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赚够三千万就收手
- 说好民用火箭,歼星舰什么鬼
- 猎鹰九号
- 2059字
- 2025-06-28 19:37:04
陈鼎拍了拍脑门,差点忘记这一茬。
自己手底下这帮工程师也并非全才,让聂小茜写代码可以,但让她研究天气就强人所难了。
那就必须雇个气象专家了。
毕竟决定引雷成败的,除了火箭自身的设计,另一个就是发射时机的把握!
一枚火箭携带金属丝、制造导电通道的滞空时间,最多不超过三四十秒。
所谓雷满则溢——
如果点火早了,火箭升空后,雷暴云的电荷密度不够大,很难直接释放雷电;
点火晚了,火箭还没起飞呢,天空已经雷霆乍激、闪电飞光,便错过最佳时机了。
因此必须有人精确把控点火时间,确保在电荷溢出之前,引雷成功!
不过陈鼎的想法更超前一些,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将引雷火箭的销售市场拓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但你不能卖给人家火箭,还让人家再招个气象专家吧?
陈鼎背着手一边踱步一边点头道:
“雷电的释放具有很强的瞬时性,其能量往往会在积攒完成后、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释放。”
“为了实现傻瓜式发射,航电部要设计一个AI闪电预警模型,该模型会自动收集气象云图、电场传感器、雷电流波形参数等数据,实时锁定云层中的电荷密集区。”
“并根据这些数据,自动给出‘倒计时读秒’,同时该模型还要与惯性导航平台联动,动态规划航线,使引雷火箭始终瞄准雷暴电荷最强烈的区域……”
“不过聂小茜说的对,在大模型做出来之前,确实需要气象专家指导一番,这个我想应该不难找吧,又不是找导弹维修专家?”
孟星海提议道:“像气象局、航空公司、电网公司、农业部门、环保部门……都有气象专家或者气象业务顾问的,外聘一个就行嘛。
再不济的话,去豫南大学招个气象专业的学生,只要说开实习证明,大把高材生随便挑!”
聂小茜晃晃脑袋,兴奋的说:“也对哦,那我明天去找找。”
“今下午就出发,引雷火箭的研制刻不容缓。”
陈鼎一脸严肃的看着仨人,“这款火箭是太空先锋的一场翻身仗,你们要重视起来,有任何问题直接找我咨询,我知无不言。”
最后交代几句后,孟星海、聂小茜、鲁翔收起嘻嘻哈哈的表情,认真点了点头,便分头去忙了。
陈鼎端起桌上的茶水,正要一饮而尽时,才注意到办公室被打扫得焕然一新了。
杯中一旗一枪碧绿的芽尖悠悠浮在水面上,全部规整的、竖着浮在那里。
魏助理又来送文件签字,便被陈鼎问道:
“这间屋子是你打扫的?”
魏助理嘿嘿一笑,“举手之劳而已啦,陈总千万别跟我见外,我这人禁不起夸哒……”
“这茶杯里的茶垢,你用钢丝球搓的啊,这么干净?不知道茶垢不能洗?”
陈鼎两条眉毛耸起来,一脸无语的看着小助理。
魏助理一听,忙点头哈腰的道歉:“不好意思陈总,我刚知道……”
“算了,下不为例。茶叶倒是不错,挺香的。”
陈鼎懒得跟小姑娘计较。
“是吧,这可是今年第一茬的狮峰龙井,人家说是赶在清明之前、夜里刚露芽时候摘的呢。”
陈鼎点头,轻轻的啜了口,在文件签好字,便要打发她走。
魏助理欲言又止道:“陈总,你打算把公司的希望,都押注在引雷火箭上吗?”
陈鼎嗯了声,“没错。”
“这种火箭好卖嘛,气象用途的火箭,恐怕只有气象局肯买单吧?”
陈鼎自信笑道:
“气象局当然会买,而且会大手笔的买。毕竟暴雨洪涝、台风和雷电,可是大夏境内,最活跃的三大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和台风,目前气象局束手无策。但雷电就不一样了,它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控制的。”
“从前都是安装避雷针,被动的防御雷电。而有了引雷火箭,主动权就在气象局手中了,从此便攻守易形了!”
魏助理赞同的说:“听起来是蛮有吸引力的呀。”
“还有电网公司,目前绝大部分的变电站、输电线路、高压电塔等,都是暴露在野外的,一到雷雨季节它们就是活靶子。”
“一旦雷击跳闸、供电中断,轻则大面积停电、重则造成人身伤亡……每年光是雷击故障抢修的成本,就高达数十亿!”
“像各种化工厂、森林消防,也是雷电灾害的重灾区。因此只要引雷火箭研制出来,是绝对不愁卖的……”
陈鼎对于这款火箭充满信心,也有把握用它力挽狂澜。
“我打算赚够三千万就收手。咱们公司的重心,还是要搞大推力火箭,不能在这种小本买卖分神太多!”
魏助理小鸡啄米一样点头,“嗯嗯,赚够三千万就收手!”
接下来一阵子,陈鼎便在公司进入了闭关模式。
每天吃饭去食堂、睡觉回公寓,车库那辆辉腾更是俩星期没挪过窝。
整个人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看起来像街边要饭的叫花子。
陈鼎更喜欢在办公室打个地铺休息,守着满黑板的方程式和桌上的设计稿,连梦都是甜的。
他以前并未研发过引雷火箭,接触的都是大吨位的液体火箭,如今要不是为了从蓝石基金赎回债券,他对这种小火箭压根没兴趣。
不过火箭原理都是一通百通的,陈鼎对引雷火箭稍加钻研后,便绘出了一份结构设计图纸。
“火箭长度2米、直径10厘米、总重15公斤,装药量五公斤……”
陈鼎从地铺爬起来,就迫不及待的继续完善引雷火箭的方案。
他抱着胳膊打量黑板上的小火箭,越看越喜欢。
“按照五公斤的装药量计算,理论射高应该能超过一千米,极限射高应该是……诶我工具书呢?”
陈鼎四处寻找,发现那本厚厚的《数学函数手册》被自己当枕头了。
他宝贝兮兮的捡回来,抚平了书封的褶皱,开始翻阅极限射高的函数公式。
“需要结合空气指数衰减方程、重力加速度修正以及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应该在一百多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