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历史学唐诗:人生篇
- 蒙曼
- 1841字
- 2025-04-27 16:02:33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亲人的含义,在不同的时代其实并不相同。现在的中国人,特别是城市人,往往是以小家庭的方式生活着,成员只包括爸爸、妈妈和孩子,他们是彼此最核心的亲人。其他的亲戚自然也有,但大多疏于往来,甚至只存在于概念中。但是,在古代,家庭的规模更大,家庭之外还有家族,家族之外还有密切交往的其他亲戚,父族、母族和妻族常来常往,亲人的范围比现在大得多,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喜外弟①卢纶②见宿③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④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我是谁?
我是司空曙,字文明,洺州(今河北邯郸市永年区东南)人。我自小家贫,性格耿介,为人磊落。我还算有些奇才,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擅长写五律,诗作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有的寄意幽远,有的直抒哀愁。
注释
①外弟:表弟。
②卢纶:作者的表弟,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③见宿:留下住宿。
④旧业:指家中的产业。
⑤自有分(fèn):一作“有深分”。分:情谊。
⑥蔡家亲:也作“霍家亲”,表亲的意思。
译文
夜深人静,周围一个邻居都没有,因为清贫,我的陋室孤零零地立在荒野中。
秋雨中树上的黄叶飘落,孤灯下只有我这个白头老翁。
我独自沉沦这么久,有愧于你经常来看我。
我们俩本来就是谈得来的好朋友,何况我们还是表兄弟呢。
这首诗好在哪儿呢?
先看首联:“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诗题是《喜外弟卢纶见宿》,可见卢纶是晚上来访。这一联其实是描摹卢纶来访之前的情形。夜深人静,司空曙的陋室孤零零地立在荒村之中,四周一个邻居都没有。这里既有诗人家道中落的个人因素,更有唐朝国势衰微的大背景。这个时期,唐朝刚刚经历过安史之乱,而诗人的家乡正是安史之乱的重灾区,大乱之后,残破不堪。
那颔联怎么接呢?“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屋子外面,秋雨潇潇,黄叶纷纷飘落。屋子里面,孤灯如豆,诗人这个白发老人垂头独坐。这一联写得真冷落、真凄凉,但也真好。
首联起,写秋夜荒村的大背景;颔联承,把镜头定格在诗人身边。这两联诗都在讲卢纶到访之前的冷落萧条。颈联该转了:“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这是点题。就在这深秋夜雨的天气里,就在这孤寂悲凉的气氛中,诗人的表弟卢纶出现了,要陪老诗人度过漫漫长夜。他的到访,诗人应该喜出望外吧?!这两句表达的心情远不是喜出望外那么简单。我沉沦了这么久,你还不嫌弃我,经常过来看我,真让我惭愧。这里当然有喜。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诗人既然“独沉久”,应该早已看够。正因如此,表弟不因为他失意而冷落他,反而频繁地来探访他,他才格外感动,体味到雪中送炭的温暖。但是,这情分又让他觉得惭愧。因为中国人都会有兴家立业、光宗耀祖的心志,现在诗人家业飘零,一事无成,成为让表弟卢纶牵挂、照顾的对象,他因此觉得难以释怀。所以,这一联诗确实是在转,由独坐转为客至,由悲凉转为欢喜,但是这欢喜不纯粹,夹杂着诗人对人生的感伤。
从悲到喜,悲喜交加,景色写到了,心情也写足了。接下来看尾联:“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这一联诗是说,卢纶为什么来看我?因为我们俩本来就是谈得来的好朋友,何况我们还是表兄弟呢!这里既点出了诗题中的“外弟”身份,也是诗人对“愧君相见频”的宽解。友情和亲情,本来就是人生最重要的情感支撑,诗人从卢纶这里得到了,这也算是他落魄一生中的一抹亮色。这当然是喜,但还是喜中带悲。近代学者俞陛云说这首诗“反正相生”。前两联写悲,后两联写喜,从章法上看,确是如此。但是,前两联的悲是真悲,而后两联的喜则是喜中有悲,这就让诗的整体基调定在了感叹悲凉上,显得秋意逼人。
课堂小彩蛋
在古代诗人的心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还可以知道更多
关于“大历十才子”
所谓“大历十才子”,是活跃在唐朝大历年间的一个诗人群体,这个称号最早见于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介绍李端“与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不过,这十个人虽然有“十才子”的名号,却并不像《红楼梦》里的“海棠社”“桃花社”的诗社成员,他们从来没有结过诗社,只是因为生活年代相近,大家互相交往,彼此唱和,对诗有很多共同见解,在外人看来有很多共性,所以才被称为“大历十才子”,有点儿类似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
他们到底有什么共性呢?简单来说,他们都擅长写五言律诗,诗的题材或是自然山水,或是乡情旅思,相对盛唐而言比较狭窄。还有,他们的诗里虽然不乏脍炙人口的名联警句,但是通篇看则往往格局不大,气势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