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断章太监惹众妃齐齐催更

方平去诏狱见高公公的消息并没有瞒住司礼监的耳目。

“老祖宗,连小方子都敢冒死营救小高子,咱们是不是太.....?那毕竟是您的干儿啊。不能坐视不理。”

秉笔太监黄公公看着忙于批阅奏章的老祖宗,心急如焚,忍不住说道。

黄公公是锦衣卫的“实际掌控人”,诏狱的事情自然瞒不过他的眼睛。

老祖宗手中的朱笔轻轻停顿了下来,然后面无表情道:

“一个小卒子敢掺和进来,不知死字怎么写。

“咱家本以为这个小方子虽天赋不佳,但为人伶俐谨慎,年少老沉,有大将之风。若是调教得当,说不定还有一番作为。”

“现在看来,却是不成气候。小高子死了就死了,宫里最不缺的就是朋友。”

“他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可见没有悟性。”

黄公公沉默了,心中叹了一口气,‘小七啊,别怪咱家不帮你,实在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拦不得啊。’

“......”

元妃延庆宫。

眼前,这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宫殿,雕廊画栋,朱漆黄瓦,龙墙起伏。

不仅有亭台楼阁,更有假山流水荷花池。

传闻元妃素喜荷花,玄真帝便让内工监给延庆宫打造了一方耗银三百六十万两碧藕荷花池。

此时,正直入秋时间,天气渐渐有了一丝冷意,元妃正在荷花池的凉亭与一众后宫嫔妃们闲聊着宫中的八卦。

这是后宫妃嫔们的日常生活,除了“请安打卡”、“夜里待命侍寝”外,聊八卦最能解决深宫空乏无聊的“娱乐活动”。

“陛下有日子没来元妃娘娘的荷花池了,这荷叶都被虫吃完了。”齐妃总是有事没事的挑衅元妃。

作为最忠诚的皇后党成员,她时时刻刻无不想着从元妃手里夺回属于皇后的六宫之权。

元妃乌发蝉鬓,云髻雾鬟,穿着一身华丽的九彩青鸾裳。娇媚中带着一丝高贵。

但在听到齐妃的话后,那张天仙般的俏脸顿时冷了下来,毫不掩饰自己对齐妃的恼怒。

换做平日里怕是要狠狠臭骂一顿齐妃。

不过,她这些日和方清雪多有来往,从这个小婕妤身上学了一些聪明招,便不阴不阳说道:

“陛下日日留恋董贵人的【翊坤宫】,本宫年老色衰,怕是没留住陛下的福气了。”

“反倒安贵人真是好福气呀,若是生下个皇子,比大皇子还聪明好学,说不定将来这太子之位.....。”

说完这句,她还不忘挑衅的看向对面的齐妃。

自从从皇后手里拿到总领六宫的大权后,元妃对齐妃这个眼中刺肉中钉,可谓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但齐妃这个人虽然没脑子,可却有个大皇子,地位牢固,短时间难以撼动。

一提到皇嗣和大皇子,齐妃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狠狠瞪了一眼小透明的安贵人,冷笑道:

“是不是皇子还说不定,大皇子这些日子整日苦读圣贤之书,可比以前机灵多了。”

元妃直接拆穿她的谎言,

“本宫怎么听说,大皇子偷偷溜出宫外,去教坊司厮混,日日留恋《铡美案》,一心想要做个包青天。”

“还把自己的脸晒的和黑炭似的,在宫里假扮包青天查案。”

齐妃额头青筋暴跳,恨不得目光杀死眼前这个小贱人。大皇子已经成了她心中之痛了。

安贵人瑟瑟发抖的捂着大肚子,见气氛不妙,连忙陪笑道:

“元妃娘娘说笑了,臣妾怎么有福气生下皇子,若是个公主才好咧,陛下最喜欢公主了。”

“对了,元妃娘娘,今日怎不见方婕妤?”

提到了方婕妤,齐妃更生气了,她把儿子的玩物丧志全归咎于方清雪的兄长方平了。

如果不是方平那个奴才太会讨好人心,创作出《铡美案》,自己那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怎么会沦为后宫嫔妃们的笑料。

“区区八品的婕妤岂能随便觐见后宫之主?你我可都是贵人、妃嫔,让一个小小婕妤混进来成何体统?”齐妃说话不经过大脑。

元妃娘娘一听齐妃这么不喜欢方婕妤,顿时美眸一亮,当场下了旨意:

“方婕妤上次千秋节上有功,本宫准许她有资格与妃嫔贵人同座。齐妃可满意否?”

齐妃满意个屁,脸都黑了,心中大恨,气鼓鼓的不说话了。

这刚说到曹操,曹操就来了。

延庆宫的总管太监在元妃耳边悄悄说了一句‘方婕妤来了’。

元妃顿时一喜,连忙让人请进了。

方清雪一进来,就看到了齐妃那双恨不得“剜心剔骨”的眼神,她心头纳闷,却

也没有过多关注,而是先给元妃娘娘行了一个礼,然后又给一众妃嫔贵人们行礼。

礼毕后,她才浅笑着说道:

“素问元妃娘娘最擅长评戏,宫里就属您眼光最为独到。兄长适才写了一本戏文,臣妾总觉得不太好看,可又不懂戏。”

“只好冒昧请教一下娘娘。”

说着,她吩咐杏儿将《西厢记》呈给了元妃。

齐妃一听又是方平所著的戏文,脸上顿时充满了警惕,不过她那眼巴巴的眸子还是出卖了自己的内心。

《铡美案》虽然让大皇子玩物丧志,却不影响她也喜欢听《铡美案》。

安贵人一听是方平所著,神色一喜,竟是忘了礼节,忍不住出声问道:

“方妹妹,这戏叫什么名字?你家兄长所著,想必应该不会太差吧?”她美目直勾勾的望向了那本折子。

“也不尽然,戏好不好,从戏文的故事上就能看出一二。”元妃被方清雪的小嘴夸得眉飞色舞,清了清嗓子,用玉手拿起了折子看了起来。

“西厢记,这名字有点韵味。”她被勾起了兴趣。

于是便仔细看了起来。

一众妃嫔们不敢惊扰了元妃,只能默默喝茶等待,心里像是猫抓一样。

等了片刻。

突然就见元妃一拍桌子,娇媚的俏脸写满了怒气,看向方清雪的目光极为不善。

一众妃嫔们见气氛不妙,全都寒蝉若禁,心里却在看方清雪的好戏。

只有齐妃幸灾乐祸的问了一句:

“元妃娘娘可是不喜这戏文?”

元妃娘娘自顾自的愤愤道:

“西厢记怎得没写完?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只出了个开头,本宫刚渐入佳境,就突然没了后续。方婕妤,你好大的胆子。”

“还不赶快催你兄长快快写完,再呈给本宫。”

齐妃不想说话了,感觉自己就像是个猴子。

安贵人眼里闪烁着小星星,既有羡慕也有渴望。

方清雪心中暗爽,终于有人能体会到她之前的痛苦了,不过面子上她却故作为难道:

“娘娘,不是兄长不想继续写下去,而是此戏极其耗费心血。需写一日,休一日,方可动笔。”

“否则戏文故事就会狗尾续貂,不尽如人意。”

元妃娘娘顿时露出了又急又无奈的表情,不住叹气道:

“方婕妤,本宫何时才能看到第二折?”

见元妃娘娘如此魂不守舍,只因看了一眼那方婕妤呈上来的戏文,一众嫔妃,安贵人,包括齐妃都好奇了起来。

齐妃也不顾礼节,直接将元妃面前的《西厢记》拿了起来。

这不看不要紧,看了之后她怒了。

“可恶,这狗贼竟然在此断章,本宫非要和这个小太监评评理不可。”

齐妃可不像是元妃,本来她就对方家兄妹不喜,现在见这小太监竟然断章,当即一气之下就要找方平算账。

好在元妃让人拉住了暴怒的齐妃,生怕她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安贵人悄悄顺走了桌上的戏文,如痴如醉的看了起来。

许久之后,她也和齐妃、元妃一样生气了。

这就像是眼看陛下要临幸,自己衣衫都脱了,结果陛下说明日再来。

这种郁闷和空落落的感觉很不好受,安贵人恨不得将方平关在笼子里,天天给自己写戏文。

许久之后,经过一众妃嫔们的相互“品鉴”后,大家突然有了一种“同仇敌忾之感”。

这在后宫中简直不可思议。

在元妃、齐妃、安贵人等一帮嫔妃的联合“催更”下,方清雪只好说会尽快让兄长做出第二折。

元妃虽然沉迷西厢记,但却并不傻,

“这方婕妤送西厢记给本宫,却不提要求,想干什么?”

“娘娘,咱听闻这方婕妤的兄长方平和司礼监的小高子相交甚密。前些日子,小高子被下狱,您还求过情。”

“原来是这样,她想让本宫再去和陛下求情?就凭一本西厢记?太高看本宫了。小高子必死无疑,神仙也翻不了案。罢了,到时候本宫只能帮一帮那小方子了。”

“娘娘英明!”

“.......”

一连几日,后宫里的争风吃醋之风不见了,哪怕是连死对头齐妃和元妃,都有了共同的爱好,和话题。

她们现在每日谈论的要么是“西厢记”,要么是“今日的戏文怎么还没写出来”,要么是“方先生是不是又病了”?

这一来二去,《西厢记》的大名在后宫之内传开了。

不少宫女太监们偷偷趁着嫔妃们不注意的时候,将西厢记的内容抄录了下来,批量“复制”于天启宫坊市摊位上售卖。

还有专门太监充当起了“说书先生”。

这日。

翊坤宫内,董贵人终于从忙碌中闲了下来。

原来这些日子把她忙坏了,一方面要服侍陛下侍寝,一方面又要与陛下游山玩水,另一方面还要帮陛下参谋朝政大事。

如今总算得了些许空闲,但当看到疲态百出的宫内太监宫女,董贵人娥眉远黛不禁轻轻蹙起,

“本宫只是出去了几日,怎得宫里的这些奴才变的越发松怠?”

“难道出了什么大事?”

她脚步轻盈,竟是展现出了二品大宗师级的身法,在宫内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宫女太监的身后。

一路所见所闻,董贵人越来越愤怒。

“一个个神疲脸乏,无精打采,仿佛是通宵熬夜了般。好大的胆子,本宫不在宫里,你们一个个就松懈成这样?”

别看董贵人往日温婉尔雅,贤良淑德,但那只是表面,实际上的董贵人则是外柔内刚。

她能被皇帝专宠,靠的可不只是长相,还有那一身二品大宗师的武道修为。

董贵人本想将太监宫女们召集起来,严加训斥一番,可突然间她身形一顿,就见到一个专门负责柴火的宫女正在柴房里低着头,不知道在看什么。

哪怕连董贵人站在身后,也没有察觉到。

“这小奴婢真该死,散懒到这种程度,本宫倒是要瞧瞧,什么书能让你这么着迷。”董贵人有些怒气,便站在宫女身后偷偷看了起来。

这一看,便到了金乌落太阴升的夜里。

当宫女将最后一夜翻完,董贵人俏脸瞬间布满了寒霜,竟是忍不住说出了声音:

“谁写的《西厢记》?怎得不写完?太缺大德,本宫定当要禀明陛下,将此人抓起来,写到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