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双份碗筷的月光

  • 星月树
  • 渡沧溟
  • 2100字
  • 2025-05-01 19:25:09

农历四月十五的月光像层薄霜,陈星儿被厨房的碗碟碰撞声惊醒。揉着眼睛望去,母亲正站在阳台,青瓷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碗沿的缺口对着南方——那是老宅双生树的方向。

“又在摆碗?“星儿的声音惊飞了停在晾衣架上的飞蛾。母亲的手猛地一抖,碗底磕在玻璃台面上,缺口处闪过银光,与铁盒里的银发簪头断口完全吻合。她这才发现,母亲的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蓝布,正是奶奶那件旧衫的布料。

“今天...是农历十五。“母亲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花,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月亮最圆的时候,亡魂会回家看看。“月光在她眼角的细纹里流淌,星儿突然想起,每个农历十五的清晨,母亲的枕头上总会有片薄荷糖纸,边缘的波浪线与铁盒里的那张分毫不差。

日记本里的插画悄然浮现:穿蓝布衫的小人跪在餐桌前,面前摆着双份碗筷,左边的碗沿缺角,右边的筷子绑着蓝丝带。旁边的文字写着:“2013年 9月 15日晴星儿问为什么多摆副碗筷,我骗她说是给路过的月亮婆婆留的。其实我知道,那是奶奶在时给小月留的位置。“字迹在月光下泛着淡蓝,和母亲围裙上的补丁颜色相同。

星儿盯着碗沿的缺口,突然想起七岁那年的暴雨夜,奶奶的银发簪掉在地上,簪头与碗沿相撞,留下了这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现在想来,那声脆响不是意外,是奶奶在给未来的自己,留个打开记忆的暗号。

“你小时候总说,姐姐会在月圆夜回来。“母亲转身时,月光照亮她手腕内侧的淡蓝色胎记,“于是你爸每月十五都去买青瓷碗,说碗沿的缺口能接住月亮的眼泪。“她从抽屉深处拿出个铁盒,里面躺着十二只缺角的碗,每只都刻着不同的年份——从 2012年到 2022年,刚好十年。

铁盒盖上的刻痕让星儿呼吸一紧:缺角的星星与残月,和她的铁盒、老宅双生树的树洞铁盒,构成完整的三联画。原来每个农历十五,父母都在用缺角的碗,拼合那个永远缺了一角的家庭。

“2012年的第一只碗...“母亲的手指划过 2012.7.15的刻字,声音突然哽咽,“是你奶奶去世当天买的,她说星儿的生日,也是小月该回家的日子。“星儿后颈发烫,想起日记本里被撕掉的那页,残角上的“生日“二字,原来指向的不是自己,而是永远停在七岁的小月。

防盗网的影子在母亲脸上摇晃,星儿看见她从碗底抽出张纸条,泛黄的纸页上是奶奶的字迹:“给我的星星月亮,每月十五吃顿团圆饭,这样天上的月亮,就不会觉得孤单。“旁边画着两个小人捧着碗,左边的系着蓝丝带,右边的别着银发簪——和星儿与月儿的插画,有着相同的眉眼。

“其实你早就知道,对吗?“星儿摸着碗沿的缺口,想起上周在老宅发现的红布鞋,鞋底的“月“字与碗底的刻痕,都是奶奶的笔迹,“月儿在日记里写的'给奶奶的回信',其实是你替我写的,就像这些缺角的碗,都是你和爸爸拼合记忆的拼图。“

母亲突然蹲下身,围裙口袋里的诊断书滑落在地,2015年的日期在月光下泛着青光:“解离性身份障碍,次要人格'月儿'通过仪式化行为(摆碗筷、缝蓝布)维持存在...“星儿捡起诊断书,发现背面画着双生树,树根处埋着十二只缺角的碗,每只都盛着半盏月光。

“你爸说,碗沿的缺口是星星掉下来的地方。“母亲的手覆在星儿后颈,体温带着薄荷皂的清香,“其实每个缺口都是我们没说出口的对不起——对不起没保护好小月,对不起让你用十七年,去拼合一个不完整的童年。“

星儿盯着阳台地面,月光透过防盗网,在瓷砖上投出双生树的影子,树根处的水洼里,漂浮着片褪色的糖纸。她突然想起日记里的话:“星儿的眼泪会变成月亮的糖,所以每月十五,我都要替她摆碗,让月光把眼泪熬成甜。“

深夜,星儿翻开日记本,2012年 7月 15日的残页在月光下显形:“今天是我们的生日,奶奶摆了双份碗筷,小月的碗沿有缺口,她说这样星星就能溜进来。“旁边的插画里,两个女孩捧着碗,碗里的月亮碎成星星,和铁盒里的糖纸、母亲的蓝布衫,共同拼成完整的夜空。

防盗网传来雨珠坠落的声响,星儿摸着碗沿的缺口,突然明白这些缺角的碗,不是遗憾,是父母用十七年时光,给她和小月织的保护网。就像双生树的枝干,即使其中一根早已枯死,树根却在地下相缠,将每个月圆夜的月光,酿成记忆的甜。

她不知道,此刻在城市另一头的建筑工地,父亲正对着安全帽上的蓝丝带发呆,口袋里装着只新的青瓷碗,碗沿刻着 2022.7.15——星儿的成年日,也是他们准备坦白一切的日子。月光穿过脚手架,在他后颈的伤疤上,投下缺角星星的影子。

日记本的最新页,星儿用黑笔写下:“2022年 5月 6日多云转晴双份碗筷盛着十七年的月光,缺角的碗沿接住了所有没说出口的爱。原来月儿的日记,母亲的围裙,父亲的蓝丝带,都是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章节,而我,终于读懂了每个缺角里,藏着的完整的爱。“停顿许久,她又用左手在旁边画了两个捧着碗的小人,碗沿的缺口相对,盛着的月光,刚好拼成一轮满月。

月光渐渐西沉,星儿看见母亲正在厨房熬薄荷粥,蒸汽模糊了玻璃,却让阳台的双份碗筷显得格外清晰。她突然想起奶奶的童谣:“星儿亮,月儿明,双份碗筷接月光。“原来所有的仪式,所有的隐瞒,都是为了让星星和月亮,在记忆的天空里,永远有个团圆的位置。

雨珠打在防盗网上,发出细密的响。星儿没看见,在日记本的夹缝里,那张褪色的糖纸正悄悄舒展,边缘的波浪线渐渐变成碗沿的缺口形状,轻轻接住每一缕月光,每一滴眼泪,每一个藏在双份碗筷里的、说不出口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