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女儿家的心思
- 抗清:让大明再次伟大!
- 听风煮雨夜
- 2049字
- 2025-05-16 09:42:07
挥手屏退站岗的亲兵,袁时中来到袁清素的大帐外站定。
“清素,你在吗?”
“如果方便的话,父亲进来了。”
他的话音落下,大帐内响起一声回应。
“进来吧!”
袁时中伸手撩开帐帘,走了进去。
刚刚洗了个澡,袁清素素面朝天坐在床榻边,一名侍女站在她身旁,帮她擦着湿漉漉的头发。
眼见袁时中进来,袁清素起身行了个万福。
“女儿见过父亲!”
袁时中轻轻点头,看着自己女儿憔悴的神情,有些心疼。
“清素,这段时间苦了你了。”
“是为父对你不住,没能照顾好你。”
袁清素抹了抹眼眶,情绪明显不高,只是继续坐在床榻边,让侍女帮忙擦着头发。
袁时中拖了张椅子,在自己女儿面前坐下,柔声询问。
“你给为父讲讲这一路上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吧……”
袁清素闻言,点了点头,声音柔柔的讲述起了自己这些日子的经历。
“杞县兵败后,我不慎被闯贼重围,多亏舅父率军回师,才将我救下。”
“混战之中,我们突围时搞错了方向,本该向东的,稀里糊涂变成了向西。”
“冲出战场范围后,我和舅父被闯贼追兵追着一路西逃,天黑后,我们遇到了同样跑错方向的朱先生他们。”
“然后,朱先生指出我们逃错了方向,又指挥我们设伏歼灭了一直紧紧追着我们不放的一队闯贼骑兵,舅父就是在这场战斗中不幸遇害的。”
“就连我也差点被闯贼将领所害,如果不是朱先生乱军之中杀来救我,父亲或许就再也见不到我了。”
在说到这里的时候,袁清素眼睛里明显有了光,眉眼弯弯。
“后来,我们就按照朱先生的吩咐,换上了闯军的衣服,向南绕行混过闯军沿途的盘查,经过通许,太康,柘城一线来到了归德府,前来和父亲汇合。”
“多亏了朱先生!”
袁清素又强调了一遍。
袁时中听罢自己女儿的讲述,眼神里是若有所思。
看来自己女儿对军师很有好感!
也是,军师年轻英俊,又见识广博,足智多谋,对于自己女儿这个年龄的女孩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
再加上战场上的救命之恩,逃命沿途的朝夕相处,自己女儿为之倾心也属正常。
既然如此的话,自己是否可以给他们撮合一下?
如果用一个女儿就能拉拢住朱肃淮这样的人才为自己所用,对袁时中来说,这很是值得。
反正看情况自己女儿也对军师有意思,自己撮合两人,不算委屈了她。
想着这些,袁时中开口试探起来。
“清素你今年已年过二八,按道理来说,也该成婚了,可有心仪之人?”
其实袁清素是订过婚的。
只等她到了及笄便可成家。
但很可惜,崇祯十三年,河南大灾,袁时中聚众数万起兵造反,她还没过门,未婚夫一家就全部惨死于战乱之中。
再加上这些年袁时中一直领兵征战,时常被朝廷大军像撵狗一样撵的到处跑,压根没时间也没精力操办自己女儿的婚事,这才耽搁了几年。
袁清素闻言,仿佛想起来了什么,小脸一红,但最终还是低头道。
“父亲,女儿还想在你膝下多尽孝几年……”
这便算是委婉拒绝了!
袁时中见此,笑呵呵的说道。
“这样啊……”
“既然你不愿意,那为父便只好为军师另寻良配了!”
袁清素闻言,瞬间抬起头来,眼神中满是不敢置信的看向自己的父亲。
然后就发现了自己父亲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
可最终她还是抿了抿唇,鼓起勇气,神情有些羞怯的说道。
“女儿全凭父亲做主!”
这就是答应的意思。
袁时中见此,哈哈一笑道。
“哈哈,很好!”
“既然丫头你也有心,那此事便就这样定了。”
袁清素眨了眨眼睛,表情有些患得患失。
“父亲,可是朱先生会同意吗?”
“他可是读书人,文采斐然,足智多谋,会不会看不上我这样只会舞枪弄棒的野丫头?”
在她看来朱肃淮的良配应该是那些出身书香门第,擅长琴棋书画,舞文弄墨的大家闺秀,而不是自己这样连女红都不会做的野丫头。
饶是袁清素往日里很自信,但面对自己钟意之人时,也是不免有些怯懦自卑。
袁时中忍不住再次笑了出来,一摆手道。
“放心吧,军师会答应的。”
“为父准备要将小袁营的老营交给军师统领,算是你的嫁妆。”
“不信他不心动!”
黄洧战死,老营都统之位空悬。
可小袁营中几乎全部都是一群大字不识的武夫,让他们去冲锋陷阵可以。
但指望他们领着老营,管理军队的后勤辎重,那无疑就是为难人了。
他们连十以内的加减法都算不明白,怎么管后勤?
原本由于朱肃淮投靠时间尚短,袁时中对他的信任度还有限。
让朱肃淮负责小袁营的后勤他多少还有些顾虑。
但是,如果朱肃淮和他女儿成亲,那么,在信任度这方面也就能被补齐。
就目前来看,没有比朱肃淮更合适的人选!
袁清素闻言,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个发自肺腑笑容。
“谢父亲!”
“我就知道父亲对我最好了!”
她还以为自己父亲是为了自己,才会把老营交给朱肃淮。
袁时中见自己女儿笑了,也是呵呵一笑,然后接着道。
“为父让你与军师成亲,一方面是想帮你寻个良人,让你嫁人成家,相夫教子,了却你母亲当年的遗愿。”
“另一方面,也是想用联姻笼络住军师,让他能永远为我小袁营所用。”
“清素,你将来成婚后,一定要替父亲笼住人才!”
“军师这样的读书人,真的很少见,在为父看来,只怕朝中的那些状元公,在谋略和眼见上也远不如他。”
“若能得他相助,我袁家将来未必不能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基业。”
在说这话的时候,袁时中的眼睛里,燃烧着名为野心的火焰。
张献忠能凭几个义子在乱世中纵横一方,他袁时中未必不能靠女婿实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