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为(推)官(卸)之(责)道(任)

朱肃淮是会骑马的。

一方面是原身小时候在周王府学过骑马。

另一方面是,他上辈子在给老乡们当军师的时候,跟着老乡学过马术,经常在非洲大草原上骑马打猎玩儿。

故而,他的马术和箭术,甚至是枪法其实都还算不错。

“哈哈,军师快来坐,本帅为你介绍一下我营中诸将!”

朱肃淮刚进中军大帐,坐在主位上的袁时中便特别热情的向他招手。

“学生参见掌盘子,见过诸位将军!”

朱肃淮先是向袁时中以及诸将行了一礼,而后才上前来到袁时中身边。

袁时中从椅子上起身,为朱肃淮一一介绍起了营内诸将。

“这位是我小袁营左营都统刘玉尺刘将军。”

一名面白无须的汉子站起身来,有些高冷的向朱肃淮点头示意,算是打过了招呼。

“这位是我小袁营右营都统朱成矩朱将军。”

袁时中话音落下,一个敞胸露怀,满脸钢针般胡须的黑脸大汉站起身来瓮声瓮气的回了句。

“见过军师,俺是粗人,不懂礼数,今后还请军师多多关照。”

朱肃淮回了一礼。

“不敢,不敢!”

袁时中继续为他介绍。

“这位是本帅的亲兵营都统袁怀中,乃是本帅族弟。”

“怀中,还不见过军师?”

袁时中的亲兵营,其实也就相当于闯军中的老本精兵,是军中真正的精锐所在。

故而,被交由袁时中的族弟统领!

袁怀中见此,抱拳一礼。

“袁某见过军师。”

朱肃淮同样还礼。

“袁将军客气了!”

“这位是黄洧黄将军,袁某妻兄,如今乃我小袁营老营都统,负责统辖老营。”

明末流寇军中的老营和老本兵其实不是一回事。

老营一般是流寇家眷和物资所在,战斗力不能说不强,差不多也是几乎没有。

老本兵,才是流寇军中真正的精锐。

老营都统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后勤大总管。

朱肃淮将目光看去,这是个身材矮小干瘦的小老头,穿着一身棉衣的他看起来像是个老农,但一双眼睛里却是闪烁着精明。

“朱先生好!”

黄洧向朱肃淮打招呼道。

朱肃淮同样回礼。

“见过黄将军!”

以上几人,便几乎是小袁营的全部高层。

目前,小袁营主要就是这么几个部分。

中军由袁时中亲领,亲兵营也归于中军之下,左营刘玉尺,右营朱成矩,黄洧负责后勤。

各营统帅都称都统,都统下设都尉,掌旅,部总,哨总,队正等各级军官。

在为朱肃淮简单介绍了一下军中诸将之后,袁时中终于将议事引入主题。

“对于军师所献的离间计,本帅已命人去落实。”

“只是,策略见效尚需时间,可一只虎李过所率之闯军前锋,已过陈留,距杞县不足百里。”

“按闯军的行军速度,最多一日功夫,便能杀到。”

“诸将还请畅所欲言,此战我军该怎么打!”

袁时中话音落下,诸将开始纷纷发言讨论。

但一时间,是打是走,却也没个定论!

片刻后,眼见诸将是打是走意见不一,拿不定主意的袁时中将目光看向了朱肃淮。

“军师,闯贼来犯,你可有教我?”

他之所以对朱肃淮这么重视,说白了,就是为了在遇到问题后,能有人给他出谋划策。

如今遇到问题,他自然要征询朱肃淮的意见。

诸将闻言,也是纷纷将目光看向了朱肃淮,似乎是在等着这个新晋军师的答案,等着试一试他的成色。

朱肃淮见此,稍稍沉吟一阵整理了一下语言,然后道。

“回掌盘子的话,对于闯贼进犯,学生这里有上,中,下三策。”

袁时中露出一个感兴趣的表情,抬手示意朱肃淮讲来。

“敢问军师究竟是哪三策?”

“上策为走!”

“目前闯军主力未至,我军若拔营便走,或许可以摆脱闯军追击。”

“待闯军内乱爆发,我军再行反击不迟。”

“中策为守!”

“我军可掘深壕,筑高垒,以杞县城墙为依托,固守营盘,迎战闯军。”

“若选此策,我军只要能坚守营盘一段时日,待闯贼内乱爆发,自当退兵。”

“下策为战!”

“主动出击,脱离营盘迎战闯贼。”

“若选此策,闯贼刚破开封,乃新锐之师,我军若与其野战,结果恐不乐观!”

所献三策中,朱肃淮真正看好的其实也就是上策。

他不认为此时的小袁营会是闯军的对手。

历史上,袁时中在开封城下拔营东走,至杞县休整,李自成派遣李过追击。

双方于杞县爆发大战,小袁营毫无意外的吃了败仗,损失惨重。

既然如此,打不过那就尽早逃跑,保存实力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之所以如此他还说出个上中下三策,则是因为朱肃淮知道袁时中大概率不会听自己的劝。

既然如此,那不妨将选择的权力交给他,如此一来,后续即便有什么不好后果,那也是袁时中自己选的。

追责也追不到朱肃淮头上。

这个就叫做为官之道!

当官最重要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治理民政?收取赋税?发展经济?

不,不,不,这些最多算是兴趣爱好之类的加分项。

真正的立身之本是要学会推卸责任。

听完朱肃淮的三策,袁时中脸上露出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

“军师为何以为我军只要坚守一段时日,闯军便会撤军?”

袁时中还没说话,一旁的刘玉尺便按捺不住开口询问。

朱肃淮没做犹豫,当即回道。

“两方面!”

“一则,罗汝才贺一龙等人同李自成不是一条心,闯军其内部组织混乱,山头林立,若有强敌窥伺,他们或许还可勉强团结在一起对敌。”

“可只要外部困境解除,只要稍加挑拨,内乱就是必然。”

“二则,中原明军主力虽被歼灭,但孙传庭率秦军退守潼关,左良玉退守襄阳。”

“两者之间,依旧隐隐对中原的闯军形成犄角之势。”

“若闯军爆发内乱,想必明军那边应该不介意占这个便宜,出兵剿贼。”

“故而,我们只需要坚守一段时间,局势就不一样了,待闯军内乱。”

“到时候,是战是走,都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黑脸汉子朱成矩也是瓮声瓮气开口询问,话语中有些对朱肃淮轻视他们的不满。

“那军师为何断定我军野战不敌闯军?”

朱肃淮叹了口气接着道。

“朱仙镇之战,明廷调集丁启睿,杨文岳,左良玉,虎大威,方国安,杨德政等名臣大将,率军18万与闯军决战,都以兵败收场。”

“何论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