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穗浪(2019-2020年)

2019年5月,朝韩边境非军事区

无人机群在晨雾中形成巨大的三色光网。

甫明志站在观测台上,右手的朱砂痣已经扩散至整个掌心,纹路间流动着数据流般的蓝光。他的耳机里同时传来韩语、日语、汉语的汇报声——三国农业部的监测员正在同步记录这场史无前例的“跨境稻浪共振“。

“朴博士,朝鲜3号观察站的稻穗开始转向了!“韩国军官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通过高倍望远镜,甫明志看到更惊人的一幕:朝鲜士兵正用军用铁锹挖开冻土,将发蓝光的稻穗移植到更靠近分界线的位置。当两国稻穗相距仅剩最后十米时,所有穗尖突然同时低垂,在风中划出完全一致的波浪轨迹。

监测屏上跳出一行鲜红的警告:【基因共鸣强度突破阈值】

2020年1月,北海道研究中心

暴风雪中的玻璃温室像一颗巨大的水晶球。

藤田老人的孙子——现在是研究中心的首席技术官——正调试全息投影仪。甫明志走进来时,他正在重现1991年十胜农场的暴风雪场景。

“您父亲当年埋下的不是种子,“藤田调出一段从未公开的录像,“是这个。“

画面中,年轻的志刚跪在雪地里,将金属胚胎容器埋入冻土。容器表面的纹路突然放大,甫明志的瞳孔骤然收缩——那分明是放大版的朱砂痣图案,只是纹路间还刻着密密麻麻的朝鲜谚文。

“这是......“

“离散家属的思念编码。“藤田按下另一个按钮,全息影像切换成现代:朝韩边境的稻穗、吉林试验田的土壤、十胜农场的积雪,三者之间流动着肉眼可见的蓝色数据链,“您父亲用三十年时间,在东亚冻土带下铺设了一张'情感神经网络'。“

2020年12月,十胜农场最后的雪

甫明志独自站在暴风雪中,右手完全透明化,皮肤下流动的三色数据与天地间的飞雪共振。

志刚的声音突然从雪中传来,不是幻觉,而是千万片雪花碰撞产生的声波:“当三块土地学会同一种呼吸,我们就能在每粒稻穗里重逢。“

风雪渐息时,他的右手终于消散为无数发光粒子,像一场逆向的雪飘向天空。而冻土之下,新生的稻种正以三倍速度破土而出——它们的穗尖不再发蓝,而是呈现出纯粹的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