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序
- 绿皮火车:一直在路上
- 周云蓬
- 1683字
- 2025-07-01 14:16:49
转眼《绿皮火车》已经出版好多年了。当初写《绿皮火车》的情景,隔着岁月回望如镜花水月。
这本书源自为某报纸的副刊写的一篇小文章,后来没有被采纳。恰好韩寒要出一本杂志,名字叫《独唱团》。经朋友推荐,就发给了他。没想到他很看重这篇小文。不但采用,还将它列为篇首。他给我写了一封亲笔信,表达谢意,温文尔雅大有古人之风。
后来借着这股东风,集结了若干文章,做成了一本书,名为《绿皮火车》。大概快成为畅销书了。
时过境迁,如今又要修订再版。尽管动车高铁早已取代了绿皮火车,速度越来越快。那种能随时打开车窗,站台上买烧鸡,买劣质白酒,来不及找零钱的时代,如白驹过隙,一骑绝尘。我还是希望绿皮火车继续开下去。
如今高铁上没有了邂逅和故事。大家都埋头刷短视频,偶有熊孩子奔跑打闹。人们脸上写着无可奈何或麻木不仁,无论去哪儿旅行,只不过是换个地方上网罢了,车窗外一闪而逝的雪山草原仅仅用来拍照打卡发朋友圈。要是你胆敢主动跟同座的人搭讪,人家会以为你是骗子或者精神不正常。
当年,我因为失恋,坐上绿皮火车,从北京出走银川,又去了兰州、西宁、哈尔盖、格尔木、那曲,一直到拉萨。写了《不会说话的爱情》,自我疗愈,自我放逐。可否治愈,不得而知。倒是留下了这首歌,无数个现场,唱得痴男怨女伤心欲绝。
“期待更美的人到来,期待更好的人到来。期待我们的灵魂附体它重新回来。”
今年我已经五十四岁了,据说头发也花白了。故事不断翻篇,朋友聚了又散。
时间这列透明的火车,载着我向前,不舍昼夜。
终点当然是死亡。
所以希望它还是磨磨蹭蹭地慢点开。
欢迎晚点,鼓励延误。
前方还有什么故事?什么人?依然忐忑,满怀期待。
我现在在京都,每天早上被附近佛光寺的晨钟唤醒。
读书基本上是重读,如老牛反刍,刚刚还在读《水浒传》和《金瓶梅》。
这两本书也可以看作一本书。武松西门庆潘金莲王婆蔡京梁中书等等,两本书里都重复地出现过。一帮强盗和一群荡妇,走向晦暗的地平线,构成没落时代的遥远背景。大乱将至,好人凋零。生灵涂炭,人鬼莫辨。
两本书参照着读,别有一番滋味。我喜欢这种纵横捭阖的读书方式。由一本书到另一本书,曲径通幽,环环相扣。本来世界就是个大迷宫。
此刻坐在清晨的阳台上,抚今追昔,写这篇序言。人类的旅行者一号,已经飞到太阳系边缘了。上面有中国的古琴曲流水。从旅行者一号,回望地球拍的照片,地球只是个遥远模糊的蓝色光点。然后我就在这个小蓝点上写着,想着。
天上有乌鸦嘎嘎地叫。据说,一休和尚就是听京都的乌鸦叫,开悟的。
我虽已天命之年,却依然懵懂。有时候还会蠢蠢欲动一点春心,忘记自己已到“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年纪了。
可能我这种情况,更不容易自知。因为看不见自己的容颜,会错以为自己还年轻呢?
如果马斯克那个人脑接口能实现,让盲人重见光明,如果突然能看见自己了,我估计会吓一跳。我这衰朽的老丑模样!还敢上台演出,太没自知之明了。
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到底好不好?好不好,生活都要继续下去。姑且顺其自然吧。
感谢“无有定论Unending”的负责人李洁,是她促成了这本书的再版。
感谢果麦文化达成了这本书的再版。
感谢老朋友巫昂,是她一再从中撮合,据她说,还要把《绿皮火车》改编成剧本,搬上荧幕呢。
感谢我的经纪人大泳,最近坐飞机和高铁,东游西逛,都是他安排购票,并且报销路上衣食住行的费用。
感谢生活助理青尼拉姆,她经常协助我各地巡演和旅行;还有在海外的助理小朱,陪我在异国他乡购物、逛街。
感谢老妈妈,八十多了,住在大理,身心健康,让我无后顾之忧。
感谢导盲犬熊熊,在大理享受退休生活,让我还有所牵挂。
感谢曾经给《绿皮火车》写序的老罗,他的“真还传”,依然引领时代风口浪尖。
感谢这些年陪伴我的朋友们,永远难忘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时间的列车继续向前,大家请别先下车。
让我们一直到终点。
茶水沏上,烧鸡啃着。
故事讲着,小曲儿唱着,春梦做着。
天天有段子,奔向元宇宙。
等下车的那一刻,我们要自豪地挥手告别,我们曾经一起虚度了好年华,糟蹋了好青春。
曾经年轻,曾经热泪盈眶,但愿人长久。最后,为了风烛残年的幸福,有尊严地活着,为了上述的亲友的爱,第一百次地决心戒酒。
2024年9月28日 晨
周云蓬 写于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