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远站在祖父程卫国的老宅地下室里,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和霉味混合的气息。昏黄的灯泡在头顶摇晃,投下摇曳不定的阴影。
在他面前,是一张覆盖着厚厚灰尘的工作台,上面堆满了泛黄的笔记本、手绘的电路图和几台早已锈蚀的仪器。最引人注目的,是角落里那个半人高的金属球体——意识隔离舱,它看起来像是某种科幻电影里的装置,表面布满了奇怪的纹路和接口。
小雅已经被李文带进了隔离舱,厚重的铅门关闭后,整个地下室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程立远深吸一口气,走向工作台,翻开了祖父的笔记。
最早的笔记日期可以追溯到1958年,那时祖父还是苏联“星门计划“的中方联络员。
1958年11月3日
列宁格勒实验室
今天,他们向我展示了“意识共振“实验。受试者被置于强磁场中,声称能“看到“另一个人的记忆。科罗廖夫说这不是心灵感应,而是量子纠缠在宏观层面的表现。我不确定该相信什么,但受试者确实说出了我从未告诉过任何人的童年细节……
程立远翻到下一页,发现了一段潦草的俄文笔记,旁边是祖父的中文翻译:
“意识不是物质,而是场。它可以被传输,被储存,甚至被……覆盖。“
接下来的几页记录了更多实验细节,但许多内容被墨水涂黑,像是被人为掩盖。直到1960年的一篇笔记,祖父的语气突然变得惊恐:
1960年5月17日
受试者7号今早被发现死亡,没有任何外伤。尸检显示他的大脑神经元全部……结晶化了?实验室封锁了消息,但我知道,他们昨晚进行了远程意识传输实验。7号死前一直在尖叫:“他们在看着我!“
程立远的指尖微微发抖。神经元结晶化——这和林志远提到的“量子受体“特性惊人地相似。
翻到1962年的笔记,祖父的笔迹变得狂乱:
他们成功了。他们真的把一个人的意识传输到了另一个人的大脑里。但接收者……不再是自己了。他的记忆被覆盖,性格完全改变。这不是科学,这是谋杀!
接下来的几页被撕掉了,直到1964年,祖父被调回中国,笔记内容转向了“防御性研究“:
如果他们能入侵意识,我们就能筑墙。铅层可以阻挡基础信号,但高级受体需要更极端的屏蔽方式——低温、强磁场,或者……
后面的字迹被血迹模糊。
程立远继续翻阅,发现祖父回国后一直在秘密研究“量子屏蔽技术“,甚至在自己家的墙壁里嵌入了铅板和特殊合金网。
最后一篇笔记写于1989年,字迹颤抖得几乎难以辨认:
他们找到我了。我知道得太多了。立远还小,不能牵连他。唯一的希望是把研究藏在……
笔记到此中断。
程立远合上笔记本,胸口发闷。祖父晚年确实变得疯癫,总是念叨着“他们在监视“,家人以为只是老年痴呆的妄想。现在看来,他可能是被门格尔的前身组织逼疯的。
程立远走向那个球形装置,拂去表面的灰尘。舱体由某种特殊合金制成,内壁刻满了与量子视界下看到的符号相似的纹路。
他找到了一本专门记录隔离舱设计的笔记:
原理:利用超导磁场制造量子真空,切断一切外部意识场的干扰。副作用:使用者将进入“绝对孤独“状态,无法感知任何量子信号(包括正常的人类情感连接)。
程立远胃部一阵绞痛。绝对孤独——这意味着小雅在里面会感觉被完全隔绝在世界之外,甚至感受不到时间和空间的存在。
但比起被门格尔控制,这可能是唯一的保护方式。
他继续翻阅,发现舱体还有一个隐藏功能:
在极端情况下,隔离舱可以反向运作,成为意识放大器,让使用者主动连接特定量子场。警告:此状态超过30分钟将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
程立远的手指停在这行字上。主动连接量子场——这是否意味着,他能用这个装置直接入侵门格尔的系统?
在另一本笔记的夹层中,程立远发现了一张老照片和几封信件。
照片上是年轻的程卫国和一群苏联科学家的合影,背后用俄文写着“列宁格勒,1959“。程立远的目光落在角落里一个模糊的身影上——那人只露出侧脸,但轮廓莫名熟悉。
像极了林志远。
信件是用俄文写的,署名只有一个字母“K“。程立远勉强辨认出部分内容:
“程,你的担忧是对的,'星门'已经失控。他们不再满足于实验,开始寻找天然受体。最可怕的是,他们发现这种能力可以通过血缘遗传……“
遗传?程立远猛地抬头,看向隔离舱的方向。所以小雅的能力不是偶然,而是从他这里继承的?
最后一封信的日期是1989年,与祖父最后一篇笔记同一年:
“我已叛逃,但项目仍在继续,现在叫'门格尔'。他们找到了新的资助者,计划扩展到全球。唯一的好消息是,我们中的一些人组成了'破壁者'……“
破壁者!苏雯提到过这个名字。
程立远翻遍所有笔记,终于在一页边缘发现了祖父写下的联系方式:
“如有需要,联系K——BJ医学院神经外科,李。“
李文?
程立远如遭雷击。他的大学好友李文,竟然是祖父留下的联系人?
地下室的楼梯传来脚步声。程立远迅速藏好信件,手按在腰间的匕首上。
李文推门而入,白大褂上沾着血迹。
“小雅稳定了,“他疲惫地说,“但隔离舱的能源只能维持60小时。“
程立远直视他的眼睛:“你认识我祖父。“
这不是疑问句。
李文沉默片刻,点了点头:“我是他最后的学生。“
“所以'破壁者'是真的?“
“曾经是。“李文走向工作台,从暗格里取出一把钥匙,“但在二十年前,组织内部出现了分裂。一派认为应该摧毁门格尔,另一派……“
“想利用它。“程立远接话。
李文苦笑:“你祖父是前者,而他的搭档'K'——我的老师——最终选择了后者。“
程立远想起照片上那个像极了林志远的侧影:“K是谁?“
“科罗廖夫,苏联量子物理学家,门格尔计划的创始人之一。“李文递给他钥匙,“后来他叛逃到中国,化名林志远。“
程立远的世界天旋地转。林志远是门格尔的创始人?那现在这个幽灵般的林志远又是谁?
仿佛看穿他的疑惑,李文补充道:“真正的科罗廖夫二十年前就死了。现在的'林志远'……是他意识的复制体。“
李文带程立远来到地下室最深处,推开一扇隐蔽的铁门。里面是一个小型实验室,墙上贴满了秦岭气象站的资料。
“你祖父生前最后的发现,“李文指着一张地质扫描图,“气象站下面有一座冷战时期的地下基地,门格尔的核心实验室就在那里。“
程立远凑近查看。图纸显示,基地中心有一个巨大的球形结构,标注着“量子共振腔“。
“这就是他们控制受体的装置,“李文说,“也是唯一能彻底解除小雅身上量子标记的地方。“
“怎么进去?“
李文递给他一张磁卡和一个小型装置:“这是科罗廖夫当年留下的权限卡,还有你祖父设计的量子干扰器。足够你在里面争取30分钟。“
“然后呢?“
“然后,“李文的眼神变得复杂,“你必须做出选择——摧毁共振腔,或者利用它反向清除所有受体的标记。“
程立远握紧磁卡:“为什么帮我?“
“因为小雅不是第一个。“李文的声音突然哽咽,“我女儿……十年前被他们带走了。等我找到她时,她已经不认识我了。“
墙上挂着一张小女孩的照片,笑容灿烂。程立远突然明白李文为何愿意冒险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