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作案动机

老文带着蔡康明、张大为和另外几个侦查员到了现场。

基本情况是这样的:

1.门锁没有被破坏的痕迹。死者居住在镇上一个大院里,人口密集,周围几间房子里都有人住。白天家家户户都不上锁,互相有照应;晚上睡觉时,从里面插上门闩;只有出远门,才把房门锁起来。周围的人都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所以对于这个现场,门锁没有被破坏的痕迹,不能确定是熟人作案。

2.根据尸检分析,凶手用膝盖跪在被害人的胸口上,同时双手掐住被害人的脖子,导致被害人窒息死亡,床上有反抗的痕迹。

3.唐仲伯房间的书桌上放着一本打开的书,以及手表、茶杯和衣物。

4.一位邻居老太太说,前一天下午快吃晚饭的时候还见过他,说明昨天下午(也就是周三)他还活着。推断死者可能是昨天晚上遇害的。

老蔡说,要找到作案动机,案子才有侦查方向。但当时看完整个现场,大家感觉这个案子找不到作案动机。

首先这不符合仇杀的情况。

死者在屋里面被掐死,尸体上没有反映出仇恨的心理。

死者的关系背景非常简单。唐仲伯就是一个孤寡老头,一辈子没结婚。唐仲伯家一共兄弟两个,他还有一个大哥叫唐仲侯,住在旁边W镇。和打光棍的唐仲伯不同,唐仲侯已是子孙满堂。兄弟俩关系不错,唐仲伯常年帮大哥教育抚养唐仲侯的小孙子,把他培养成了镇上的大学生,在省城上大学,这在那个年代可谓凤毛麟角。所以大哥一家对弟弟很感谢,不存在家庭矛盾。除了家人,社会上来找唐仲伯的人也不少,但大多数是来问卦的乡里乡亲,也不存在什么矛盾。唐仲伯平时没有不良嗜好,偶尔在村头找人下下象棋。他话不多,很斯文,和周围邻居关系不错。

那么会是入室盗窃杀人吗?

有人反映,唐仲伯家有一幅唐伯虎的画。有一次在街上下棋,唐仲伯输红了眼,非要和对手再来一局,街坊邻居为了让他把家里值钱的字画拿出来当赌注,就激将他,说:“我看你啊,看着天天忙叨叨的,其实手里没好东西!”

唐仲伯一激动,说道:“谁说我手里没好东西,我手里可有一幅唐伯虎的画!”

当时周围有很多街坊邻居在围观,有人还说:“你这一辈子没儿没女,你存这宝贝有啥用,还不如卖了换钱,把这辈子给过美了!”

他说要自己留着,以后传给他大哥家的小孙子。

这事后来一传十、十传百,镇上很多人都知道他家有一幅唐伯虎的画。

难道有人到他家偷画,把人杀了?

一个镇上算卦的,能有唐伯虎的画?老蔡当时将信将疑。勘查完现场,老蔡把他们家上上下下都翻了一遍,真的找出来了一幅唐伯虎的画,那幅画已经被虫蛀了很多洞,看着年份久远(看起来确实像真迹,但未经过检验,不确定真假)。除此之外,还有《梅花易数》《大六壬》《奇门遁甲》等很多算卦的书。

画也没丢,书也没丢,财物也没丢,家里没丢东西。

这也不符合入室盗窃杀人的情况。

谁会杀一个与世无争的快八十的孤寡老头呢?无冤无仇,也不为财,更不会为色。如果是老太太还有这种可能,可这是个老头,几乎不存在这种情况,这个案子找不到作案动机。

没有动机,就没有侦查方向。侦查员只能采用人海战术,挨家挨户走访询问,把周围邻居以及发现尸体前一天在现场附近出现的人都仔细盘问了一遍,还是没有线索。

这时候,大家猜测,会不会是流匪作案?唐仲伯倒霉,正好撞上了?或者是外村人作案?要不怎么一点儿线索也没有呢?罪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所有人一筹莫展。

但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老蔡总觉得有个事情很奇怪,他经常想起第一天勘查现场时一个恶心的画面。

原来,在第一天勘查现场时,蔡康明在凶案现场的墙角地面上发现了一坨大便。他当时就很疑惑:“咦?这里怎么有一坨大便?”他还蹲下认真研究了一下,确认是人的粪便。

当时张大为还和他开玩笑道:“康明,你可别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啃一口啊!”

“大为,你正好来尝尝是不是人的!”蔡康明开玩笑地反击道。

“这人真不讲究!”旁边有同事也看到了,随口应和着,一脸嫌弃。

有个老一点儿的民警理解地说道:“你们年轻人啊,不懂老人的难啊!人老了没有孩子在身边照顾,就是生活艰难啊!特别是这没儿没女的老光棍,没人操心啊,更不讲究了,自己随便过过日子就行了。”

大家不再说话,都自动忽视了这个恶心的东西,然后远远地躲开了。

可蔡康明总觉得哪里不对。“地上为什么有大便?”之后的几天里,这个疑问经常在蔡康明的脑海中冒出来,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