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朱辛庄北电校园
- 1978:我的电影时代
- 人懒觉大
- 2248字
- 2025-07-09 03:03:58
第二天上午,德胜门汽车总站。
“小嘎,你真不跟着我去啊?”
还是来时的自行车,只不过上回是陈兵接葛尤,这回是葛尤送陈兵。
“你这人,走就走,还往他人伤口撒盐!”
葛尤翻了个白眼,不久前他才被北电初试刷下来,如今朱辛庄正在举行专业复试,去了算怎么个事儿!
不一会儿,345路的黄河大通道来了,陈兵提提挎包,摸着裤袋,坏了!
一如当初,忘带钱!
“你身上带钱了么?”
说着他就上手掏,这回葛尤主动拿出了三毛五分钱,乐道:“我就知道你身上会忘带钱,都帮你记着呢!”
嘿,要不怎么说师爷体贴!
陈兵拍拍葛尤的肩膀,转身排队上车,在车门口冲着葛尤招手。
“不必想我,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定回来!”
葛尤下意识侧过耳朵聆听,大声问道:“什么?”
“下午就回来,还来这地儿接我!”
“哎,好!”
黄河大通道关上门走了,陈兵交了钱,司机上下打量着他,眼神里充满了关怀。
陈兵挠着头,跨过手风琴似的通道,来到车厢第二节,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着。
周一上午,从北京城内去往朱辛庄的人特别多,但陈兵观察了许久,并没有发现未来北电的新生。
今天是6月19日,北电进入到考生专业复试阶段,想来是特意从小西天安排了大巴车,专门接送考生。
78级学生从考试开始就备受文艺界大佬们的关注,这一届学生的成材率后来甚至成为了全世界电影人研究的典型。
发达国家的电影界都想复刻北电78级的教学盛况,但这种由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特别现象,就连后来的北电也无法复刻。
究其原因,陈兵也不敢究其原因,只想着后来的事情。
这一届学员深受明年那场关于电影语言方向讨论的荼毒,后来成为了除了不会讲故事,其他方面好像都各有所长的导演。
越往后就更差劲了,北电导演系里正儿八经的商业导演……正儿八经的导演都没几个!
到了2025年,王晶甚至公然在采访中提到,只有笨人才上电影学院,跟他学只要七天就够了,虽然他到现在不懂灯光……
再如大家的好朋友昆汀,电影学院是什么?看几百部电影就知道如何导演了。
黄河大通道一路向北,穿行了从郊区到农村的土路,在昌平城关停了车。
陈兵又走了十几分钟,终于看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招牌,电影的影甚至是二简字,由“井”和“彡”组成。
一如它的命运多舛。
说来也好笑,做为正儿八经的北电学生,他穿过来快两个月了才抵达这片校园。
工农兵学员就几十人,门卫小伙认识他,也不要任何手续,傻呵呵地跟他打招呼,谈笑风生就进去了。
校园内风景旖旎,四周用白杨树将内外隔开,教学楼和宿舍区相邻,在校园西面,周围种了许多的苹果树。
陈兵先上了教学楼,没找到人,又回到宿舍,三个月没住人,床上覆着一层尘。
只有老曾的床位是干净,但人呢?
一路走到操场,好不热闹,全国通过初试的考生都来了。
篮球架下,围了一圈的人,隔老远就听到有人高谈阔论,细一听像是在吟诗。
走近一瞧,一个跟他一样的大高个正举着手纸念,陈兵先环视了一眼。
都是未来的好苗子:顾长卫、霍建起、吴子牛、张会军、冯小宁、张军钊……
张军钊后来转型,《红蜘蛛》都看过吧,哎呀……
老谋子不在,他年龄超标,这会儿忙着找关系。
陈兵手举得高高的,打招呼道:
“皑鸽,你不是初试没过么,跑来朱辛庄专程吟诗?”
突如其来的问候打断了陈恺戈的吟唱,他有些尴尬,手定在了空中,举也不是,放也不是。
众人面面相觑,一脸不解。
“这人是谁,也是电影学院的考生?”
“皑鸽?是在叫陈恺戈?”
“陈恺戈初试没通过,难道他是扩招的名额来复试的!”
“那岂不是……”人群中炸开了锅,从小西天报考的考生再次掀起对于走后门的讨论。
李绍红站出来解围,对着众人介绍陈兵,急忙忙看向身旁的陈恺戈,他已趁机溜到了角落。
“别走啊,我看你吟诗吟得挺好的,今年考不进北电也没关系,明年接着考北大!”
陈恺戈吓得藏起了手纸,又往人少的地方跑了几步。
李绍红走了过来,“陈兵,你少说两句,上回他被他父亲好一顿教训,现在估计都害怕见着你!”
还有这回事儿?
陈兵挠着头,真心道:“我是真的觉得他念诗挺好的!”
不远处,曾唸平行色匆匆地四处张望,李绍红忽地露出微笑,招手道:“念平!”
“咦,你叫他叫得好亲密!”
曾唸平对着李绍红笑,注意到陈兵站在身旁,急忙上前拉住他,道:“别打岔了,快走!”
李绍红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翻了个白眼回到学生堆里。
“怎么了?”
“老师们正在议论短片的视听语言,白景盛老师,评论家张暖欣、李沱夫妇意见很多,郑主任让我出来看看你到了没有!”
会议室内热火朝天,既有北电老师、上级领导,还邀请了业内的电影评论员、理论家。
会议的批评声不断,曾唸平急得焦头烂额,一时没了主意,反问,“现在怎么办,我们该进去么?”
“等等,先听听。”
门外,陈兵不着急,拿出了写好的论文,边听边整理上衣。
“短片浪费经费就不提了,鼓励学生创作是好事,但你们学校为何会通过这种作品!”
“它的视听语言完全是宣扬新好莱坞的那一套东西,我们的电影应该引入新浪潮之父巴赞的理论,用长镜头理论对抗蒙太奇霸权,而不是去宣扬它!”
在讨论最热火朝天的时候,动辄就是“理论”、“霸权”……
猛然听到如此剧烈的抨击,曾唸平煞白了脸,伸手想拉住陈兵。
却见他左手握着文章,右手向前一推,昂头挺胸地步入会议室,曾唸平咬咬牙跟了进去。
“你们对巴赞理论存在误解,是狭隘的、片面的、孤立的,是典型的犯了本本主义!
“做为电影新浪潮之父,巴赞曾高度评价过好莱坞电影工业!”
会议室突然安静,陈兵举着文章掷地有声,与会的领导老师们都把目光投放在他身上。
王澜西坐在首座,瞪大双眼,他看清了文章封面,标题起得很大。
《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和本土化》
破折号副标题:《电影的发展困境,我们该如何与发达国家的电影“棋逢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