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唐宪宗之死 二

第60章 唐宪宗之死 二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三,状元宰相武元衡带着两名仆人,像往常一样从长安城靖安坊家中出发赶赴早朝。然而刚出靖安坊坊门不远,从水沟的树后突然蹿出一名刺客,一箭射倒一名仆人;另一名刺客则用大棒猛击武元衡的左腿,并将另一位仆人击倒。随后刺客将武元衡掀下马来,将其杀害并割下头颅扬长而去。

获悉消息后,唐宪宗立马下令取消当日早朝,并迅速召集其他宰相商议对策。

紧接着又一个消息传来,御史中丞裴度也在长安城的通化坊外遇刺。裴度被刺客砍中三剑,随从王义舍身掩护被砍断右手,刺客看到裴度跌入路边的水沟,以为他死了,于是迅速离去。

刺客竟然在同一时段对两位朝廷重臣同时发起刺杀。一时间人心惶惶。唐宪宗下令封闭城门实施戒严,并出动禁军护卫其他宰相出入。

畏于唐宪宗的压力,禁军和京兆府各路机构开始全力搜捕,但刺客胆大妄为,竟然在长安城中散发纸条,威胁查案人员说:“毋急捕我,我先杀汝!”长安城中,到处弥漫着恐慌不安的气氛。

武元衡的曾祖父武载德是武则天的堂兄弟,作为武则天的堂侄重孙,武元衡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是闻名中唐的著名诗人,尽管出身贵戚家族,但武元衡刚正不阿,就在被刺杀的前一天,他还在皇宫中和宪宗商讨淮西战事。

当时,平定淮西的战事已经进行一年多了,但是围攻淮西的十几万中央军和地方军却玩寇自重,希望能得到朝廷的更多赏赐。

对于朝廷主和派的阻挠,以及前线军队将帅的鬼胎,主持削藩战事的武元衡始终以毅然决然的态度推进平叛战争。

原来武元衡遇害前一年,唐宪宗发起了讨伐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的战争,这让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心急如焚。有感于唇亡齿寒,王承宗四处出击,通过贿赂、恐吓、威胁等各种手段,试图迫使唐朝中央放弃削藩战争。与此同时,李师道也秘密派出军士,烧毁唐朝中央储存江淮财赋的河阴转运院,烧掉钱财三十多万缗,布帛三十多万匹,谷物三万多斛,这使征讨淮西的唐朝官军军心大动;但即使遇到这样的困难,唐宪宗也不肯放弃征讨淮西的战争。

却说裴度重伤昏迷数日,苏醒后的第一句就是:“淮西,心腹之疾,不得不除!”裴度的话让唐宪宗终于下定决心:“我用裴度一人,足以平贼!”随后将裴度晋升为宰相,接替武元衡一职,继续主持削藩战争。唐宪宗还下诏追捕凶手,并称谁能捕得凶手,可授五品官,赏钱一万贯。

随后,长安城展开全城大搜捕,元和十年六月初七,也就是武元衡遇害后的第四天,有人奏称,有位名叫张晏的吏卒跟凶手的身影十分相似。唐宪宗立即命人将张晏缉拿下狱拷问,经过审讯,张晏承认自己就是杀害武元衡的凶手。

张晏供称: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担心淮西平定后“唇亡齿寒”,在多番贿赂武元衡和裴度不成后,最终痛下杀手,指使张晏等人行刺武元衡和裴度。

为了尽快恢复秩序安抚人心,就在武元衡被刺后的第25天,唐宪宗下诏将张晏等人以凶手的名义公开处死。

真相大白,按理唐宪宗应该立即拿下成德镇,缉捕节度使王承宗。不过为了避免双线作战,唐宪宗在裴度和群臣的建议下,放弃了立即征讨成德镇的想法。

却说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趁着后防空虚,准备进攻东都洛阳,以此瓦解淮西前线官军的军心。就在阴谋即将发动之际,李师道属下有位士卒因为受到处罚,于是投降官军,并且供出李师道的这个惊天阴谋,洛阳留守吕元膺随后紧急平叛,并且捉获了李师道属下的两个军将。两人在供认计划袭击洛阳的同时,还供出当初刺杀武元衡和裴度,也是李师道指使的。

真凶意外曝光。唐宪宗隐忍不发,因为无论真凶是成德节度使王承宗,还是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在淮西没有平定之前,朝廷避免多线作战,只能够隐忍不发。

平定淮西的战争从元和九年(813年)一直打到元和十二年(817年),四年间唐朝的财政负担越发沉重,而各个将领之间,中央军与地方军之间都互相观望、继续玩寇自重,战争进展甚微。

在此情况下,裴度请求亲自前往前线督战,临行前裴度对唐宪宗说:“臣若顺利破贼,必有面圣之日,如果不能成功,定无归阙之期。”裴度以必死的决心请求督战,唐宪宗当场流下眼泪。

在裴度的统领下,李愬亲率9000精兵,冒着风雪连夜挺进淮西老巢蔡州,一举擒获淮西节度使吴元济,终结了淮西为时30多年的割据叛乱。

淮西的平定震动了全国各地藩镇,他们纷纷表态愿意归顺唐朝中央。

见到各个藩镇纷纷归顺,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也上表请求改过自新,并向朝廷献出了德州、棣州,还将两个儿子王知感、王知信作为人质送到长安。

元和十三年七月,唐宪宗命令各路唐军共同讨伐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一年后,迫于唐朝官军压力,平卢淄青发生内乱,李师道父子被部下斩杀、两人首级被传送长安,至此,这位下令刺杀武元衡和裴度的嚣张军阀,终于落网伏法。

李师道被杀后,持续六十多年的藩镇割据基本消失,史称“元和中兴”。

但大唐帝国的中兴曙光转瞬即逝。就在平定李师道后,唐宪宗逐渐忘记了为削藩付出了生命代价的武元衡,裴度也被外放担任河东节度使。

没有了裴度等人的犯颜进谏,唐宪宗更加悠闲自得起来,并一头扎进了佛道和仙丹的迷蛊之中。公元819年,迷信佛教的唐宪宗出动禁军,将法门寺的佛骨舍利迎接到京师长安供奉,引发长安全城百姓疯狂膜拜,刑部侍郎韩愈直言进谏,最终被贬任潮州刺史。

除了佛教,唐宪宗还疯狂迷信道教,为此他下诏广征天下术士,并命令术士柳泌为他炼制仙丹。

由于服用“仙丹”后身体不适,唐宪宗变得暴躁易怒,并动辄迁怒于宦官,有的宦官甚至被处死。

唐宪宗不喜欢后来设立的太子李恒,而是倾向于自己的另外一位儿子灃王李恽。由于担心自己被废,公元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太子李恒和其母郭氏(郭子仪孙女、升平公主女儿)指使宦官王守澄和陈弘志,将43岁的唐宪宗刺杀于大明宫中,对外则宣称唐宪宗是因为服用丹药导致暴崩。随后李恒即位,是为唐穆宗。

穆宗对河北诸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就是把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调往成德;把成德节度使王承元调往义成;把义成节度使刘悟调往昭仪。

魏博与成德两个藩镇的关系本来就不好,原来的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自然得不到成德将士们的好感。田弘正从魏博出发的时候,随身带了两千多名士兵保卫自己,但是田弘正到达成德之后,朝廷不愿意支付士兵们的军饷。本来就是调虎离山,让你带兵又何必调?田弘正只好让他们返回魏博。

士兵们走后,成德都知兵马使王庭凑杀死田弘正一家,然后自称留后,上表朝廷要求获得节度使一职。

田弘正之子田布留守魏博,听说父亲被害,便带领本部兵马平叛。可魏博的军队不听田布的命令,田布无奈之下自杀身亡。

此时淮西战役中的名将李愬突然病死,裴度被任命为总指挥,监督前线军事。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官军基本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而朝廷也失去了耐性。次年二月,一道诏书宣称说王庭凑不是坏人,是因为小人胁迫才不得已这么做的,现在朝廷收回原来加在他身上的罪名,为他平反昭雪。于是官军也找到了一个停战的体面台阶,只有裴度徒劳而无功。

裴度为相二十余年,曾荐引过李德裕、李宗闵、韩愈等名士贤臣,重用过李光颜、李愬等名将,还保护过刘禹锡等,但从不荐引无才的亲友为官。在唐朝后期,朝官结为朋党,相互援济的情况下,他不拉帮结派,坚持唯才是举,这正是他为官的正直之处。

在这场动乱之后,裴度曾经短时间出任宰相,但不久便被排挤出朝堂,到地方出任节度使。朝中主事的一直是宦官王守澄等人以及依附于王的宰相李逢吉。因为之前的一些恩怨,他们恨透了裴度,因此,终唐穆宗一朝,裴度再也未能入朝主事。

从此河北三镇陷入藩镇割据的局面,年轻的天子一心一意投入到游乐之中,不再有兴趣关注这些杂务了。唐宪宗与裴度君臣一起奠定的大好局面消失殆尽,即将没落的大唐王朝已经不再需要裴度了。

幽州节度使刘总杀害父兄后十分恐惧,决心遁入空门以求解脱。他给唐穆宗上表请求出家。唐穆宗赐他法号“大觉”,并允许他回京。刘总启程返京,刚出冀州不远便死了。朝廷调河东节度使张宏靖到幽州主事,幽州都知兵马使朱克融杀了张宏靖的随官并将其软禁起来,自己暂时管理军务。

穆宗皇帝知道张宏靖被软禁后,发布了一份诏书,贬张宏靖为吉州刺史。

穆宗的这些做法等于承认王庭凑杀死田弘正,朱克融软禁张宏靖的行为都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