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春正月辛未初一,宋朝、高丽、夏国依惯例派遣使者前来朝贺新年,这一外交礼节既彰显了金朝与周边政权的友好往来,也标志着新一年的开端。癸酉日,朝廷派遣官员前往北岳祈雪,彼时降雪对农业生产和民生至关重要,体现了对农事的重视。丁丑日,章宗在衍庆宫举行朝献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与追思。己卯日,金朝进行了重要的人事任命,任命枢密使宗浩为尚书右丞相,右丞完颜匡为左丞,参知政事仆散揆为右丞,御史中丞孙即康、刑部尚书贾铉并为参知政事,通过这次人事调动,调整和优化了朝廷的权力架构。庚辰日,章宗前往建春宫,享受春日的休闲时光。
二月癸丑日,章宗返回宫中。甲子日,朝廷制定了诸职官省亲拜墓的给假条例,这一举措体现了对官员亲情需求的关怀,也有助于维系社会的伦理道德。
三月壬申日,平章政事张万公退休,告别了长期的官场生涯。庚辰日,章宗前往万宁宫。丁亥日,确定了从人铜牌卖毁的罪赏制度,加强对相关物品的管理和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庚寅日,制定职官应迁三品格,规定刺史以上及随朝资历在刺史以上身故者,每半年一次奏报,规范官员晋升和相关事务的处理流程。甲午日,章宗前往玉泉山。丙申日,任命殿前都点检仆散端为御史大夫,期望他能整顿监察事务,维护官场秩序。
四月乙巳日,章宗在太庙举行禘祭大典,这是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承载着对祖先的尊崇和对国家命运的祈愿。章宗敕令点检司,致仕官入宫时,年高行走困难的,都允许拄杖,并让舍人护卫搀扶,展现出对退休官员的关怀与尊重。丁巳日,敕令有关部门祈雨,并颁布土龙法,以应对干旱天气,保障农业生产。己未日,命令吏部侍郎李炳、国子司业蒙括仁本、知登闻检院乔宇等再次详细修订《仪礼》,完善国家的礼仪制度。庚申日,谕示尚书省和各司,宫中所用物品,若在民间难以获取,不要强行购买,避免扰民,体现对民生的关注。癸亥日,尚书省奏报,派遣官员分路核实御史所察之事,加强对监察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五月壬申日,正值重五节,章宗举行拜天、射柳活动,章宗三发三中,展现出精湛的技艺。四品以上官员在鱼藻殿侍宴,共享节日欢乐。因天气炎热,章宗命令兵士解除铠甲,体现对士兵的体恤。丙戌日,由于新定律令、确定土德、凤凰出现、皇嗣确立等诸多喜事,朝廷大赦天下,彰显皇恩浩荡。辛卯日,皇子葛王不幸去世,这对皇室来说是巨大的悲痛。壬辰日,确定擅增减宫门锁钥的罪名,加强宫廷安全管理。丙申日,开始建造太极宫,或许是出于宫廷建筑布局调整或政治象征意义的考虑。
六月己亥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这种罕见的天象在古代往往被视为特殊的征兆,可能引发朝野的关注与议论。壬寅日,章宗下诏选拔聪明方正之士担任修起居注,期望记录真实、准确的宫廷与朝政要事。又责问点检司,诸亲军所设教授及授业人数、教学方法以及通大义的人数等情况,要求详细奏报,以了解亲军教育状况。戊申日,确定职官追赠法,规定只有曾犯赃罪者不在追赠之列,激励官员廉洁奉公。壬戌日,派遣官员巡视中都田禾生长和降雨情况,关注农业生产。
七月壬申日,章宗在衍庆宫举行朝献仪式。乙亥日,确定大臣薨逝时百官奉慰的礼仪,规范朝廷的丧礼制度。庚辰日,章宗到近郊打猎。丁亥日,章宗谕示宰臣,凡是奏事,如果自己想要慢慢思考或者觉得事情重大,像官员任免之事,可以等三五日再奏,其余的都二十日奏报,优化政务处理流程。
八月丙辰日,章宗返回宫中。庚申日,任命编修官左容担任宫教,并赐银、币,重视宫廷教育。
九月丙寅初一,天寿节,宋朝、高丽、夏国派遣使者前来祝贺。壬申日,任命刑部尚书承晖等为祝贺宋朝皇帝生日的使者。戊子日,将万宁宫提举司隶属于工部,明确机构隶属关系。壬辰日,下诏规定千户谋克接到随处捕盗官公文后,若盗贼紧急却不立即率众响应的,根据情节轻重判罪,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召回右丞相宗浩回朝,可能是出于处理重要政务或调整朝堂布局的需要。冬十月戊戌日,傍晚时分,太阳呈现赤红色如同赭石。己亥日,刮起大风。甲辰日,申、酉时天空一片大赤,夜晚将近天亮时也是如此,这些异常天象或许引发了人们对吉凶的猜测。壬子日,右丞仆散揆从北边返回,丙辰日,章宗将其召至香阁慰劳,体现对大臣的关怀和对边疆事务的重视。任命尚食局使师孝为祝贺高丽国王生日的使者。庚申日,尚书左丞完颜匡等进呈《世宗实录》,章宗降座,站立接受,显示对先帝实录的敬重。壬戌日,任命蓟州刺史完颜太平为祝贺夏国皇帝生日的使者。奉御完颜阿鲁带出使宋朝归来,称宋朝权臣韩侂胄购置马匹、磨砺兵器,准备谋划向北入侵。章宗听后大怒,认为他无事生非,笞打五十,贬出为彰德府判官。等到淮平沦陷后,才将其擢升为安国军节度副使。丁卯日,谕示尚书省,士庶进言都通过所属部门上报,从今以后可以让他们都到朝廷来,酌情给予食物费用,并提供官舍居住。那些言辞恳切直率以及关系利害重大的,都要在三日内奏报,广开言路,听取民意。
十一月辛未日,任命签枢密院事独吉思忠等为祝贺宋朝正旦的使者。丁丑日,章宗进行冬猎,将捕获的兔子进献到山陵,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甲午日,下诏监察等察事可以两年进行一次,调整监察工作频率。
十二月庚子日,章宗谕示宰臣,贺正宋使即将到来,可以让监察御史跟随,以此作为惯例,加强对宋使接待的监督。壬寅日,章宗返回都城。己酉日,赐天长观匾额为太极宫,赋予其新的名称与意义。辛亥日,下诏各亲王、公主每年寒食节、十月初一允许朝谒兴、裕二陵,忌辰也同样如此,规范皇室祭祀礼仪。癸丑日,下诏派遣监察御史分赴各路巡察,所派遣的若是女真人,就搭配汉人朝臣一同前往;所派遣的若是汉人,就搭配女真人朝臣一同前往,促进监察工作的公正与全面。戊午日,敕令行宫名为光春,其朝殿名为兰皋,寝殿名为辉宁,确定行宫建筑的名称。
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春正月乙丑初一,宋朝、高丽、夏国照例派使者前来朝贺新年,这是每年年初金朝与周边政权友好往来的重要仪式,彰显了当时的外交格局。丁卯日,章宗谕示外方使者不得佩刀入宫,这一举措旨在加强宫廷安全管理,维护朝堂秩序。庚午日,章宗前往豫王永成府邸探视病情,展现皇室内部的亲情关怀。辛未日,章宗前往光春宫享受春水之乐,春日出行是金朝皇室的传统活动。壬申日,天气阴沉多雾,出现木冰现象,这种特殊的天气现象或许会引发人们对自然和人事的联想。丁丑日,行尚书省奏报,宋朝贺正使在返回途中于庆都去世。章宗下诏派遣防御使女奚烈元前往祭奠,赠送助丧用的绢布各二百二十匹,还命送伴使张云护送灵柩归宋,体现了金朝对宋使的尊重和对两国关系的重视。之后,豫王永成去世,皇室沉浸在悲痛之中。辛卯日,高丽国王王晫去世,嗣子王韺派遣使者前来报哀,金朝与高丽的宗藩关系使这一消息备受关注。
二月乙未初一,章宗返回宫中。丁酉日,由于山东、河北发生旱灾,章宗下诏在东、北二岳祈雨,表达对民生的关切,期望通过祭祀求雨缓解旱情。己亥日,下令收购豫王永成的遗文,这不仅是对皇室成员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助于保存历史资料。庚戌日,首次祭祀三皇、五帝、四王,这一祭祀活动承载着对古代帝王的尊崇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癸丑日,下诏要求刺史,州郡中没有宣圣庙学的都要进行增修,体现对儒家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巩固国家的文化根基。
三月丁卯日,太阳昏暗无光,大风损毁了宣阳门的鸱尾,这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在古代常被视为不祥之兆,可能引发朝野的不安。癸酉日,命令大兴府祈雨,以应对旱灾。戊寅日,章宗前往太极宫。下诏确定前代帝王中应该致祭的人选。尚书省奏报:“三皇、五帝、四王,已经实行三年一祭的礼仪。像夏太康,殷太甲、太戊、武丁,周成王、康王、宣王,汉高祖、文、景、武、宣、光武、明帝、章帝,唐高祖、文皇这十七位君主进行祭祀较为适宜。”章宗听从了这一建议。乙酉日,在北郊祈雨。丁亥日,前往万宁宫。壬辰日,在社稷坛祈雨。辽阳府判官斜卯刘家因为上书评论朝臣,被削官一阶并罢职,这或许反映出朝廷对言论的管控以及政治环境的复杂。夏四月丙申日,下诏制定县令以下官员的考课法,旨在规范基层官员的考核,提高行政效率。己亥日,在太庙祈雨。庚子日,增定防范奸细的制度,加强国家安全防范。丙午日,确定衣服制度,这涉及到社会等级和礼仪规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因祈雨,在望祀岳镇海渎于北郊。癸丑日,在社稷坛祈雨。甲寅日,由于长久干旱,章宗下诏责备自己,征求直言,避开正殿,减少膳食、撤去音乐,裁减御厩马匹,免除旱灾州县的徭役及今年夏税。派遣使者审查在押囚犯,处理冤假错案,展现出章宗勇于担当、积极应对灾异的态度。乙卯日,宰臣上表请罪,章宗下诏回应:“朕德行有失,上天显示异象。卿等各自履行职责,要符合朕的期望。”戊午日,任命西上阁门使张偁等为前往高丽祭奠故国王王晫的敕祭使,东上阁门使石悫等为前往慰问高丽国王王韺并起复、进行横赐的使者,以维护与高丽的宗藩关系。庚申日,在太庙祈雨。壬戌日,万宁宫端门发生火灾,这一突发事件给宫廷带来了损失和不安。
五月乙丑日,在北郊祈雨。有司请求举行雩祭,章宗下诏先三次祈祷于岳渎、社稷、宗庙,若还不下雨,再举行雩祭。癸酉日,平章政事徒单镒、尚书左丞完颜匡被罢免,这可能与朝廷的政治格局变动或某些政策决策有关。甲戌日,终于下雨了,缓解了旱情。乙亥日,百官上表请求章宗回到正殿,恢复正常礼仪,章宗或许会根据情况做出决策。乙酉日,在宗庙谢雨,感谢神灵降雨。丁亥日,祭祀社稷报谢。裁减随朝的冗官,提高行政效率。确定省令史处理公务时,若诡称已经禀报,擅自退回六部、大理寺的法状以及随意更改的要判罪,规范行政流程。辛卯日,报谢岳镇海渎。
六月壬辰初一,取消兼官的俸禄供给,这一举措可能是出于财政方面的考虑或对官员待遇制度的调整。壬寅日,重新实行吏目移转法,以优化吏员的任用和管理。乙巳日,首次祭祀中霤,丰富了祭祀的种类和文化内涵。戊申日,撤销惠、川、高三州,秀岩、滦阳、徽川、咸宁、金安、利民六县,以及北京宫苑使、诸群牧提举、居庸、紫荆、通会三关使、西北路镇防十三千户、诸路医学博士等官职和机构,这是对行政区域和官职设置的一次大规模调整,可能是为了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能。壬子日,司天台长行张冀进呈《天象传》,这或许会对朝廷的天文观测和相关政策制定产生影响。秋七月丁卯日,确定申报盗贼的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戊辰日,在衍庆宫举行朝献仪式。庚午日,章宗前往望京甸。壬申日,前往万宁宫。甲戌日,废除限钱法,这一货币政策的改变可能与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有关。甲申日,将镐王永中改葬于威州,可能是出于对其身后之事的重新安排或风水等方面的考虑。
八月,大理丞姬端修、司直温敦按带论奏知大兴府事纥石烈执中,因所言不当,各被削官一阶并罢职,这显示出朝廷对言论准确性和官员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丁酉日,任命尚书右丞相宗浩为左丞相,右丞仆散揆为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孙即康为尚书右丞,御史大夫仆散端为左丞,吏部尚书独吉思忠为参知政事,通过人事任命调整朝廷权力结构。庚子日,下诏完颜纲、乔宇、宋元吉等编类陈言文字,将涉及宫廷、大臣、省台、六部的言论分类整理,共编成二千卷,这有助于朝廷了解民意和政策实施情况。辛丑日,任命西京留守崇肃为御史大夫,期望他能整顿监察工作。癸卯日,重新制定阁门祗候出职的标准,完善官职晋升制度。此前因天旱下诏征求直言,此时尚书省奏报:“河南府卢显达、汝州王大材所陈述的内容,言辞不逊,请按照情理切害论处他们的罪行。”章宗听从了这一建议,并遍告中外,这反映出朝廷对言论的管控和对政治稳定的维护。命令诸路学校生徒少的罢免教授,只由本州、府文资官提控,这是对教育资源的一次调整。丁未日,根据安州军事判官刘常的建议,规定诸按察司调查不实却随意纠劾的,按照故意出入人罪论处,并且勒令停职。若事情涉及私情,各依相关法律处理,加强对按察司的监督。辛亥日,章宗返回宫中。乙卯日,任命知真定府事完颜昌等为祝贺宋朝皇帝生日的使者。丁巳日,前往太极宫。放宽围场偏远地区的禁令,允许民众耕种、捕猎、砍柴,这一举措有利于民生和经济发展。裁减教坊长行五十人,渤海教坊长行三十人,文绣署女工五十人,放出宫女一百六十人,减少宫廷人员开支。
九月庚申初一,天寿节,宋朝、高丽、夏国派遣使者前来祝贺。丙寅日,章宗前往蓟州秋山。壬申日,确定屯田户自种及租佃法,规范屯田管理,促进农业生产。冬十月甲午日,确定私硷法,加强对盐业等资源的管理。丙申日,下诏要求亲军三十五岁以下的学习《孝经》《论语》,重视对亲军的文化教育,提升其素养。癸卯日,章宗从秋山返回。甲寅日,任命提点尚衣局完颜燮为祝贺夏国皇帝生日的使者。
十一月丁卯日,任命殿前右副都点检乌林答毅等为祝贺宋朝正旦的使者。癸酉日,出现木冰现象,持续了三天,这种特殊天象可能引发人们对气候变化和吉凶的思考。丁丑日,确定收补承应人的标准,规范宫廷服务人员的选拔。
十二月己丑初一,新平等县发生虸蚄虫灾,这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威胁。己亥日,左丞相宗浩等请求给章宗上尊号,章宗没有应允,展现出章宗对自身功绩和威望的审慎态度。辛丑日,敕令陕西、河南饥民所卖子女,官府为其赎回,体现对受灾百姓的关怀。乙卯日,百官再次上表请求章宗接受尊号,章宗仍然不许。
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春正月己未初一,天降大雪,宋朝、高丽、夏国使者前来朝贺新年,雪花为新年增添了几分祥瑞的气息。庚申日,章宗拜谒衍庆宫,向祖先表达敬意。乙丑日,前往太极宫。丁卯日,前往光春宫享受春水之乐,遵循皇室春日出行的传统。壬申日,在衍庆宫举行朝献仪式。乙亥日,章宗下诏有关部门,自泰和三年起郡县三次迎接皇帝巡幸、百姓曾供应物资的,赐免今年一半租税,这一举措体现了对百姓负担的关怀。丁丑日,章宗抵达霸州,下令调遣山东、河北的军夫改造整治漕渠,旨在改善水利交通,促进经济发展。
二月己丑初一,章宗谕示按察司,近来规定以镇静且顾全大局为称职,苛细而不识大体为不称职。因此各路按察司以因循守旧为行事准则,不思检举弹劾,郡县以贪污不被罢黜为常态,无所畏惧收敛。从今以后,若能纠察属实,使百姓无冤屈积压,能让一路安宁的为称职;若行事烦乱使百姓无法申诉,便是失职。癸巳日,确定鞫勘官接受饮宴的罪名,整顿司法官员的作风。己亥日,前往建春宫。甲寅日,制定盗用及伪造都门契的罪名,处罚比盗用及伪造宫城门契减一等,加强对门禁管理和契证安全的维护。
三月庚申日,章宗返回宫中。癸亥日,重新确定两税的缴纳期限,这一调整有助于规范税收秩序,方便百姓纳税。乙丑日,宋朝军队进入秦川界,边境局势开始紧张。庚午日,亲王、百官请求给章宗上尊号,章宗不许,保持对自身功绩的审慎态度。甲戌日,谕示有关部门,进士名字有犯孔子讳的要避讳,并著为法令,体现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命令给各寺庙发放米粮,从十月十五日至次年正月十五日煮粥供给贫民,展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戊寅日,取消狱空钱,可能是基于财政或司法制度的调整。辛巳日,宋朝军队误入巩州来远镇。唐州捕获宋朝间谍,得知韩侂胄在鄂、岳屯兵,准备谋划向北入侵,金朝面临着来自宋朝的军事威胁。
四月戊子初一,章宗前往万宁宫。癸巳日,命令枢密院发文给宋人,要求他们依照誓约撤回新增兵力,不得纵容士兵入境,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边境危机。壬子日,确定随路转运司及府官每季检视库物的制度,加强对财政物资的管理。
五月甲子日,任命平章政事仆散揆为河南宣抚使,登记诸道兵马,防备宋朝入侵,积极应对可能的战争。癸酉日,下诏确定辽东邑社的人数,以便更好地管理地方基层组织。戊寅日,重新制定检法、知法勒留的标准,完善司法官员的任用制度。己卯日,前往庆宁宫。规定司属丞凡遭父母丧只给卒哭假,作为永久制度,这是对官员丧假制度的明确。甲申日,宋朝军队攻入涟水县,边境冲突加剧。
六月戊子日,收复涟水县,暂时缓解了边境压力。丁酉日,制定本朝婚礼,规范社会风俗礼仪。重新制定售卖米面到外界的法律,加强对物资流通的管控。己酉日,制定镇防军逃亡导致边事失误、沦陷户口的罪名,强化边防军的纪律。甲寅日,下诏对行礼不依本朝礼仪的进行处罚,维护本朝礼仪制度。章宗召集诸大臣询问防备宋朝的策略,大臣们都认为应加强防备,但不要轻易挑起事端。章宗考虑到南北和好四十多年,百姓不知战争之苦,不忍心率先发动战争,展现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百姓的关怀。
七月戊辰日,前往锦屏山。壬申日,在衍庆宫举行朝献仪式。乙亥日,宣抚使仆散揆奏报确定奸细罪赏法,加强对间谍活动的防范和打击。丙子日,确定围场误射中人的罪名,规范围场活动秩序。壬午日,为应对诸县盗贼增多的情况,精心选拔任用巡尉,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八月辛卯日,下诏撤销宣抚司。当时宋朝殿帅敦倪、濠州守将田俊迈引诱虹县百姓苏贵等充当间谍,河南将臣也屡次派出间谍,且往往贪图田俊迈的贿赂,反而为宋朝游说。都说宋朝增兵是为防备其他盗贼,等听说金朝设置行台,越发畏惧不敢撤防,且士兵都是平民,自带干粮,处境窘迫,又遭饥疫,死者达十分之二三,因此金朝上下信以为真。宣抚司将宋朝三省、枢密院及盱眙军的牒文呈上,又都以指责边臣为说辞。宣抚使仆散揆因此请求撤销宣抚司,章宗听从了这一建议。仆散揆又奏请撤销临洮、德顺、秦、巩新置的弓箭手,这一举措或许与当时的军事形势和战略调整有关。
闰月乙卯初一,撤销典卫司,可能是基于机构精简或职能调整的需要。丙子日,章宗返回宫中。
九月甲申初一,天寿节,宋朝、高丽、夏国使者前来祝贺。戊子日,西北方黑云间有赤气如火色,接着西南、正南、东南方向也都出现赤色,有白气贯穿其中,到半夜时,赤气满天,四更时才散去,这种异常天象或许会引发人们对吉凶的猜测。任命河南路统军使纥石烈子仁等为祝贺宋朝皇帝生日的使者。戊戌日,宋朝三百士兵攻打比阳寺庄,副巡检阿里根寺家奴战死,边境冲突进一步升级。甲辰日,宋朝军队焚烧黄涧,俘虏巡检高颢。冬十月庚申日,任命刑部员外郎李元忠为祝贺高丽国王生日的使者。丁丑日,宋朝军队袭击比阳,唐州军事判官撒睹战死,金朝边境形势愈发严峻。
十一月乙酉日,宋朝军队攻入内乡,攻打洛南的固县,商州司狱寿祖追击至丹河,击败宋军。己丑日,任命太常卿赵之杰等为祝贺宋朝正旦的使者。癸巳日,山东粮食短缺,赐钱三万贯进行赈济,缓解民生危机。乙未日,首次制定武举的标准,重视军事人才的选拔。丁酉日,下诏山东、陕西帅臣训练士卒,防备突发情况。并将十五万两白银分给边帅,招募百姓侦察敌情。又派遣武卫军副都指挥使完颜太平、殿前右卫副将军蒲察阿里前往边境,等宋军入境,便伏兵袭击,积极备战。戊戌日,天降大雪,免除朝参。己亥日,重新制定宫中局、署承应收补的标准,规范宫廷人员选拔。宋朝吴曦在兴元拥兵自重,企图窥探关、陇地区,皇甫斌更是招募士兵侵扰淮北,将所掠财物分给士兵,让他们为自己作战,宋朝对金朝的军事威胁进一步加大。
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正月癸未初一,宋朝、高丽、夏国照例派遣使者前来朝贺新年,看似祥和的开端,实则暗流涌动。丁亥日,宋朝使者陈克俊等人前来辞行,金朝御史大夫孟铸前往馆舍,向他们传达重要口谕:大定初年,世宗皇帝允许宋朝世代为侄国,金朝一直遵守遗法,两国和好至今。没想到宋朝屡有盗贼侵犯金朝边境,因此派遣大臣前往河南安抚军民。收到宋朝官府公文称已罢黜边臣、抽回兵卒,金朝便以天下大局为重,不计较小嫌,撤销了宣抚司。然而不久后,盗贼侵扰比之前更为严重,近来群臣多次提及宋朝违背盟约之事,金朝虽顾念长久和好,一直隐忍包容,但担心宋朝皇帝或许并不知晓实情。若宋朝仍不停止侵扰,臣下必然会再度进言,金朝虽爱护百姓,可事情也不能一直这样不了了之。希望使者归国后,将这番话如实告知宋朝皇帝。这番言辞表明金朝对宋朝边境侵扰行为的不满与警告,也暗示着双方关系已濒临破裂。辛卯日,章宗在衍庆宫举行朝享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丙申日,宋朝兴元守将吴曦派兵围攻抹熟龙堡,金朝部将蒲鲜长安奋起反击,成功击退宋军,并斩杀其将领,边境冲突一触即发。辛丑日,金朝重新制定保伍法,加强基层治安管理,以应对可能的动荡局势。癸卯日,开始让沿河县官兼管漕河事务,州、府官兼提控,优化对漕运的管理。丁未日,章宗前往春水之地。庚戌日,宋军攻入撒牟谷,还在边境设伏袭击了金朝军队,导致木波部长赵彦雄等七人战死,陕西统军判官完颜掴剌身陷险境,巩州兵马钤辖完颜七斤仅以身免,边境局势愈发紧张。
二月甲戌日,御史中丞孟铸进言,提刑司改为按察司后,又差官复查,权力被削弱且威望降低,不利于监察工作开展。参知政事贾铉则建议,按察司既然已派监察官员实地察访,再派人复查过于繁琐,今后派监察官员时就让复查官员一同前往,不再另行复查,章宗采纳了这一建议,旨在提高监察效率,优化行政流程。
三月甲午日,尚书省奏报商州刺史乌古论兖州请求赏赐与南兵作战阵亡的押军官,以及升迁右振肃蒲察五斤官职的事宜,均得到章宗批准。明昌初年,蒲察五斤曾作为奉御出使山东,到河间时,见百姓饥荒,便擅自让提刑司开仓赈济,回朝后如实禀报。章宗起初很高兴,但太傅徒单克宁认为皇帝初亲大政,不应给予近侍权力,请求治蒲察五斤专擅之罪,章宗便下令杖打他二十,后又将其罢免。此后章宗思念其善举,将他从泰州都军召回任振肃,这段往事体现了朝廷内部对于权力行使和官员处置的不同态度。己亥日,章宗前往万宁宫。甲辰日,章宗敕令尚书省,祖父母、父母无人侍奉赡养,子孙却远游经年的行为,严重有伤风化,虽旧律规定判徒刑二年,但处罚过轻,要求参考前律,重新商议后奏报,这反映出金朝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视。己酉日,宋军攻打灵璧,南京按察使巡察至灵璧县时,藏在民舍才得以幸免,足见边境战事的激烈与危险。
四月丙辰日,宋军围攻寿春,寿春向亳州告急,同知防御使贤圣奴率领步骑兵六百前往救援,宋军才退兵。癸亥日,尚书省奏报河南统军司的消息,称统军使纥石烈子仁等人派遣严整、阎忠、周秀等人潜入襄阳刺探敌情,得知皇甫斌派四万兵力企图夺取邓州,以金朝叛人田元为向导;派三万人企图夺取唐州,以张真、张胜为向导,且都授予统领官职,因此金朝不敢不防备。于是金朝聚集郑、汝、阳翟的兵力于昌武,由南京副留守兼兵马副都总管纥石烈毅统领;聚集亳、陈、襄邑的兵力于归德,由河南路副统军徒单铎统领;纥石烈子仁则率领自己的部队驻扎在汴京。同时计划将山东东、西路军七千交给统军纥石烈执中驻扎在大名,河北东、西路军一万七千屯驻河南,并且都配备马匹,对老弱士兵进行人员更替,这些军事部署充分体现了金朝对宋朝军事威胁的重视与积极应对。甲子日,宋军攻打天水界,乙丑日,攻入东柯谷,金朝部将刘铎奋勇作战,击败宋军。丙寅日,章宗下诏平章政事仆散揆在汴京统领行省事务,允许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将诸道统军司升为兵马都统府,任命山东东、西路统军使纥石烈执中为山东西路兵马都统使,定海军节度使、副都统军使完颜撒剌为副;任命陕西统军使充为陕西五路兵马都统使,通远军节度使胡沙、知临洮府事石抹仲温为副,河南地区仍听凭仆散揆节制,同时征调诸道登记在册的士兵,全面备战。辛未日,宋朝吴曦攻打来远镇的兰家岭。丙子日,朝廷招募内外职官按规定数量献马,以充实军备。丁丑日,宋军攻入新息、内乡,又攻入泗州。戊寅日,攻入褒信。己卯日,攻入虹县。庚辰日,攻入颍上,宋军的进攻态势愈发猛烈,金朝边境多处告急。
五月壬午日,宋朝李爽围攻寿州,田俊迈攻入蕲县,秦诜攻打蔡州,防御使完颜佛住成功将其击败。宋军又攻入金城海口,杀死长山尉,抓走两名巡检。甲申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这种异常天象在古代常被视为特殊征兆,或许会给当时的局势增添更多紧张氛围。丙戌日,因宋朝背叛盟约出兵,金朝向天地、太庙、社稷宣告此事,表明战争的正义性。丁亥日,章宗亲自前往衍庆宫告知祖先。戊子日,平章政事仆散揆兼任左副元帅,陕西兵马都统使充任元帅右监军,知真定府事乌古论谊任元帅左都监,明确军事领导架构。辛卯日,金朝以征讨南宋之事诏告天下,同时赏赐唐州刺史吾古孙兀屯、总押邓州军马事完颜江山爵位各升二级,蔡州防御使完颜佛住爵位升一级,其余人员也有不同程度的赏赐。又因若非严整上报军情,金朝必然会遭受误判,授予严整嵩州巡检使一职,赏赐爵位八级,钱二百万,以此激励情报人员。章宗鉴于宋军攻势正猛,东北新调之兵尚未集结,河南兵力不足以支撑,便命令河北、大名、北京、天山的一万五千兵力屯驻在真定、河间、清、献等地作为应援,进一步加强军事部署。壬辰日,章宗谕示尚书省,如今国家多事之秋,凡谈论军国利害的,五品以上官员依次奏陈,章宗将亲自询问;六品以下官员则写帖子进呈,以便全面了解各方意见。癸巳日,山东路发生灾害,赦免死罪以下罪犯,体现对受灾地区百姓的关怀。任命枢密副使完颜匡为右副元帅。宋朝田俊迈攻打宿州,安国军节度副使纳兰邦烈等人出兵反击,纳兰邦烈中流矢,宋朝郭悼、李汝翼等人随后增援,于是包围宿州。壬寅日,纳兰邦烈等人成功击败宋军,田俊迈退保蕲县。癸卯日,在蕲县擒获田俊迈。甲辰日,皇甫斌攻打唐州,刺史吾古孙兀屯顽强抵抗,行省派遣泌阳副巡检纳合军胜前来支援,最终击败宋军。庚戌日,太白星经天,这一罕见天象或许会引发人们对战争局势的种种猜测。
六月辛亥初一,左丞仆散端因母亲去世守丧而离职。平章政事仆散揆奏报蕲县大捷,并将俘获的宋朝将领田俊迈押送京城,章宗下诏褒奖,赏赐纥石烈贞、纳兰邦烈、史扢搭等人不同爵位和赏赐。宋朝将领李爽率兵围攻寿州,刺史徒单羲坚守一个多月,未能让宋军得逞。壬子日,河南统军判官乞住及买哥等人率兵来援,徒单羲出兵响应,李爽大败,同知军州事蒲烈古中流矢战死。乙卯日,金朝首次设置急递铺,以腰铃传递信息,每天行程三百里,若非军事紧急或河防事务,不许骑马传递,同时确定军前差发接受赃物的罪名,废除飞蝗入境即便未损害庄稼也要治罪的法令,这些举措旨在提高军事信息传递效率,规范军前事务管理。丁巳日,章宗下诏彰德府,不得损坏宋朝韩侂胄祖父韩琦的坟墓,并且禁止在附近砍柴,体现出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文化古迹的保护意识。庚申日,右翼都统完颜赛不在溱水击败宋朝曹统制。辛酉日,章宗诏告有关部门,统计宋朝宗族居住之地,长官要时常加以管控,这或许与当时的战争局势和对宋朝势力的防范有关。壬戌日,平章政事仆散揆奏报寿州大捷。戊辰日,章宗下诏将寿州升为防御州,免除今年租税及各种名目的钱,释放死罪以下罪犯,任命徒单羲为防御使,追赠蒲烈古昭勇大将军,赐钱三百贯,为其子图剌安排官职,提升乞住为同知昌武军节度使事,买哥为河南路统军判官,都统赛不、副统蒲鲜万奴各进爵一级,赏赐金币若干,通过这些举措激励将士,稳定边境局势。辛未日,木星在白天出现,一直持续到七月戊申日经天,这些异常天象或许会对当时人们的心理和社会舆论产生影响。乙亥日,宋朝吴曦攻打盐川,戍守将领完颜王喜将其击败,再次挫败宋军攻势。秋七月癸未日,宋朝商荣再次攻打东海,县令完颜卞僧奋力抵抗,虽击败宋军,但回城时中伏矢而死,朝廷追赠他为海州刺史,赏赐银五百两、绢百匹给他的家人,并为其一子安排官职,以表彰他的功绩。甲申日,章宗在衍庆宫举行朝献仪式。丁亥日,章宗敕令翰林直学士陈大任放下本职工作,专门修撰《辽史》,体现对修史工作的重视。甲午日,宋朝统制戚春率领水军攻打邳州,刺史完颜从正成功将其击败,戚春投水而死,完颜从正斩杀其副将夏统制。吴曦五万兵力攻入秦州,陕西路都统副使承裕等人将其击败,有力地捍卫了金朝领土。丙申日,夏国王李纯佑被废,其侄李安全即位,派遣使者奉表前来告知金朝,同时金朝下诏禁止卖马到境外,一旦在边境因卖马被捕获即判处死刑,这一举措旨在保障军事资源,应对战争局势。
八月庚戌日,山东帅报来邳州大捷的消息。辛亥日,木星在早晨出现。乙卯日,任命羌酋青宜可为垒州副都总管,这一任命或许有助于稳定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局势。己未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丙寅日,左丞仆散端守丧期满复职,朝廷下诏设置平南诸将军,积极筹备对宋战争。辛未日,宋朝程松袭击夺取方山原,蒲察贞将其击退。壬申日,太白星白天出现且经天。甲戌日,章宗从万宁宫返回。乙亥日,赦免唐、邓、颍、蔡、宿、泗六州,免除来年三分之一的租税,以安抚这些边境地区百姓。
九月己卯初一,天寿节,高丽派遣使者前来祝贺。辛巳日,元帅右都监蒲察贞夺取和尚原,临洮蕃部遵宁进献粮草、战马助力金军。乙酉日,将近五更时,北方出现数道赤白气,从王良星下方升起,行至北斗开阳、摇光星以东,这种异常天象或许会引发人们对战争局势和国家命运的种种联想。丙戌日,章宗前往香山。庚寅日,章宗敕令行尚书省,对于方略出众、武艺绝伦、才干办事、工巧过人者,要加以招选,广纳人才以应对战争。甲午日,参知政事贾铉请求退休,章宗不许。戊戌日,尚书左丞仆散端前往汴京统领行省事务。己亥日,尚书户部侍郎梁镗前往山东行六部尚书事。辛丑日,派遣尚书左司郎中温迪罕思敬册封李安全为夏国王。甲辰日,宋朝吴曦部将冯兴、杨雄、李珪等人攻入秦州,陕西都统副使承裕等人将其击败,斩杀杨雄、李珪,再次打击了宋军的嚣张气焰。冬十月戊申初一,平章政事仆散揆督率诸道兵马讨伐宋朝,正式拉开大规模战争序幕。庚戌日,仆散揆率领行省兵三万从颍州、寿州出兵,河南路统军使纥石烈子仁率兵三万从涡口出兵,元帅匡率兵二万五千从唐州、邓州出兵,左监军纥石烈执中率领山东兵二万从清口出兵,右监军充率领关中兵一万从陈仓出兵,右都监蒲察贞率领岐、陇兵一万从成纪出兵,蜀汉路安抚使完颜纲率领汉、蕃步骑兵一万从临潭出兵,临洮路兵马都总管石抹仲温率领陇右步骑兵五千从盐川出兵,陇州防御使完颜璘率领本部兵五千从来远出兵,多路并进,展现出金朝强大的军事攻势。甲子日,章宗到近郊打猎,或许是在紧张的战争局势下,进行的一次放松身心或展示皇家威严的活动。
十一月戊寅初一,朝廷下诏确定诸州府物力差役的标准,规范地方事务管理。壬午日,完颜匡攻下棘阳。乙酉日,下诏允许屯田军户与当地居民通婚,促进民族融合与社会稳定。丁亥日,仆散揆攻克安丰军,夺取霍丘县。纥石烈执中攻克淮阴,进而包围楚州。己丑日,尚书省奏请减少朝官及承应人月俸中的折支钱,可能是出于财政方面的考虑,以应对战争带来的经济压力。庚寅日,完颜匡攻克光化军及神马坡。壬辰日,仆散揆抵达卢江。宋朝督视江淮兵马事丘灊派遣刘祐前来求和。纥石烈子仁攻克定远县。乙未日,完颜匡夺取随州。丙申日,纥石烈子仁攻克滁州。戊戌日,下诏诸路推行使用小钞,这一货币政策的调整或许与战争时期的经济形势和物资流通有关。完颜匡包围德安,另派兵攻占安陆、应城、云梦、孝感、汉川、荆山等县。庚子日,太阳西斜时,有两颗流星,光芒如火炬,长达近一丈,从东北升起,向东南落下,这种天象或许会在民间引发各种议论。金朝首次制定茶禁,这可能与经济利益、物资管控等因素有关。完颜纲包围祐州,祐州投降。宋朝丘灊派遣林拱持书信求和。辛丑日,完颜匡攻打襄阳,攻破其外城。仆散揆攻克含山,蒲察贞攻克天水,纥石烈子仁攻占来安、全椒二县。壬寅日,完颜纲攻占荔川、闾川等城。癸卯日,丘灊再次派遣宋显等人带着书信和礼物求和。乙巳日,完颜纲攻克宕昌。丙午日,蒲察贞攻克西和州,金朝在战场上取得一系列胜利。
十二月丁未初一,完颜匡攻克宜城,仆散揆攻打和州时,史乂搭中流矢而死。壬子日,完颜纲抵达大潭县,大潭县投降。蒲察贞攻克成州。癸丑日,宋朝太尉、昭信军节度使、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向完颜纲投降,这对宋朝在四川的军事布局产生重大影响。戊午日,右监军充攻下大散关。己未日,纥石烈子仁攻克真州,丘灊再次派遣陈璧等人奉书信求和。辛酉日,右监军充派遣兀颜抄合率兵奔赴凤州,凤州城破,金军入城。完颜纲派遣京兆录事张仔在兴州的置口与吴曦会面,吴曦详细说明归降金朝的意图,张仔要求以告身作为回报,吴曦将所有告身交出,并献上阶州。乙丑日,首次设置都提控急递铺官,进一步完善军事信息传递体系。平章政事仆散揆班师回朝。完颜纲根据朝廷命令,派太仓使马良显携带诏书、金印前往,封吴曦为蜀王。戊辰日,蒲察贞传来西和、天水等地的捷报。完颜匡进献所掠女子百人。己巳日,吴曦派遣果州团练使郭澄、提举仙人关使任辛奉表及蜀地图志、吴氏谱牒前来进献。壬申日,下诏任命完颜匡暂代尚书右丞,行省事、右副元帅之职照旧。因纥石烈执中放纵部下掳掠,章宗派遣近臣杖打其经历阿里不孙等人,并下诏放回所掳掠的百姓。
泰和七年(公元1207年)春正月丁丑初一,高丽、夏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贺新年,新的一年在外交礼仪的进行中拉开帷幕。戊寅日,章宗敕令宰臣举荐有才干的官员共同商议南征之事,显示出对伐宋战争的持续重视和对人才的需求。辛巳日,诏命御史大夫崇肃、同判大睦亲府事徒单怀忠、吏部尚书范楫、户部尚书高汝砺、礼部尚书张行简、知大兴府事温迪罕思齐等十四人在庆和殿一同奏对,集思广益,谋划战争策略。壬午日,又诏命百官及之前的十四人在广仁殿一同奏对,进一步扩大讨论范围,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甲申日,章宗在衍庆宫举行朝献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祈求祖先庇佑战争胜利。乙酉日,追赠在寿州战死的军士魏全为宣武将军、蒙城令,封其妻子为乡君,儿子等年满十五岁时收充八贯石正班局分承应,并赐钱百万。当初,李爽围攻寿州时,刺史徒单羲招募人去砍斫敌营,魏全被选中,却被敌人俘虏。敌人让他骂徒单羲就免他一死,魏全假装答应,到了城下却反而骂敌人,最终被杀害,至死骂声不绝,因此得到朝廷的特殊恩赏,魏全的事迹体现了金朝对忠义之士的表彰和激励。戊子日,召回完颜纲到朝廷,可能是为了商议重要军事或政治事务。庚寅日,仆散揆返回驻扎在下蔡时生病,这对金朝的军事指挥产生了一定影响。丙申日,任命左丞相宗浩兼任都元帅,在南京设行省代替仆散揆,以稳定军事指挥体系。己亥日,有关部门奏请重新制定茶禁,这或许与当时的经济形势、物资管控以及财政收入等因素有关。辛丑日,完颜匡夺取谷城,继续推进对宋的军事攻势。
二月丙辰日,赦免凤、成、西和、阶、山五州,这一举措可能是为了安抚当地百姓,稳定占领区的局势。丁巳日,下诏追复永中、永蹈的王爵,恢复他们的宗室地位。宋朝知枢密院张岩派遣方信孺带着书信到平章政事仆散揆、左丞仆散端处请求议和,显示出宋朝在军事压力下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意愿。己未日,章宗到近郊打猎,在紧张的战争局势下进行休闲活动,或许是为了缓解压力或展示皇家威严。完颜匡攻克荆门军,取得了新的军事胜利。癸亥日,章宗前往建春宫。吴曦派遣使者奉上三表:谢封爵、陈誓言、贺全蜀内附,表明他彻底归附金朝的态度。丙寅日,章宗返回宫中。戊辰日,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帅仆散揆在军中去世,仆散揆在对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离世是金朝的重大损失。癸酉日,派遣同知府事术虎高琪等人册封吴曦为蜀国王,正式确立吴曦在蜀地的地位。判平阳府事卫王永济改任武定军节度使,兼奉圣州管内观察使。这个月,蜀国王吴曦被宋朝大臣安丙所杀,这一事件导致蜀地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对金朝在西南地区的战略布局产生了影响。
三月戊子日,章宗前往太极宫。庚寅日,下诏安抚陕西军士,体现对前线将士的关怀,以稳定军心。壬辰日,首次制定虫蝻生发时地主及邻主不申报的罪名,加强对农业灾害的管理和防范。宋朝再次攻破阶州。癸巳日,又攻破西和州,宋军在局部地区展开反击,双方战争局势依然胶着。乙未日,宣抚副使完颜纲到达凤翔,诏命撤回五州的兵力,分兵保卫要害之地,完颜纲召集各军返回,这是根据战场形势做出的战略调整。庚子日,任命完颜匡为左副元帅,接替仆散揆的部分军事职责。壬寅日,章宗前往万宁宫。甲辰日,前往西园。夏四月壬子日,派遣宫籍副监杨序为前往高丽进行横赐的使者,维护与高丽的外交关系。癸丑日,宋人攻破散关,巩州钤辖兀颜阿失战死,宋军的进攻给金朝带来了一定损失。丙辰日,任命纥石烈子仁为右副元帅,进一步充实军事指挥力量。戊辰日,诏命元帅府分遣诸将在淮南各州进行游击作战,扩大军事行动范围,打击宋军势力。癸酉日,金朝重新夺回散关,双方在散关地区展开激烈争夺。
五月己卯日,章宗前往东园射柳,进行传统的娱乐活动。己丑日,前往玉泉山。丙申日,宋朝知枢密院事张岩再次派遣方信孺带着书信到都元帅府,提出增加岁币请求议和,显示出宋朝在战争中的劣势地位和求和的迫切心情。四川安抚使安丙派遣西和州安抚使李孝羲率领步骑兵三万攻打秦州,包围皂角堡。术虎高琪率兵前往救援,经过七次战斗解除了皂角堡之围,展现出金朝军队的战斗力。这个月,放出宫女二十人,这一举措可能是为了节省宫廷开支或调整宫廷人员结构。
六月乙巳初一,诏命朝官六品、外官五品以上,以及亲王举荐一名通晓钱谷事务的官员,不举荐的要受罚,举荐不当的按照法律论处,这有助于选拔经济管理人才,保障国家财政事务的顺利进行。己酉日,针对山东的盗贼问题,制定同党能够自杀、捕获盗贼并自首的官员奖赏办法,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戊午日,任命乌古论谊为元帅左监军,完颜撒剌为元帅左都监,完善军事指挥体系。乙丑日,派遣使者捕杀蝗虫,应对农业灾害,保障粮食生产。秋七月庚辰日,章宗在衍庆宫举行朝献仪式。壬午日,诏命民间交易、典质,一贯以上都使用交钞,不得使用铜钱,这是金朝货币政策的调整,可能与货币流通、经济稳定等因素有关。乙酉日,敕令尚书省,从今以后初次担任监察职务的人要进呈有关利害的帖子,以待皇帝召见,加强对监察官员的管理和考察。甲午日,左副元帅完颜匡从许州返回。乙未日,诏命核查西夏人口,全部赎出并放还,敢有藏匿的以违制论处,这体现了金朝对与西夏关系的重视和对人口问题的处理。
八月戊申日,宋朝张岩再次派遣方信孺带着宋朝皇帝的誓书稿前来求和,宋朝求和的态度更加明显。庚戌日,将汝州襄城县割让给许州,这可能是金朝内部行政区划的调整。戊辰日,章宗从万宁宫返回。
九月甲戌初一,天寿节,高丽、夏国派遣使者前来祝贺。左丞相兼都元帅宗浩在军中去世,宗浩的离世对金朝的军事和政治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甲申日,确定西、北京,辽东盐司判官及各场管勾因业绩增减而升降的标准,加强对盐务管理官员的考核和监督。任命尚书左丞仆散端为平章政事,封申国公,左副元帅完颜匡为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帅,封定国公,对朝廷高级官员进行调整和任命,以适应战争和政治形势的变化。丙戌日,章宗到近郊打猎。壬辰日,返回宫中。戊戌日,重新制定接受制书时遗忘错误及误写制书等事加重处罚的罪名,规范文书管理和行政程序。壬寅日,敕令女真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习南人的装束,维护女真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冬十月甲辰日,诏命应荫袭的家族,旁系和正系荫袭名额充足时,正系荫袭者未出仕而亡,允许补荫一人,完善荫袭制度。辛亥日,任命武库令术甲法心为祝贺高丽国王生日的使者。丙辰日,章宗到近郊打猎。己巳日,诏命确定随军迁调奖赏的标准,激励将士在战争中奋勇作战。辛未日,陕西宣抚使徒单镒分遣副统把回海攻下苏岭关,取得新的军事胜利。这个月,确定南征将士的功赏标准,明确奖励制度,提高将士的战斗积极性。
十一月癸酉日,诏命在新制定的学令中削去薛居正的《五代史》,只采用欧阳修所撰的版本,这一举措可能与文化教育政策和对历史著作的评价有关。这一天,都统押剌攻克鹘岭关、新道口,副统回海夺取小湖关、敖仓,进军到营口镇,于是夺取了营口镇,金朝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丙子日,宋朝韩侂胄派遣左司郎中王柟带着书信前来求和,请求称伯,增加岁币、犒军钱,诛杀苏师旦并将其首级献上,宋朝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提出了更为优厚的议和条件。丙戌日,章宗听闻陕州防御使纥石烈孛孙禁止百姓卖粮,命令尚书省治其罪,体现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对官员不当行为的惩处。壬辰日,宋朝参知政事钱象祖因诛杀韩侂胄写信给金朝行省,通报这一重要政治事件。甲午日,章宗到近郊打猎。戊戌日,参知政事贾铉被罢免。诏命完颜匡发檄文给宋朝,要求将韩侂胄的首级装在匣子里献上以赎回淮南故地,金朝在议和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十二月壬寅初一,《辽史》修成,这是金朝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丙午日,任命符宝郎乌古论福龄为祝贺夏国皇帝生日的使者。戊午日,诏命策论进士免试弓箭、击球,这一举措可能是对科举制度的调整,反映了金朝在文化教育和人才选拔方面的变化。庚申日,任命尚书右丞孙即康为左丞,参知政事独吉思忠为右丞,中都路都转运使孙铎为参知政事。
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春正月辛未初一,高丽、夏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贺新年,为新的一年带来了友好的氛围。壬申日,皇帝前往衍庆宫朝谒,表达对祖先的敬重。癸酉日,朝廷决定收毁大钞,推行小钞,这一货币制度的调整想必对当时的经济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任命元帅左都监完颜撒剌为参知政事,为朝廷的政务处理增添了新的力量。乙亥日,宋朝的安丙派兵袭击鹘岭关,副统把回海、完颜掴剌奋力抵抗,成功击退了宋军,并斩杀了其将领景统领,边境的局势因这场战斗而变得更加紧张。丙子日,左司郎中刘昂、通州刺史史肃、监察御史王宇、吏部主事曹元、吏部员外郎徒单永康、太仓使马良显、顺州刺史唐括直思白,因与蒲阴令大中私下议论朝政,都受到了杖刑。这些人或许只是在交流对朝政的看法,却没想到因此遭受刑罚,令人不禁感慨政治环境的严苛。癸未日,皇帝前往春水之地,享受春日的时光。丙戌日,又前往光春宫,继续着春日的行程。
二月乙巳日,宋朝参知政事钱象祖派遣王柟前来,带着书信呈给行省,再次请求归还川、陕的关隘。这一请求背后,或许隐藏着宋朝对边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担忧。甲寅日,皇帝前往建春宫。庚申日,皇帝谕示有关部门:“正值农忙时节,即使是在禁地也应允许百姓耕种。”这一举措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百姓生计的关怀。己巳日,皇帝返回宫中。
三月丁亥日,皇帝前往瀛王的府邸探视病情,展现出皇室成员之间的亲情。庚寅日,因为与宋朝达成和议,皇帝谕示尚书省。壬辰日,宰臣上表谢罪,也许是对之前的一些事务觉得有所亏欠。甲午日,瀛王从宪去世,皇帝失去了一位亲人,心中想必十分悲痛。乙未日,皇帝亲临祭祀,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夏四月癸卯日,出现了日晕三重的现象,且都是内黄外赤,这种罕见的天象可能引起了人们的诸多猜测。戊申日,皇帝在太庙举行禘祭大典,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庇佑。庚戌日,皇帝前往万宁宫。甲寅日,由于北边无事,皇帝敕令尚书省:“命令东北路招讨司迁回泰州治理,同时兼任节度使,其副招讨仍设置在边境。”还诏谕有关部门:“因为庄稼刚刚生长,应该迅速派遣官员分道巡视农事,以防备虫蝻灾害。”并且下诏重新制定猛安谋克承袭的程试标准。宋朝的钱象祖再次派遣王柟带着书信呈给行省,双方的沟通仍在继续。庚申日,下诏各路按察司每年赐予公用钱,为按察司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闰月辛未日,皇帝谕示尚书省说:“翰林侍请学士蒲察畏也进言,出使宋朝的官员应当精心挑选,他的话非常正确。虽然宋朝的通谢使还没有到达京城,但对于报聘的人选应当进行商议选择。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所有的礼仪规范,都在于奉使之人。如今既然要实行,就将成为永久的惯例,不能不谨慎对待。”甲戌日,制定规定,诸州府司县的造作,不得役使各种人匠。违反者按照私役的法律,计算其所得以受所监临财物论处。这一规定旨在规范役使行为,保护人匠的权益。甲申日,确定承应人收补的年甲标准。甲午日,下起了雨雹,这种天气变化可能会对农作物和百姓生活造成影响。同时,确定了保甲军杀获南宋军官的奖赏标准,激励保甲军的积极性。乙未日,宋朝将韩侂胄等人的首级献给元帅府,这一事件标志着宋金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五月丁未日,皇帝驾临应天门,备齐横麾立杖,亲王和文武官员合班起居。中路兵马提控、平南抚军上将军纥石烈贞将宋朝贼臣韩侂胄、苏师旦的首级献上,并奉上元帅府的露布奏闻。朝廷将他们的首级和画像悬挂在集市上,将露布颁布到内外各地,以此来彰显对宋朝叛逆之人的惩处。丙辰日,平章政事完颜匡从军中返回,带来了前线的消息。己未日,将元帅府改为枢密院,这一机构的变革或许是为了适应新的政治和军事形势。癸亥日,下诏将天寿节移到十月十五日,改变了节日的时间安排。丁卯日,派遣使者分路捕杀蝗虫,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虫灾。
六月癸酉日,宋朝的通谢使朝议大夫、试礼部尚书许奕,福州观察使、右武卫上将军吴衡等人,捧着宋朝皇帝的书信入朝拜见。甲戌日,皇帝前往衍庆宫谒谢,感谢祖先的保佑使得宋金达成和议。癸未日,因为与宋朝讲和平定,下诏告知中外。免除河南、山东、陕西等六路今年的夏税,河东、河北、大名等五路免除一半夏税,这一举措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有利于恢复经济和稳定社会。丁亥日,任命元帅左都监乌古论谊为御史大夫,赋予他监察百官的重要职责。戊子日,飞蝗进入京城地区,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威胁。乙未日,确定服饰使用明金、象金的制度,规范了社会的服饰等级。丁酉日,任命左副都点检完颜侃为出使宋朝谕示和议成功的使者,礼部侍郎乔宇为副使,前往宋朝传达金朝的意愿。秋七月戊戌初一,太白星在白天出现,这种异常天象或许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猜测。庚子日,下诏重新制定蝗虫生发时官员坐罪的法律,加强对蝗虫灾害的治理和官员的问责。乙巳日,皇帝在衍庆宫举行朝献仪式。下诏将《捕蝗图》颁布到中外各地,以指导人们防治蝗虫。戊申日,宋朝使者告辞,向宋朝皇帝致送答通谢书及誓书,标志着宋金和议的进一步落实。
八月壬申日,重新制定辽东地区行使钞法,以适应辽东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癸酉日,皇帝前往建春宫。己丑日,任命户部尚书高汝砺等人为祝贺宋朝皇帝生日的使者,继续保持与宋朝的外交互动。庚寅日,皇帝前往秋山,享受秋日的美景。
九月甲子日,派遣吏部尚书贾守谦等一十三人与各路按察司官员一起,核查民户的物力情况,以便更好地管理税收和社会资源。乙丑日,皇帝从秋山返回。冬十月辛未日,任命吏部郎中郭郛为祝贺高丽国王生日的使者,维护与高丽的友好关系。辛巳日,宋朝、高丽、夏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贺。夏国发生战事,派遣使者前来告知,金朝或许会根据情况考虑是否介入或提供帮助。癸未日,重新制定安泊强窃盗的罪格,完善法律制度。辛卯日,将军民共同称赞为廉能官的条款附在善最法中,激励官员廉洁奉公。
十一月丁酉初一,下诏各路按察使同时兼任转运使。首次设立三司使,掌管盐铁、度支、劝农事。任命枢密使纥石烈子仁兼任三司使,整合行政资源,加强对经济事务的管理。癸卯日,皇帝下诏告诫尚书省说:“国家的治理,关键在于纪纲。纪纲的首要之处,就是赏罚必须守信。如今从上到下,自省部的重要官员,下到司县之间,都不遵循法律制度,私自怀着便利自己的想法。拖延数年,苟且偷安成风,习惯了这种状态,又从哪里能够实现治理呢?朝廷是百官的根本,京师是诸夏的表率。希望从现在开始,各自惩戒以往的过错,遵守法律,竭尽全力建功。不要歪曲法律来循私情,不要犹豫不决而回避权势,一切都归于正道,以此来规范百姓。”当天,皇帝驾临临武殿考试护卫,选拔优秀的护卫人才。丁未日,敕令谕示临潢泰州路兵马都总管承裔等人,修整边境防备,以应对可能的边境威胁。乙卯日,皇帝身体不适。丙辰日,皇帝在福安殿驾崩,年仅四十一岁。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春正月,谥号为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庙号章宗。二月甲申日,葬于道陵。
后人称赞说:章宗在位二十年,继承了世宗长期治理下的太平盛世,国内呈现出小康的局面。于是他端正礼乐制度,修订刑法,确定官制,典章文物灿烂辉煌,成为一代的治理规范。他又多次询问群臣汉宣帝综核名实、唐代考课的方法,大概是想要超越辽、宋,而与汉、唐相媲美,也可以说是有志于治理国家的人啊!然而,婢女得宠擅权于朝廷,皇位继承人未能确立,疏远猜忌宗室成员,而传授皇位又选错了人。以前所谓的能够长久维持巩固国家的制度,只是徒有其表,而不能为后世子孙所用,金源氏从此就衰落了!从前扬雄说过:“秦朝的官员辜负了秦朝的法度,秦朝的法度辜负了圣人的法度。”大概就是这样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