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祈愿河岸

蔚蓝的天空映衬着白色的山峰。

不只是山顶,整座山都是白色的。

不仅山峰是白色的,就连山路两旁裸露的岩石也是白色的。道路两旁树木繁茂,红色的花、蓝色的花在树丛中悄然绽放,每当微风掠过,便随风摇曳。

“爱伊莎。”

和两个带路的男人一起走在前面的马修停下脚步,对她说:

“从这附近开始,路就不太好走了,地下还有空洞,一旦踩空很危险。你过来,我给你绑上腰绳。慢慢走过来,小心脚下。”

给他们带路的两个男人身材高大,皮肤黝黑。无论从他们的长相还是说话方式,都能看出来是“幽谷之民”。爱伊莎一看见他们,就觉得很亲切。

离开家乡已经六年了。年幼的弟弟已经长得比她还高,在帝都近郊的农园里当农夫。如果祖父没有被赶下台,他本应继任,成为藩王。可现在他和“幽谷之民”的男人们一样,皮肤被晒得黝黑,干起农活来十分娴熟。可爱伊莎反而觉得这样对他更好。

每每想到现在的境遇,她都会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差点被丘库齐杀死的他们,各自走上了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路。如果父母在那个世界看见了,一定会很高兴吧。

自从踏进大崩溪谷,爱伊莎频频想起和父亲、母亲、弟弟还有乌查爷爷一起生活的日子。

因为在旅途中饥寒交迫,母亲病倒了,长时间卧病在床,所以快乐的日子其实寥寥无几。可尽管如此,直到现在,爱伊莎还能回忆在阳光下被母亲抱在怀里是多么温暖,还能想起母亲身上的气味。

或许是因为风中飘荡着青香草的气味,爱伊莎又想起了母亲说过的那句话。那是她在森林里迷路,被马修的伯外祖父救起来以后,母亲说的一句话。

“哦……所以你身上有青香草的香味啊。”

“母亲……”

凝望着白色的山峰,爱伊莎想起不知道藏在那座山里哪个地方的“异乡”。

母亲和马修的母亲出生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一想到很快就能见到亲眼见过异乡的人,爱伊莎十分兴奋。

在马修的故乡阿扎雷等着给他们带路的是祈祷者。他们是从深山里的祈祷所下来的,那里被称为“祈愿河岸”。

为了祈祷天炉的群山能够保持平静,造福人们,“幽谷之民”每年各从每个部落挑选一个年轻人去祈祷。被选中的年轻人要在大崩溪谷深处的祈祷所生活一年,为故乡的人们祈福。

在这群年轻人中,最顽强的那些将挑战“登顶之行”——在山顶献上祈祷。

通往山顶的道路陡峭而险峻,登顶之行危险重重。故而,成功登顶的年轻人会被伙伴们称赞“好汉”。

大崩溪谷四处散布着神秘的池塘,被人们称为“众神之口”。

当融化的雪水流经干涸的山谷时,会出现水质极佳的小池塘。而当山谷里的水干涸时,池塘突然消失,在它们所在的地方将出现一个通往地底的深坑。

相传住在大崩溪谷谷底的诸神,每当夏日来临,就将从长眠中醒来,张嘴喝光池塘里的水。

等到众神期待的冰雪融化的春天到来,美丽的池塘又会出现。

“祈愿河岸”就在这样的池塘岸边。从春天到初夏,年轻人们在池塘里沐浴。当池塘消失,深坑周围出现研钵状的草地,年轻人们便一边绕着草地缓缓而行,一边吟唱着赞颂天地的祈福之歌。

去年冬天很少下雪。据说在这样的年份里神灵会早早醒来。果然,在初夏到来前,池塘就消失了。

池塘消失,不久夏天过去,刮起了大风。

狂风呼啸,吹得人们不敢离开祈祷所。第二天早晨,年轻人们到屋外唱祈祷歌时,看见鸟儿在草地上空扑腾扑腾地飞着,猜想是有什么野兽死了。

食物短缺,他们想要是野兽还能吃就好了,于是朝着鸟群飞翔的方向走去。

在那里,他们看见了一个昏倒在地上的男人。

男人穿着奇怪的衣服,头发蓬乱,胡子刮得很干净,看上去很憔悴,但长得很周正。

男人身旁掉落着奇怪的虫子。那些虫子长得很像蝗虫,但比普通的蝗虫大,尤其是下颚大得出奇。鸟儿们争相啄食掉这些死虫子。

男人像是从这群蝗虫里走过来的,头发上、衣服上都密密麻麻地沾满了蝗虫的翅膀和腿。

年轻人们发现躺在地上的男人,很吃惊。因为那里是禁地,除了祈祷者与斋戒后前来祈愿的人,禁止其他人进入。他们把男人带回了祈祷所。

被带到祈祷所以后,男人醒了过来。可不管问他什么,他都不回答,好像丢了魂一样,只是呆呆地看着问他话的人。

大风过后,突然出现一个头发蓬乱的男人。——这让年轻人们想起了那个“从异乡回来的人”的传说。

其中一个来自阿扎雷族的年轻人,从小听着失踪的三个人的故事长大的,他想:“这会不会是其中一个失踪的人?”于是,他想把男人带回阿扎雷。可不知为什么,男人拒绝离开“祈愿河岸”。年轻人拉着他的手想把他带走,他似乎害怕什么,拼命挣扎,坚决不肯走出祈祷所的大门。

这个年轻人没有办法,只好放飞了只有在危急时刻才能放飞的信鸽。接到消息的阿扎雷族人很激动,认为这个男人必然是下落不明的三人中的一个。

根据男人的年龄,他们认为他很可能是尤马·卡修加,于是用飞鸽给马修送了一封信。

为了对边境进行监控,确保能与故乡的同胞保持紧密联系,马修建立了特殊的通信网络,以便他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在最短时间内收到飞鸽传信。这次,他的努力以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发挥了作用。当爱伊莎沿着通往天炉山脉的道路到达利基达村时,马修已经完成了前往大崩溪谷的准备工作。

在利基达的客栈,爱伊莎从马修那里听说了事情的经过。

“您父亲没有带着女孩一块儿回来?”

“据说没有。他穿着奇怪的衣服,头发蓬乱,但胡子刮得很干净,这些和传说一样。不同的是,昏倒在路边的只有他自己。”

“那您的祖父和伯外祖父……”

“似乎并没有回来。”

爱伊莎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马修对她说:

“很遗憾,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父亲能回来,在我看来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马修说话看似一如既往地平静,但从他身上散发出强烈的香味。

“我现在也散发着这样的气味吧。”爱伊莎心想。

“我父亲好像不会说话了。伯外祖父刚回来的时候也有一段时间不说话,所以就算我们见到他,恐怕也问不出关于异乡的事。”

“可是,就算是这样……”

“是啊,就算是这样,见了面可能总会发现些什么。”

马修帮她系上腰绳后,爱伊莎刚往前走了一会儿,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干涸的山谷。

据说积雪融化后会有水流出,不过现在地上只有石头和木片。

爱伊莎听完成“登顶之行”的年轻人说过,从这里朝着山顶一直往上走,走到树木不生的高处,就会发现地上有白色的裂缝。

“……高山上,有一条白色岩石路,如同深深裂开的达多拉。”

耳边响起马修在塔克大叔的山庄说的话。

马修说,看了父亲留下的手记后,他偷偷在这附近找了一圈。

他小心翼翼地不被年轻的祈祷者们发现,独自一人在禁地里四处行走,寻找神门之山尤吉拉,却没有找到任何线索。

可他说,尽管如此,每次来到这里,他就越发觉得“这里正是被描述成神乡奥乐玛茨拉的地方”。

如果真是如此,他们现在正一步步接近异乡。异乡真的像马修所想的那样,是帝国的缔造者与奥乐稻相遇的“神乡”吗?

“沿着山路往下走,流经谷底的河流,比碧玉还要绿。此乃幽玄之地,山谷低处,河流湖泊时隐时现……”

就算走在山谷里,还是能闻到奥乐稻的气味,这让爱伊莎脸色阴沉下来,心想:“都走到这里了,还是……”

被伊尔·卡修加称为“救赎之稻”的奥乐稻,在西坎塔鲁也被广泛种植。

沿着东、西坎塔鲁一路走来,不管在哪里都能闻到“救赎之稻”的气味。那种味道铺天盖地地袭来,就算进入大崩溪谷,也摆脱不掉。

爱伊莎原以为进山后就闻不到了,可谁知到了这么高的地方还是能闻到。虽然不同的地方气味浓淡不同,但没有一刻彻底消失。

气味不停地流动,就像河流越往下游水面越宽一样,离气味的源头越远,它扩散的面积越大。

所以,离气味的源头越远,越难闻到它的气味。

但是,奥乐稻的气味和其他植物的不同,不易散去。

像是山间升起的雾一样,被谷风推着爬上了山。

爬到干涸的山谷半山腰时,突然从远处飘来一股气味,拂过爱伊莎的脸庞。一瞬间,她全身泛起了鸡皮疙瘩。

“这是……”

一种从来没闻过的气味。

爱伊莎突然停下脚步。腰绳骤然绷紧,马修惊讶地回过头。

“怎么了?没事吧?”

爱伊莎茫然地看着马修的方向。

远处,有一大群东西在窃窃私语,飞来飞去,小声发出她从来没闻过的“气味之声”。

停下脚步,闭上眼睛,一种从未有过的奇妙感受涌上爱伊莎心头。

大地在呼吸。她感觉远处有一个巨大无比的东西在吸气、吐气,吸气、吐气。

“救赎之稻”的气味仿佛被什么东西吸住了,快速沿着山体向上攀升。未知的气味从远方飘来,好像在与它呼应。

明明是一种陌生的气味,可不知为什么,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某个画面,似乎在遥远的过去,她曾在某个地方见过这样的风景。这令她无比怀念,也让她心生恐惧。

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迈步朝那个方向走去,爱伊莎止不住地颤抖起来。

马修跟带路的年轻人打了个招呼,朝她走来。

“爱伊莎,怎么了?”

肩上马修手掌的温度,让爱伊莎回过神来,她开口说:

“……马修大人,你没闻到这种气味吗?”

“气味?”

马修皱起眉头,闭上眼睛。

过了一会儿,他猛地睁开眼睛。

“闻到了吗?”

“嗯,闻到了一点点,是一种奇怪的气味。”

“从来没闻过的气味,对吧?”

马修点了点头。

“我只能模模糊糊地闻到一点,你能清楚地闻到?”

爱伊莎点了点头。

“感觉像另一个国家的语言。明明很大声,却因为太远,听不清。而且随之出现了一些风景,像是身处回忆之中,在遥远的过去,有什么……”

马修脸色变得有些苍白。

“你知道是从哪里飘来的吗?”

爱伊莎闭上眼睛。

黑暗中,出现了一个与肉眼所见的世界不同的世界。

空气中飘荡着一缕缕气息,爱伊莎用手指寻找着。

爱伊莎睁开眼睛,用手指着其中一个方向。白色山峰连绵起伏,在其中最高的那座山峰左侧有一座比它矮一点的山峰,气味是从那个方向飘来的。

仰望着那座山峰,马修嘴里嘟囔道:“……白色神山之门,尤吉拉。”

爱伊莎也凝望着那座山峰。那里就是尤吉拉吗?

“‘祈愿河岸’也在那个方向。”

爱伊莎和马修对视一眼。

马修伸手解开把爱伊莎和自己绑在一起的腰绳。

“走吧。总之,先往‘祈愿河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