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

肉食动物根据猎物栖息地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大部分肉食动物为了捕杀猎物都有自己的捕猎策略与技巧,这些在它们刚出生几个月时便是务必要学会的技能。为了得到这一不可或缺的技能,它们必须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总体而言,雌性动物每次分娩会产下为数不多的幼崽,由父母双方共同抚养长大。尽管大部分的肉食动物都是独居的,但其一旦组成群体,更像是浩浩荡荡的军队,且善于防卫与进攻。

饮食

进攻迅猛,伺机而动,或群攻或个体伏击是肉食动物捕杀猎物必备的生活能力。大部分肉食动物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捕猎技巧,而其中最突出的行为便是动物群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在肉食动物的进化过程中,它们的群居行为在捕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追捕大型猎物,即便比它们本身体形还要大的动物也可以成功捕猎到,并且减少了被竞争者攻击的可能性,进一步避免了在捕猎过程中受伤的概率。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合作也存在,因为这比个体行动的成功概率要高很多。例如郊狼(Canis latrans)与美洲獾(Taxidea taxus),美洲獾为了寻找小型的哺乳类动物善于掘地三尺, 而通常这些动物都是郊狼无法捕捉到的。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有些肉食动物是名副其实的机会主义者,即时刻觊觎着其他动物的猎物,并寻找机会伺机而动。例如,鬣狗就苦苦守着豹子或者非洲野犬的捕猎过程。当它们捕猎结束,鬣狗便会慢慢地靠近,趁机偷走它们的猎物。野犬会让给鬣狗吃,因为野犬体形比鬣狗小得多。而行动更为敏捷的豹子可以迅速地爬树,并静静守卫着它的猎物不被鬣狗夺走。

学习及游戏

某些情况下,狩猎是肉食动物学习的最好时机。成年的肉食动物通过捕猎,把那些小型猎物分给幼崽去捕杀。而肉食动物幼崽会把捕杀小型动物当作是捕猎的一次练习。而某些情况下,一群肉食动物在组织一次猎杀的时候,会让幼崽加入,慢慢培训它们的捕杀技巧。

肉食动物幼崽之间的游戏同样可以锻炼它们在大自然中幸存下来的生活技能。狮子通常会把尾巴摆到犬的前面,同时用前爪与牙齿抓住它们。此外,狮子还会毫无怜悯之心地反复啃咬犬,并以此作为一种捕猎的练习活动。这一行为在郊狼、熊与海岛猫鼬等动物身上也都是常见的。

繁殖及抚育

在一年的某些时刻肉食动物便开始繁殖后代。雌性动物一年可以产下 1 只幼崽,或者每胎 1~13 只幼崽。有些物种一年可分娩 2~3 次,但有些情况下要间隔好长一段时间才会分娩。妊娠期 49~113 天不等。有些物种受精卵着床时间较晚,例如臭鼬。总体而言,大部分刚出生的肉食动物都看不见东西,毫无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母亲的细心照顾。

社会性

动物个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有的只在短期内发生,例如在发情期。喜欢群居的动物比那些独居的动物享有更多的便利。尤其在狩猎与觅食的时候,群体之间观察到的比个体看到的要多,而且它们之间可以协同提高狩猎与防卫技巧。例如,海岛猫鼬之间会组成一个团结的群体,一个或多个猫鼬会分散放哨,仔细观察是否有捕猎者或者同类逼近,若有便发出叫声,告诉它们队友危险的到来。通常若是微弱的声音,例如咯咯声,就是有点危险的意思,如果是大叫或者咆哮,则表示危险马上到来,猫鼬便会钻回自己的地洞。此外,狼会通过大声咆哮来捍卫自己的活动领地,并且通过这一行为来避免其他动物入侵自己的领地。

城市里的肉食动物

除了驯养作为宠物的猫犬之外,城市确实也吸引野生动物,因为在这里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找到食物。狐狸与长鼻浣熊会在城市里居住并寻找食物,偶尔人类也会自动把食物送到它们面前。某些情况下,在垃圾堆里捡到的食物占它们所有食物的近 50%。有些草肉兼食的动物,例如浣熊(Procyon lotor),堪称城市里的一大害,它们会入侵垃圾填埋场,用其灵敏的感官与灵活的前爪来打开盖子并吃掉里面的剩饭剩菜。

在海里

豹海豹(Hydrurga leptonyx)是一种喜好独居的捕猎能手,通常在南极洲的冰面上休息,可以静静地等企鹅的到来并迅猛攻击它们。同时,它们在水里也是捕猎高手。它们会藏匿在冰面下,当猎物从水面或冰洞入水的时候,便会出其不意地攻击它们。豹海豹后腰与腹部的皮肤颜色不同,这让它们可以在冰面或水里完好地伪装起来,静待猎物的出现。它们银白色的皮肤使它们可以在靠近猎物时不易被发现,而深色的后腰使它们在进入水里的时候不易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