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视角下器官分配机制及应用
- 程瑶
- 1419字
- 2025-06-30 09:55:55
前言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各种严重和终末性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器官移植得以重获健康。但与此同时,器官来源的稀缺也为其加剧的需求带来巨大挑战。如何有效地分配这种宝贵而稀缺的医疗资源,是医疗领域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在医院板块“十四五”规划论证会上,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指出器官移植是最能反映社会的文明、法制、进步的技术之一,并强调以器官移植为抓手,做好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和医文结合等交叉学科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本书将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器官分配的机制设计及其应用:
第一,对器官移植的医疗背景、现状进行概述和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当前研究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器官分配在模型构建上仍存在优化空间。目前器官分配形式主要包括环式交换、链式交换和列表交换。大部分研究只考虑单一或部分交换形式,未将三种交换形式合并研究,因此无法全面评估器官分配机制的效率。本书构建了一个一般的肾源匹配模型,以此作为本书后续的研究基础。该模型反映了肾源交换的真实环境,包括匹配的患者-捐赠者对子、不匹配的患者-捐赠者对子、(利他的)捐赠者(活体捐赠或死体捐赠)以及等待名单上的患者。当前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允许匹配的患者-捐赠者对子和利他捐赠者参与与不匹配的患者-捐赠者对子的肾脏交换,即除了环式交换,还允许了链式交换和列表交换。这种方式,能够让接收匹配肾脏的不匹配配对患者的数量大幅增加,并且与匹配的配对供体和利他捐赠者的规模成正比,因此更多的生命可以得到拯救。
第二,受到手术室、医疗人员等资源限制,现实中肾源交换主要通过两规模,偶尔通过三规模,很少通过四规模进行。本书探索了如何在这个实际环境中设计肾源交换程序,以使得最大数量的患者能够获得匹配的肾源。本书分别推导了在交换规模为2、3和4的条件下,能够接受匹配肾源患者的最大数量。并且,在每种情况下,本书设计了交换程序,通过该交换程序进行肾源交换,可以使最大数量的患者得到匹配的肾源。
第三,本书通过数理证明发现在该一般模型下,至多进行交换规模为4的环式交换和链式交换,就足以实现获得匹配肾源的患者的最大数量。并且,一定存在这样一个获得患者最大匹配数量的分配结果,其中每个环式交换最多包含两对血型匹配的患者-捐赠者对子,以及每个链式交换最多包含一对血型匹配的患者-捐赠者对子。
第四,本书通过1993—2002年和1995—2016年的美国患者数据提供了大量的模拟实验结果。本书模拟结果说明交换规模为2的肾源交换能够获得大部分的匹配效率,交换规模为3的肾源交换能够获得一定的匹配效率,以及交换规模为4的肾源交换获得微小的匹配效率。由于本书模型允许匹配的患者-捐赠者对子与不匹配的患者-捐赠者对子进行交换,这使得能够接受匹配肾源的患者数量大大增加;当匹配的患者-捐赠者对子和利他捐赠者都可以与不匹配的患者-捐赠者对子交换肾源时,能够接受匹配肾源的患者数量将进一步显著增加。与此同时,本书模拟结果发现,当交换规模达到一定阈值时,交换产生的效率几乎不再提高。该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肾脏交换可以在分散的意义上进行,即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可以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建立几个独立的肾脏交换计划,而不仅仅是为整个国家设立一个中央计划。
程瑶
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