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感气

“大牛听说你找了新买卖去县里挣大钱,给大家伙讲讲一天能挣多少?”大鹏春风得意的开口,语中竟是带上了几分讥讽之色。

“卖一把子力气,挣不了多少。”卖冰算是秘密,也就自家人和马脸知道,冯常特意交代过马脸别心直口快给说了出去,所以村里人只知马脸这两日都跟着冯常进了县做买卖,个中细节就没几个知道了。

大鹏点起旱烟,吞云吐雾一口,说道:“那也可以了。”

冯常意外道:“还抽旱烟,你小子真翻身了?”

大鹏嘿嘿笑道:“这叫格调!县里老爷都这样,用不上多久我冯大鹏也是大户人家了,我媳妇和孩子都要跟了我享福嘞。”

冯常点头算是回应,然后想起了什么,说道,“大鹏你这驴子卖不卖得?”

“不卖不卖!这是我高价从市集上买的大宝贝,才养了没几天,怎么能就卖了你,我能不能发财可全靠它了。再说你家的钱都拿去娶寡妇过门了,怕是连缸里的米都见了底,还能有余钱买驴?”大鹏脸上带着股得意与傲气,还真有种县里老爷的欠揍劲。

前者可能是无意为之,冯常却当了回事儿:“狗娘养的冯大鹏,冯荷兰是我冯大牛光明正大娶进门的,论资排辈你也该叫声嫂嫂,马脸给你大牛哥抽他嘴巴子。”

都不等冯常招呼,马脸握住板车上盛汤的汤勺隔着半尺远跳上冯大鹏的驴车,照着后者脑袋上砸了好几下,边打边骂:“你个绿头巾!缩阳贼!”

旁有长辈看着,冯大鹏对马脸不能还手只能躲,连挨了好几下,愣是没见有人为自己发声,也知道这地待不下去了,驱着驴车奔走上了大道,自始至终都没道一声歉,只临走放下一句狠话:“龟崽子你给老子等着!”

马脸从驴车上跳了下来,远远的呸上一口,骂上一句:“谁是龟崽子,没卵子的怂包。”

冯大鹏让马脸打走了,村头的叔伯长辈都当成了笑谈,直呼冯常坏心眼多,但也没人真个说冯常的不是,是非对错外人都看在眼中。

如是刚才冯常亲自动手与冯大鹏互殴或对骂,这些长辈当化身和事佬既说双方的不是也劝双方不要朝心里去,但换了半大孩子上去打跑了冯大鹏,他们也会打心眼认为马脸骂得对,真是一个没卵子的怂包。

原地闲聊几句,骡车朝村里走。

冯常说道:“如果有下次,下手可要有个轻重缓急,如果大鹏的脑子让你打坏了,你要下了牢狱不说,他那一家子也没法过了。”

马脸坐在车架后面,抱怨说:“我就是看他不爽,大牛哥你是不知道,大鹏这几天可神气了,之前狗蛋几个老听我话,我都打算带他们几个发财,结果现在跟着大鹏混,一天到晚见不着他们的人儿,娘的!”

冯常道:“那便不带他们,我们闷声发大财。”

“就是不爽。”马脸撇了撇嘴,说道,“大牛哥你说大鹏这孙贼不能记了仇,喊上狗蛋几个趁我走夜路来打回去吧?”

“那你就跑,发了疯的跑来找你大牛哥,我家来了几个借宿的武人不是?我带他们去给你找回场子。”

“好。”

一大一小说了一路玩笑。

送马脸回了家,不多久,冯常也赶着骡子回了老宅。

此时,天色尚早。

院中,母亲王翠翠与冯荷兰坐着小板凳仔细洗着豆子,因着数量多,晚饭后这些豆子就会分三次入锅沸水蒸煮,次日清早再热上一次便能各个爆花入口软糯。

张阿俊占了家中唯一的一张藤椅,搁骡棚前晃啊晃,双目闭着,也不知是不是睡着了。这张藤椅是老冯亲手制的,如今倒是便宜了他。

卢俊义占了院中最广的一片,手中三尺青锋化作残影,舞着剑招。

玉珠、三妞在一旁看着,每次卢俊义收招,两个小家伙鼓掌喝彩,卢俊义也受用,好心的想要教两个小家伙几招把式,两丫头也是兴致勃勃,直言长大后要闯荡江湖、惩恶除奸,却被冯荷兰一句话打碎了江湖梦,理由是剑太锋利怕两孩子伤着,卢俊义只能作罢,玉珠、三妞不干了,可人小鬼大的两个又能敌过母老虎的淫威?被说上两句,见王翠翠也不庇护,齐刷刷哭着找墙角下的老黄狗诉苦去了。

黄狗:我?

却是未见方大同,该是在小屋陪着红豆逗焖刷宝,果不然,冯常牵着骡子进院的同一时间,方大同从屋里出来喊了王翠翠,红豆想要拉屎……王翠翠放下手中豆子,火急火燎进了屋,如今的红豆就是老冯家的财神爷,可要好生供着。

这几日,卢俊义四人也在冯家待的习惯,对冯常的称呼,也从一开始的贤郎,变成了冯大哥,冯荷兰地位水涨船高成了嫂嫂,莫名其妙多出三个弟弟一个妹妹。

见了冯常进门,卢俊义迎上前问了今日收获:“冯大哥今天生意可好?”

冯常说道:“托你的福,都卖光了。”

具体的收入一个没问一个也没说。

入个茅厕,冯常回了婚房。

妙珠道长赠予的感气法门,经了冯荷兰的解读,加上自己的理解,在几日的不懈努力下,冯常终于是看得懂了。

法门名《灵应篇》,分卷有二。

卷一教感气。

卷二教通灵(非鬼灵,而是天地之灵,某种自然界中独有的灵韵)。

早先,冯常做了白日梦,他其实是个不世出的天才!

得此机缘,当:

三息感气入体,三刻筑基圆满;

三日结丹成象,三旬元婴破茧;

一颗金丹吞入腹,九霄雷劫锻真骨;

自此我命由我不由天——任你仙尊临凡、天道枷锁,不过一剑斩之!

但?

读懂了《灵应篇》,他发现,这个世界的修仙或者说修行远不是前世仙侠网文中构造的那般……

首先,修行一途没有境界划分,看道行!

可以把修行看做一门职业,工作十年的老师傅肯定比刚入门的学徒经验雄厚,固然有天纵之才,也难如小说中一般越阶战斗、临场突破如吃饭喝水般简单。

《灵应篇》卷一所记载的感气,便是让普通人能认识并察觉到自然界中存在的天地之灵、自然灵韵。

卷二的通灵便是与这些天地之灵、自然灵韵产生联系,通俗点儿来讲就是刷好感度,提升自己与灵韵的亲和。

之所以说感气法门是修行的第一步,是因为所有的法门的施行都需要媒介,天地之灵、自然灵韵便是连接施术者和天地的线,道行再高法门再多的人,施法没了天地之灵、自然灵韵的帮助,与普通人也没甚区别。

冯常将之理解为,如果真存在一本《点石成金》的法门,就需要施术者调动金灵施法,方能成功。

施术法门如厨师的锅铲、焊工的喷枪,天地之灵、自然灵韵便如果肉蔬菜、燃气能源,少了它们的帮助,任你万般本事也做不出一份炒蛋、焊不出一滴鸡屎。

当然,这不是说天地之灵、自然灵韵是有意识的,它们是死物,就如空气、大海,任你取用,但偏偏是一切的法门的根本。

“所以这方世界的修行修外而不修内?也不能这么讲,我了解的还是太过片面。如果有机会再见到妙珠道长或是其他高人,再向他们请教好了。”

冯常坐在床上,进入老树盘根。

心中默念口诀,按照《灵应篇》的方式进入修行。

他有预感,就快了,只差一个契机!他便能完成第一阶段的感气,真正看到这个世界的不同寻常。

随着冯常入定,

老宅范围内仿佛发生了某种未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