去他怎么自保?

“更何况你知道他这个位置涉及多少钱吗?真要清官能坐得稳?”

林远山最后吐槽一句,苏文哲闻言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这个位置涉及的钱太多了。

你不拿,下面的人怎么拿?

下面的不拿,上面的人怎么拿?

大家都不拿,就该拿下你了,能坐在这个位置这么久,曾维多少是带有妥协性的。

林远山跟苏文哲说这么多是因为后面的事情需要他来负责。

“接下来准备救济灾民安抚百姓,我要你来负责这件事。”

“码头的灾民成百上千,如何解决?”苏文哲也是来了两天,自然清楚这里有多乱,难民可不是几百人,而且上千人,突然就要负责这件事,一时间也感觉压力。

“第一施粥,每天在码头外面熬粥,将人引出去。

第二救济,承诺建设救济院,救助孤儿寡母。

第三收尸,在外面设置义庄,没人认领就烧了避免瘟疫。

第四招聘,在这里面挑选一部分青壮为我所用。”

林远山仿佛将一切都考虑妥当,直接就简单说明。

苏文哲听闻也能明显感觉到这些都是收买人心的举措,但不可否认的是那些难民能够活下来更多,当即答应。

“文哲必定全力以赴!”

“喝茶。”

粤海关监督曾维其职责包括监管关税征收、稽查走私及处理涉外事务,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位置,只要解决了他,自己很多事情都更加方便。

但林远山并不急于去见曾维,因为他在等,等一个消息。

……

这边晨雾刚才散尽,十三行街的青石板已响起牛皮靴底踏入的声响。

一队绿营兵踏进巷中,当先的麻脸把总按着腰刀走在前面,身后兵丁的绑腿都松垮垮缠着,两个晃着缀铜钉的藤牌,两个举着人高的红缨枪,两个背着都不知道能不能开火的鸟铳。

他们身上那件本该靛青的号衣早已洗成灰白,胸前“广州镇标”的墨字也变成淡淡一团墨痕,但是这身“狗皮”带来的压力可是一点都不小。

见他们一过来,街头巷尾那些人就像是躲避瘟疫一般加紧脚步离开,摆摊的更是赶紧挑起担子离开不敢有片刻停留。

“查水匪!都他妈给爷站定了!”

他们能跑但是街上开门的商铺跑不了,麻脸一脚踹翻王记药铺门前的草药筐,黄褐色的根须混着药渣撒落门口。

一行人闯入柜台上正在配药的掌柜看着客人跑掉苦着脸,“这两天有没有什么形迹可疑的人开刀枪的伤?”

“军爷,这月才缴了厘金…”知道他们想要干什么的掌柜拱手陪笑,但麻脸眯眼瞄着梁上“妙手回春“的匾额,忽然抡刀砸在桌面。当归黄芪雪片般纷飞间,

更是大声呵斥,“掌柜好大胆子!你这是不是在给他们开药?还是将他们窝藏在家?按大清律例……”

话音未落,老板娘从内堂扑出来攥住他的护腕,袖中滑过一笔钱,“怎么可能呢,我们可是良民,有什么一定会禀报大人。”

“兄弟们走,继续查水匪。”麻脸拿到了想要的当即转身去下一个,他们这些绿营不想办法捞钱谁他妈干这勾当。

剿匪的胆子没有,但是借剿匪敛财的胆子有,而且很大。

绸缎庄里正试衣的妇人被长矛拦下,伙计刚开口就被镶铜藤牌抽落两颗槽牙,兵丁们见状哄笑着散开。

铺铁栅后传来算盘珠的爆响,戴瓜皮帽的朝奉识相的正往账本里夹塞钱,原本繁华热闹的整条街上顿时鸡飞狗跳。

酒楼一众自然是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大堂之中有人忍不住问了一声。

“这是怎么回事?”

“不清楚,不过今早油栏门贴了告示,挨个查路引,说是搜查海匪。”邻桌茶客压着嗓子,陶碗里的艇仔粥早就吃完了。

穿长衫的茶商从杯中抬头:“大清早绿营兵封了天字码头,许进不许出,我的货都耽搁了。”

“你们这都不知道?昨晚珠江口又烧了一艘趸船,也不知道是哪个英雄好汉?”一好事之人颇为骄傲的说了一句,顿时引得旁人欢呼。

“烧得好!当年林大人虎门……”话音被同伙急急截断,满堂忽然静下来,只剩伙计的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