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土法攻克工艺难题

三天后的深夜,红星厂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一间久已废弃的旧仓库被重新启用了。

仓库内灯火通明,中央位置,一个用耐火砖新砌的方形小炉子正散发着融融热意。炉口上方,一锅熔融的盐液在石墨电极的加热下,呈现出一种晶莹剔透的暗红色,将围在旁边的几人脸庞映照得一明一暗。

这便是李卫国带领王小军和孙大柱,花了两个通宵赶制出来的简易盐浴炉。

“成了!温度稳定在八百五十度,上下温差不超过五度!”李卫国拿着一支老旧的测温枪,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回头看向秦奋,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厂长,这盐浴炉,还真让咱们给搞出来了!”

秦奋笑着点头,心中也是颇为满意。

有压力,才有动力。被委以“技术总负责人”的重任后,李卫国的潜能被彻底激发了出来。他不仅熬夜画出了炉子图纸,还亲自调配工业用盐的比例,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攻克了变速器制造的第一个拦路虎——热处理。

“辛苦了,李工。”秦奋递过去一支烟,“这炉子虽小,但对咱们来说,意义重大。有了它,咱们就有了给精密零件‘强筋健骨’的本钱。”

一旁的刘燕,正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炉子的各项参数和耗电情况,作为生产后勤主管,她已经迅速进入了角色,开始为后续的成本核算做准备。

然而,短暂的喜悦过后,新的难题很快就摆在了这个秘密攻关小组的面前。

“厂长,李工,你们看。”

刘燕将一本摊开的图纸册子放到临时搭建的工作台上,葱白的手指指向其中一页。

“按照图纸的要求,变速器内部这个最小的行星齿轮,是整个传动系统的核心受力部件之一。它不仅要求齿面硬度极高,而且对齿形的精度和一致性要求也特别苛刻。”

李卫国凑上前,扶了扶老花镜,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他指着图纸上那个只有拇指盖大小,却拥有十几个复杂齿形的零件,沉声说道:“要想大批量生产这种小齿轮,而且保证每一个都一模一样,用切削的办法肯定不行,效率太低,精度也不好控制。唯一的办法,就是用精密冲压模具。”

“冲压模具?”王小军和孙大柱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为难。

作为一线工人,他们太清楚“精密模具”这四个字的分量。那东西,是工业生产的“牙齿”,金贵得很。别说他们红星厂,就是放眼全市,能开这种精度模具的厂子也屈指可数,而且收费高得吓人。

“我打听过了,”李卫国叹了口气,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皱巴巴的烟,抽出一根点上,狠狠吸了一口,“找市模具厂开这么一套,设计加制造,最快也要一个月,费用起码要两三千块钱。”

两三千块!

一个月!

这两个数字一出来,刚刚还热火朝天的仓库里,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厂里账上好不容易有了点钱,发完工资,购买了变速器项目所需的原材料,已经所剩无几。别说两三千,现在就是两三百都很难拿出来。更要命的是时间,外贸公司的订单催得急,他们根本没有一个月的时间去等。

钱和时间,就像两座大山,再次压在了攻关小组的头顶。

“他娘的,又是钱!”孙大柱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真是憋屈,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难道项目刚有了一点起色,就要被这套小小的模具给卡死吗?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直紧锁眉头的李卫国,猛地将手里的烟蒂摁灭在桌上。

“等不了,也花不起那个钱。既然正路走不通,咱们就走邪路!”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老工匠特有的执拗和果决。

“厂长,我有个‘土办法’,不知道行不行。”

秦奋精神一振,他知道,这才是他最看重李工的地方——不畏难,总能想办法。

“李工,但说无妨。现在是攻关阶段,任何想法都可以提。”

“我的想法是,咱们分两步走。”李卫g吸一口气,思路清晰地说道,“第一步,我们不动用铣床和车床,直接用咱们厂那台宝贝疙瘩——线切割机,慢慢地‘割’出几个完全符合图纸要求的齿轮样件来。这会很慢,可能要花上两三天,但能保证精度。”

“割出样件之后呢?”秦奋追问道。

“之后,”李卫国的眼中透出一股强大的自信,“就交给我。我亲自上手,用这几个样件当基准,用手工配磨的方式,给它硬生生‘磨’出一套简易的土模具来!”

“手工磨模具?”王小军失声叫了出来,满脸的不可思议。

用锉刀、油石、砂纸这些最原始的工具,去加工精度要求在零点零几毫米的模具,这听起来简直像是天方夜谭!那得是多巧的手,多毒的眼睛才能办到?

李卫国哼了一声,带着几分傲气说道:“这活儿,年轻时候在沪市跟着老师傅学过。是慢了点,废了点,但能解咱们的燃眉之急。只要有了这套土模具,哪怕它寿命短,一天只能冲个百八十件,也足够我们完成第一批订单了!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这是一个典型的、属于那个年代老师傅的智慧——在设备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用经验和手艺去弥补差距。

听完李卫国的方案,秦奋的眼中爆发出赞许的光芒。

“好!李工,这个办法好!”他当机立断,一锤定音,“就按你说的办!线切割机那边,我亲自去协调,保证你们能用上。刘燕,你负责把厂里最好的模具钢,最好的油石、砂纸都找出来,要什么给什么!”

“是!”刘燕立刻应声。

“李工,你来主导,王小军、孙大柱全力配合。这套土模具,就是我们攻关的第二场硬仗!”

随着秦奋的一声令下,整个攻关小组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工具房成了整个红星厂最神秘也最忙碌的地方。

李卫国仿佛年轻了二十岁,他一头扎了进去,白天在线切割机床边上,像个最苛刻的监工,指挥着工人用比绣花还要慢的速度,小心翼翼地切割着样件。晚上,他就守在自己的那方小小的虎钳台前,开始了他那神乎其技的手工配磨。

“滋啦……滋啦……”

细密的锉刀声,油石在钢材上滑动的声音,在寂静的深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卫国戴着深度老花镜,头顶的灯泡几乎要贴到他的额头上。他的手稳如磐石,每一次锉削,每一次打磨,都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

秦奋没有离开,他几乎全程都陪在一旁。他并不插手,只是静静地看着,像一个最专注的学生。

然而,他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给出一些“神来之笔”。

“李工,停一下。”

这天晚上,李卫国正在对凹模的一个关键过渡圆角进行最后的精修,秦奋突然开口了。

李卫国抬起头,满眼疑惑。这个圆角他已经反复测量过,完全符合图纸的R角要求。

秦奋走了过来,拿起一块样件,对着灯光仔细端详了片刻,然后说道:“我以前看过一本国外的旧杂志,上面提到过一种理论,说像这种受高频冲击力的冲压模具,它的凹模过渡角如果处理成一个微小的抛物线形,而不是纯粹的圆弧形,应力分布会更均匀,模具寿命能提高不少。”

他用手指在图纸上比划了一下:“具体来说,就是在圆弧的起始点,角度再修正那么一点点……大概,也就0.05毫米吧。”

零点零五毫米!那是头发丝的直径!

李卫国倒吸一口凉气。用肉眼和手工去控制如此微小的变动,这简直是对一个钳工最高技艺的挑战。

但他没有丝毫怀疑。这些天,秦奋在他心中已经建立起了近乎绝对的权威。无论是之前修复镗床,还是设计盐浴炉,秦奋展现出的那种超越时代的知识和眼光,让他心服口服。

“好,我试试!”李卫国重新拿起一根最细的油石,屏住呼吸,凭借着几十年的手感,开始了这堪称极限的微调。

秦奋看着这一切,心中暗暗松了口气。他脑海中,系统给出的【模具优化方案】闪着微光,上面清晰地标注着这个0.05毫米的修正值,以及其背后的力学分析数据。他当然不能直接说出来,只能借着“国外旧杂志”这个万能的借口。

又过了两天,模具的主体部分基本完成,进入了最后的热处理淬火阶段。

李卫国指挥着王小军,小心翼翼地将烧得通红的模具从盐浴炉中取出,准备浸入一旁的淬火油槽。

“等等!”

秦奋的声音再次响起。

“李工,淬火油可能太烈了,这块模具形状不规则,内外温差大,用油淬容易产生裂纹。”

“那用什么?”李卫国不解地问,“水淬更不行,那肯定要裂。”

“我还是从那本旧杂志上看来的,”秦奋的表情一本正经,仿佛在回忆着什么,“他们介绍了一种很奇怪的冷却液配方,说是专门给这种高碳钢的精密模具用的。”

“什么配方?”

“百分之十的食盐水溶液里,再加入百分之三的……肥皂水。”

“什么?!”

不光是李卫国,连王小军和孙大柱都惊得差点把下巴掉在地上。

盐水淬火他们听说过,能提高冷却速度。可往里面加肥皂水是什么操作?那不是胡闹吗?

“厂长,这……这能行吗?别把好不容易做好的模具给弄废了。”王小-军小声地嘀咕道。

李卫国也是满脸的难以置信。这完全超出了他的知识体系。

秦奋却显得胸有成竹:“杂志上说,盐水能保证足够的冷却速度,而肥皂水会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蒸汽膜,能起到一个缓冲作用,防止冷却不均产生裂纹。这样既能保证表面硬度,又能维持内部的韧性。”

他看着犹豫不决的李卫国,加了一句:“李工,你是技术总负责人,你来决定。”

李卫国看着眼前通红的模具,又看了看秦奋那双充满自信的眼睛,脑海里天人交战。最终,他对秦奋的信任压倒了一切。

他咬了咬牙,像是下了一个巨大的赌注:“听厂长的!换冷却液!”

新的冷却液很快被调配好。

当炽热的模具浸入那盆看起来有些浑浊的液体中时,发出“嗤啦”一声轻响,冒起一股白烟。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水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几分钟后,模具被捞了出来。

没有裂纹!

表面呈现出一种均匀的、漂亮的灰白色。

李卫国用小锉刀在模具的边角上轻轻划了一下,只留下了一道白印,锉刀根本吃不进去。

“好高的硬度!”他惊喜地叫道。

随后,他拿起小锤,在模具的非工作面上轻轻敲击,声音清脆,一点都不发闷。

“内部韧性也好!成了!厂长,真的成了!”

一个星期后。

一套由上下模组成,外观看起来有些粗糙,甚至带着手工打磨痕迹的“土模具”,终于被摆在了攻关小组所有人的面前。

这套模具,凝结了李卫国几十年的功力,也充满了秦奋超越时代的“智慧”。

“上压力机,试一下!”秦奋下达了命令。

模具被小心地安装在一台小型冲压机上。孙大柱将一条薄薄的钢带送入模具下方,然后深吸一口气,踩下了开关。

“哐当!”

一声沉闷的巨响。

所有人的心都跟着这声巨响揪了一下。

当上模抬起,刘燕用镊子小心翼翼地从下面夹出一个亮晶晶的小零件时,整个仓库瞬间安静了下来。

那个零件,正是一个小小的行星齿轮。

在灯光下,它的每一个齿都轮廓分明,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光泽。

李卫国颤抖着手,接过那个还带着一丝温热的齿轮,快步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了千分尺。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连呼吸都停止了。

千分尺的刻度,在李工布满皱纹的手中缓缓转动,最终,停留在一个数字上。

李卫国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爆发出难以言喻的光彩,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变了调:

“齿……齿厚公差,两道丝!齿形角,完全吻合!精度……精度完全符合图纸要求!”

“喔!!!”

短暂的寂静之后,仓库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王小军和孙大柱激动地抱在了一起,又蹦又跳。刘燕捂着嘴,眼泪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那是喜悦的泪水。

他们成功了!

用最原始的办法,用一套看起来像废铁的“土模具”,攻克了现代化的工艺难题!

这个小小的、闪着光亮的齿轮,在他们眼中,仿佛是一枚最耀眼的勋章!

李卫国拿着那个齿轮,翻来覆去地看,就像在欣赏一件绝世的艺术品。他激动地走到秦奋面前,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最后只是重重地吐出两个字:

“厂长……神了!”

秦奋接过那个小齿轮,在手心掂了掂。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零件。

这是红星厂反击的号角,是他们命运转折的第一个音符。

“这只是一个零件,”他看着欢呼的众人,平静而有力地说道,“我们的目标,是把它,变成这样的东西。”

他摊开手心,在小齿轮旁边,又放上了另外几个大小不一,刚刚用线切割做出来的样品齿轮。

“刘燕,立刻组织人手,用这套模具,全力生产行星齿轮!李工,你和王小军他们,马上开始攻克下一个零件的模具!”

“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所有的‘骨头’,都组装起来!”

秦奋的目光,穿过仓库昏暗的灯光,望向了远方。

第一桶金的诱人香味,他已经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