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可愿割爱啊?

王熙凤伸出手。

在一片寂静中,亲手,打开了那只紫檀木锦盒。

盒盖开启的瞬间,满堂的烛光,仿佛都被吸了进去。

没有预想中的金光玉彩,

只有一片温润的、高雅的明黄色软缎。

缎上,七八只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西洋水晶瓶,正静静地躺着。

每一只瓶,都晶莹剔透,瓶身用银丝掐出繁复的花纹,瓶塞上,甚至还镶嵌着米粒大小的各色宝石。

瓶中,盛放着不同色泽的、如脂如玉的膏体,

在灯火的映照下,流转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梦幻般的光晕。

一股复杂的、前所未闻的、却又无比清雅、高贵的香气,如同有生命一般,从盒中,缓缓地,飘散开来,瞬间,便将满堂的酒肉之气与脂粉俗香,都压了下去。

满堂的喧哗,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之前那株价值千金、气势逼人的赤金珊瑚树,在这套巧夺天工、雅致绝伦的‘小玩意儿’面前,竟莫名地,显得有些……

俗气了。

李守中那原本只是含笑的眼睛,此刻,也微微睁大,露出了真正感兴趣的神色。他站起身,向前走了两步,想要看得更清楚些。

他看着江耘,抚须问道:

“此物,名曰‘群芳谱’?好一个风雅的名字。”

“只是不知,江小友,你这谱中之‘群芳’,究竟,有何说法?”

江耘闻言,不慌不忙地,先是对着上首的贾母和李守中,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这才缓缓站直了身子。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从盒中,取出了那只瓶身雕刻着牡丹纹样、内里膏体呈淡粉色的水晶瓶。

他将此瓶,双手,呈向今日的寿星,王熙凤。

“回阁老的话,也回二奶奶的话。”

他的声音,清朗而沉稳,在寂静的正厅中,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学生不才,此谱,乃是为府中诸位姐妹、夫人,量身而制。”

“就如此瓶,”他说道,“学生为其命名为,‘凤仪牡丹’。”

“牡丹,乃花中之王,雍容华贵,百花之首。正合二奶奶您,执掌荣国府之中馈,仪冠群芳的尊贵身份。”

王熙凤听到这第一句,脸上的笑容,便已是抑制不住。

江耘继续道:

“其香,初闻,是牡丹那大气磅礴的富贵之气。

但若细品,便能察觉,其中还藏着一丝辛辣的丁香,以及一缕沉稳的檀木。正如二奶奶您,在外,是人人敬畏的‘凤辣子’,行事雷厉风行;在内,却有支撑阖府上下的‘风骨’,与安抚老祖宗的‘静气’。

此,方为‘凤仪’之真意。”

这番话,说得何等精妙!何等贴心!

他不仅夸了王熙凤的地位,更夸了她的能力,甚至,点出了她强硬外表下,那份不为人知的担当与辛劳!

王熙凤只觉得,江耘这番话,简直说到了她的心坎里。

她生平第一次,觉得有一个人,是真正“看懂”了她。她看着江耘,那双丹凤眼中,已是异彩连连。

【来源:王熙凤,情绪值+50】

江耘放下第一瓶,又取出了第二只瓶身更为清冷、内里膏体如月光般洁白的瓶子。

他的目光,转向了林黛玉。

“此香,名为‘潇湘竹露’。

取潇湘馆内,清晨凤尾森森之上的第一滴露水为意。

其香,前调是翠竹之清冽,中调是幽兰之孤高,尾调,则是若有若无的、一丝梅花的寒香。不入俗流,遗世独立。

学生以为,只有这般风骨,才堪堪,能配得上林姑娘。”

林黛玉听着,那颗七窍玲珑心,早已被这句“不入俗流,遗世独立”所击中。

她的眼圈微微一红,连忙低下头去,心中,却已是暖意融融。

【来源:林黛玉,情绪值+30】

随即,江耘又拿起了第三只瓶子。

“此香,名为‘蘅芜凝脂’。”

他的目光,望向了薛宝钗,

“取‘蘅芜苑’内,诸般异草凝炼而成。

其香,不与百花争艳,闻之只觉清雅温润,有静心安神之效。

正如宝姐姐您,看似不言不语,实则胸有丘壑,内秀其中。这,便是随和外表下的、真正的稳重。”

薛宝钗的脸上自然也有精彩之处。

【来源:薛宝钗,情绪值+20】

江耘又依次,为探春、湘云等人,都点出了相应的香名与寓意。

一时之间,满堂的女眷,无论是主子还是丫鬟,看向江耘的目光,都有些许的小小不同。

【来源:贾府众女眷,情绪值+60】

贾母在主位上,看着自己的孙女、外孙女们,个个都被夸得心花怒放,已是笑得合不拢嘴。

而角落里的薛蟠,则面如死灰。

他那座价值千金的珊瑚树,此刻,早已无人问津。

江耘将所有瓶子,一一介绍完毕,这才重新将它们放入锦盒,对着王熙凤,再次一揖。

“学生不才,以这园中‘群芳’之魂,凝为此谱。

今日,特借二奶奶寿宴,以敬献‘群芳之首’!”

这最后四个字,轻轻落下。

满堂先是陷入了一瞬间的寂静,随即,便是一片压抑不住的、由衷的赞叹声,从各处席间,如潮水般涌来。

王熙凤脸上的笑容,在这一刻,不再是之前那种应酬式的、热络的笑。

她先是微微一怔,

轻轻地,将那只专属于她的“凤仪牡丹”水晶瓶,从锦盒中,拿到了自己的面前。

她细细地端详着,用指尖,感受着瓶身的冰凉与精致,眼中的光彩,比头上的珠钗,还要明亮。

她抬起头,看向主位的贾母,声音里,是藏不住的欢喜与得意:

“老祖宗您瞧,还是宝玉和江小哥儿,最知道我的心意。”

贾母早已是笑得满脸褶子堆在了一起,连连点头:

“好,好!都是好孩子!”

【来源:王熙凤,情绪值+50】

【来源:林黛玉,情绪值+30】

【来源:薛宝钗,情绪值+20】

【来源:贾母,情绪值+25】

【来源:贾政,情绪值+15】

【来源:薛蟠,情绪值+50】

【来源:众宾客及丫鬟仆役,情绪值+60】

【当前总情绪值:908!】

寿宴散席后,宾客们陆续告辞。

贾政亲自,将那位身份最贵重的李守中大学士,送到荣庆堂的二门处。

李守中一路含笑,与贾政谈论着今日的诗文,直到将要分别时,他才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一般,脚步一顿。

他没有回头去看那个正被贾宝玉拉着说话的江耘,只是对着贾政,用一种看似随意的、闲聊的口吻,轻声问道:

“政公。”

“阁老有何吩咐?”贾政连忙恭敬地应道。

“你府上那位姓江的伴读……”

李守中抚了抚花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深思,

“我观其言谈、心性,皆非池中之物。仅仅做个伴读,怕是……有些屈才了。”

贾政听闻自己的贵客,竟对江耘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巨大的骄傲与欢喜,口中却谦虚道:

“阁老谬赞了。不过是乡野少年,侥幸读过几本书罢了。”

李守中闻言,却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老狐狸般的狡黠。

“说来,”他用一种更随意的语气说道,“老夫家中,也缺一个这般,能为我那顽劣孙儿开启心智的读书人。”

“你府上人才济济,不知政公……”

“可愿,割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