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以不变应万变

第8章:以不变应万变

往日,佛学导师可没教过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咋处理呀?

实际上,佛学导师只是起到引导佛弟子的作用。而不是什么事都得教佛弟子们。

什么事都要教,那导师还不得累死?

佛学导师不是奶娃的宝妈、不是带小孩的保姆、更不是护理老人的护工。

他们只是领航者。

他们是航海的灯塔,不是载人的舟。

就像有人报名去驾校练车一样,教练只是教你怎么开车。而究竟应该怎么样开,还得是你自己上手。

你若不去练,教练说破嘴也没用。

因此,俗世人都认为是导师们金口难开。

且,悟性强的弟子,根本就不需要导师多指点。

悟性强者,能够举一反三,能够触类旁通。甚至是能够无师自通。

凤朝阳紧张之际,心中不期然地默念起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名号,是凤朝阳的应急反应。

是下意识地在心底深处念。根本无需作它想。

这是刻在凤朝阳灵魂深处的应急反应。

突然,福至心灵。

凤朝阳想到释迦牟尼佛在成道前夕,坐在菩提树下悟道,被魔鬼重重包围时的紧急关头,那时的释迦牟尼佛,还未成佛。

他是一位太子,名字叫做悉达多。

悉达多太子那时是以不变应万变。

悉达多太子就那样坐在那里,如如不动。

悉达多太子就是在心底深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

然后,众魔鬼见吓唬不到悉达多太子,所以众魔才悻悻地离去。

那么,自己何不学释佛那般,以不变应万变呢?凤朝阳想道。

一瞬间,凤朝阳就学起了释佛,双眼低垂,心无旁骛地在心底称念起了“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

四周静了下来。

凤朝阳一心一意地默念着。

耳旁外,再无任何声响。

她也不知道眼前站着的那只鬼走了没?

她也没心思管那只鬼,一直在一门心思地默默称念着。

不知何时,凤朝阳竟然就那样坐着睡了过去。

等到她再次睁开眼时,天光已大亮。

新的一天到来啦!

咦?

昨晚站在自己跟前的那只鬼呢?

鬼哪里去了?

凤朝阳慢慢伸开双腿,眼目四望,哪里还有鬼的影子?

连鬼存在过的痕迹都没看见。

昨天过去了,真是有惊无险。值得高兴!

凤朝阳兴奋地轻轻拍打着双腿。

过了好几分钟,待双腿活动自如后,凤朝阳一个蹦哒,跳了起来。

本来,禅坐之后,是不能蹦哒着起身的。可耐不住心底的喜悦之情啊!

其实,凤朝阳不知道,昨晚站在她跟前的那只鬼,是她的导师特意用道法差遣过来的。

目的是试一试凤朝阳的功夫怎么样?

白天时,导师在凤朝阳下车后,他并未和自己的那个开车的侍者绝尘而去。而是吩咐侍者,把车开到山的另一面,停了下来。

导师在死亡万人坑的另一面进去山中。

导师亲自布置的考题,他当然要对自己弟子出外考试的安全负责了。

否则,他又何以能成为佛学导师?!

只是,他不会轻易地把想法和做法对弟子们和盘托出。

因此,作为弟子的永远猜不透师父的心思与用意。

当然,弟子们也不会刻意地去猜。

一切,随缘而行。

但是有一种情况不一样。

那就是,除非此弟子的修行功力与师父齐平,或是超过了其师。

那么,做弟子的就能知晓师父的一切言与行,思与想。

再就是,做弟子的修炼出了“他心通”,也能知晓师父的一切。

他心通,是修行人的一种神通。是指修行人修到一定境界,其神智与心识都高于常人。自然而然地就能够知晓别人心中的念头。

此种神通,在俗世中叫“读心术”。

有读心术的人,俗界称其为拥有特意功能。

实际上,不论何种特意功能,只要用心修炼,都能够达到。

但是其功力层次不同而已。

功力强劲者,距离远也能够知晓他人心中所思所想。

功力弱小者,只能知晓近距离他人心中的所思所想。

凤朝阳的功夫当然没有导师的强。她更没有“他心通”的神通。

所以,她根本不知道导师就呆在她对面山的隐蔽处。

导师对于此地万亡万人坑,十分熟悉。

他曾在这死亡万人坑里闭关,整整三年。后成功出关。

导师三更半夜起来,差遣一只鬼来骚扰和吓唬凤朝阳。

这样,可试出凤朝阳的定力几成?

可试出凤朝阳的胆量几许?

可试出凤朝阳应变危险事物的能力究竟有几分?

自然,这深更半夜,凤朝阳万一遇到什么危险,她自个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那么导师就会挺身地出去救她。

反正,导师把凤朝阳安全地带出来,也会负责任地把凤朝阳安全地带回去。

可凤朝阳不明实情啊!

那么黑的夜晚,她都不知四处还隐藏着多少厉鬼恶魂?

她当然是吓得浑身哆嗦!就差没尿裤子了。

该死的是,她吓得连打哆嗦都不敢抖!

还有比这更憋屈的吗?

幸好凤朝阳昨晚及时学着释佛样,以不变应万变而安然度过。

不过,心底怕归怕,凤朝阳还不到怕得非要逃跑的境地。

因为那时,她在内心里有一种直觉,觉得导师一定不会不管自己在死亡万人坑的死活的、导师一定会在她处于最危机的关头救她的!

这是修行人之间的一种相互信任的感觉。

这种相互信任,无需说出来。而是,所有的修行人内心都是慈悲的、善良的。

既是慈悲善良的人,哪里会任由他人的生与死在自己眼前划过而不理不踩呢?

很多事,根本就不用导师说,她就能感觉到。

这,就是修道之人的悟性。

并且,是逆境,自己又何必拒绝呢?

是逆境,自己就要面对。

万般逆境,自我处理。

何况,考取佛学博士的学位,也确实算不得是什么逆境!

逆境是最殊胜的消业机会,自己为什么要逃避呢?

为什么不敢面对呢?

对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有磨难、坎坷、挫折是好事。

从世间的角度来说,这是自己成功的基础和助缘。

从修行的角度来讲,这是帮自己消业、还债的机会。

想通了此般,凤朝阳在这个死亡万人坑的第二天,高高兴兴地在坑内呆了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