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官员名册

烛台明亮的房间内。

李青躬身站在一旁侯着,而赵百户则是不紧不慢的泡着茶水。

紫砂壶端坐案头,壶身泛着暗哑的幽光,像是一只沉淀了百年岁月的貔貅般老成稳重。

铜吊子里的山泉初沸。

“李青啊,案子办的怎么样了?”

赵百户头也没抬,一边轻声询问,一边缓缓端起一旁竹制的茶则,茶叶的墨绿颗粒簌簌坠落壶中。

茶针轻叩壶壁,叮然如叩禅钟一般。

李青苦恼的笑了笑,轻声回应道,“有些麻烦,这案子主办的人是六扇门的一位女缉捕使,很排外啊!”

“女缉捕使?”

赵百户的动作为之一滞,随后又恢复如常,将头道滚水沿着壶壁环注其中,水汽裹着茶香破茧而出。

顷刻间,整间茶室都浸在一股暗香之中。

“是啊,来头很大,据说是燕阁老......”

李青话还没说完,赵百户便立马抬起了一只手,打断了他,“查案就查案,不要对别人妄自猜测。”

“是、是、是,百户大人教训的是。”李青连忙点头哈腰的回应道。

案桌上,青瓷杯盏列如莲瓣,沸水浇过时,立马就腾升了一层白雾,恍如云海生波。

“你今天来见我,是为了什么事?”

说着,赵百户将紫砂壶中的头泡茶水浇在案桌上那只大蛤蟆形状的茶宠之上。

原本的黑色染上了一层金黄,本来还死气沉沉的大蛤蟆也立马变得活灵活现了起来。

“我想进一趟案牍库,查一个人。”李青没有隐瞒,直接开口说道。

“嗯?你到北镇抚司的案牍库来查人?”赵百户抬起头,有些诧异的看了眼李青。

“我记得,只要是大炎王朝正五品以上的官员,基本都会记录在北镇抚司的名册之中。”

李青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而我这次要查的人,就是六扇门的另一位缉捕使。”

赵百户摇了摇头,“你要查谁,我不想知道、而且也没听到。”

“案牍库里确实有这样的名册,但不是你这个职位可以看的,不过,我的规矩你也应该明白!”

说着,赵百户便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李青明白,又是找他要钱呗!

没有多言,李青挪步凑近,从衣袍里掏出了一个锦袋,轻轻放在了桌子旁,“大人,这里是二十两白银,也算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赵百户却连看都没看一眼,只是笑着看向他,“李青啊,你比你爹会捞油水,前段时间的遣散费收了不少吧?这么点你就想打发了我?”

贪得无厌的肥貔貅!

李青脸色有些难看,却依旧不得不赔着笑脸,“大人明鉴,那些钱我都拿去还债了,身上也只有这么多了。”

“那我可就没办法,案牍库的事也再不用提了。”

说罢,赵百户将一个青瓷杯放在了前面,手中的紫砂壶倾倒,二冲茶汤如丝绸般滑落,琥珀色的流光沿着杯口涓涓下流。

酒满迎客、茶满送客!

李青见状,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腰背也缓缓挺直了,就这么面无表情的、居高临下的俯视着赵志鹏,

“百户大人,这次案子的重要性,应该不用我跟您阐述了,今日之事,我也会如实禀报给燕缉捕使。”

说罢,李青毫不犹豫的转头就走。

“放肆!”

赵百户的面色骤然一冷,厉喝一声,随即拍案而起,抬手抓起那只青瓷茶杯便向着李青的后脑狠狠砸去。

李青翻身抬手一抹,那只茶杯便稳稳落在掌中,连杯中茶汤都不曾洒出。

“百户大人,好好看看你那只肥硕的手吧,你有多久不曾出案子了?”

不等他有所回应,李青便反手一掷,茶杯裹挟着劲风呼啸而来,赵百户顿时面色大惊,连忙侧身一闪,茶杯擦着他的耳边飞过。

砰——

茶杯的边缘嵌入墙体之中,茶汤洒了满墙。

赵百户却管不了那么多,只是满眼不敢置信的看着李青,“你达到炼皮境了?”

“呵~”

李青轻笑一声,却没有理会他,转身就要离去。

赵百户见状,立马朗声喊道,“李青!”

“百户大人还有什么事吗?”李青止住脚步,头也没回的反问道。

没有任何回应,一道劲风从身后传来。

李青反手接过,打开一看,正是赵百户的腰牌。

“钱我收下了,你最多只有一炷香的时间。”赵百户压住愤怒,神色淡然的坐在椅子上,开口说道。

李青笑着回身,拱手一拜,“多谢大人成全。”

说罢,他便带着腰牌转身离去,而赵百户的脸色也立马变得阴翳了起来,就连自己最喜欢的紫砂壶都被其一把捏碎了。

“李青、李青、好一个李青,你最好祈祷你不要落到我手里。”赵百户目眦尽裂、面目狰狞如恶鬼。

李青还未走远,以他耳力自然能听到,但他却压根不在意这种小人物。

一个卡在炼皮境初期的废物罢了。

靠着这些年办事机灵,才谋了这个百户的位置,但也基本前途无望了。

只要这次案子办得顺利,李青就能借着燕寒月搭上燕氏的大船,到那时,一个百户而已,他自然不放在眼里。

查验过腰牌后,案牍库的守卫便给李青放行了。

迈步其中,里面的陈设虽然不如六扇门案牍库那么华贵,但是比规模,北镇抚司的案牍库就要大了一倍还不止。

里面的案卷和册子也要比六扇门的要更加多,而且,这还是每年都会定期清理的结果,不然这里面的案卷恐怕能铺满整个京城了。

没有任何停留,李青径直往里走去,不一会儿便按照记录,找到了相关的官员名册。

这是大炎王朝的开国帝王,为了监察百官所专门设立的名册,到了永宁帝时期,这个名册记录的就更加详细了。

哪怕是某个官员今天睡了几个时辰、上了几次厕所、每次如厕多长时间都事无巨细的记载在上面。

不过,自从太子监国后,锦衣卫的这种行为就被叫停了,毕竟谁也不想被无时无刻的监视着,更何况是那些自诩为高人一等的官员们。

而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在明面上不允许了,但锦衣卫和东厂其实都有在暗中进行。

直到近些年,锦衣卫拉跨了,不仅诏狱被划给了东厂,就连这个名册也真正的停止记录了。

片刻后,李青便找到了薛冷的记录名册,虽然记录的事迹并不详细,但对李青来说,也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