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凶宅之妖:死者皆面无血色!

我们知道,臭虫不仅吸血,还能传播疾病。古人对待它就像今人看待蟑螂一样,虽恨得牙根儿痒痒,却又不能将其彻底根除。所以便写出了不少离奇恐怖的故事,以提醒人们对其提高警惕、加强防控。这些故事中,尤以清代学者汤用中在《翼稗编》里的两则笔记为最。

第一则是江苏武进县的故事,其中讲了两个故事。据说当年武进县臭虫闹得非常厉害。先是当地有个衙役姓曹,家正好住在牢狱隔壁。“每二更,墙下辄见萤火一圈,飞入墙内”。曹某疑是鬼火,就用长杆追打,只见“应手堕地,散为千万点火星”。家人拿出火烛一照,竟是无数臭虫!不久在县西街一饭馆又发生了一件事,才真正揭开了臭虫来自哪里的奥秘。此时大牢里的囚犯每天夜里都被臭虫叮咬得不能安枕,痛痒不堪,叫苦连天。狱卒们觉得这样下去非闹暴动不可,便四下里寻找臭虫的来源。结果发现黎明时分,臭虫们“由狱门缝出,循墙如蚁,一线相属”,最后从阴沟爬进隔壁的饭馆里面去了。但狱卒们跑进饭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臭虫。等到“入夜验之”,才发现原来饭馆切肉的砧板有一道裂缝,砧板的“芯儿”早已被蛀空,臭虫白天就躲在里面,晚上再沿裂缝出来,跑到大牢去吸血。说起来,狱卒们平时也经常到这家饭馆吃肉喝酒,目睹此景,险些呕吐,强忍着熬到天明,等臭虫列队归来钻进砧板,立刻举火焚之,“臭闻数里”。

如果说武进县的臭虫只是恶心人的话,那么京城的臭虫可就真的能杀人了。

那么就让我们看看第二则《蜰虫杀人》的故事。却说“京师后门(7)某古寺,有客屋三楹,人居辄死,不知凡几人”,简单来说这就是一座凶宅。而那些死去的人,经过仵作检查,“无他异”,只是皮肤呈淡黄色,且面无血色。于是京师盛传此屋绝不可轻入。有几个胆子大的少年,打算进凶宅一探究竟,便结伙出地安门入古寺。他们进了屋子,席地而坐,将准备好的酒菜拿出吃喝,直到吃完也未发现屋子里有什么异状。待到半夜,大家都疲惫困倦之时,突然有一少年发现,自己“但觉口有出气无进气”,不禁大骇。当他跟其他同伴一说才发现,每个人竟都是如此,“久之益不可耐,大惊”,遂急忙跑到屋子外面。等他们点亮烛火,才发现“室之内外墙壁梁柱悉蜰虫布满,蠕动枕藉,如恒河沙数”。没错,如果刚才逃得慢了,恐怕就要被臭虫蜂拥而上吸血而亡了。

等逃到安全的地方,少年们狂跳的心脏才逐渐恢复平静。大家毕竟年值热血,觉得既然发现了凶宅的真相,就不应该放手不管,于是他们又结伴返回,回来时却发现屋子里空无一物。那么多的臭虫到底躲藏在哪里呢?一位少年突然发现了一口扣在地上的铜钟,他点亮烛火朝里面一看,顿时毛骨悚然——“蜰虫满焉”!这些臭虫“出入当钟钮处孔窍”,于是大伙儿用泥把那处孔窍封住,然后在铜钟外面覆满了柴火,举火焚之,“移时,震动有声,流血水数斛,臭不可闻”。此后这三间客屋里再也没有发生过死亡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