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她没来上课

早上七点,林晏醒了。

闹钟没响。他的生物钟早就被高强度的学习与打工训练得精准无误。窗外天光透过破旧玻璃洒进来,光斑落在他床边的墙壁上,墙上贴着一张旧日历,上头的数字被圈了好几圈,像是从混乱中勾勒出的某种秩序。

他起床、洗漱、把饭桶收好放进橱柜。今天他没有课,也没排班。之所以还要去学校,是因为那条短信。

那条没有署名、没有来源、只有一句话的短信。

“她回来了。你最好别去找她。”

“她”,指的是宋琬。

林晏记得这个名字,不只是因为她失踪了六天,而是因为她失踪前一晚,曾发过一条朋友圈,配图是一页残破的古籍,配字则是奇怪的两句话:

“无声之局,无子之棋。她们从伞下来,我向风中走。”

朋友圈发出后不到十分钟就被删除。他当时截了图,也发给了班里几个认识她的同学。大家都说可能是她文学病发作,但第二天,她就没来上课。

第三天,班主任出面说宋琬“请了长假”。

第四天起,她的社交账号全部清空,头像变成默认系统图标。

林晏觉得不对劲。

他不认识宋琬,两人甚至没说过话。但在那张配图的残破古籍里,他认出了一个标记。

那个印记,他在“镜之书”的第五个条目里记录过——“鸢图印”。

那是两年前一次图书馆打工时,他在B区馆藏封闭室中偶然看见的一本明代古籍残页,上头有相同的鸢形水印。

那次事件后不久,整个封闭室“因安全隐患”关闭,馆员调离,资料转移。

林晏总觉得,那一页古籍、那次封闭,还有那个水印,都不是偶然。

而现在,宋琬的朋友圈,却放出了相同的印记。

她,或许知道些什么。

也或许,被什么盯上了。

他今天必须去学校。

早上九点三十二分,林晏站在江城第七中学旧校区的大门口。

他不是这所学校的在册学生。他的学籍在前年因“自动退学”被注销,原因写的是“连续缺考”。

其实,他没有缺考。

那年,他的父亲车祸身亡,母亲精神崩溃,住进了护理院。他没有经济来源,连续打了三份工,身体极度虚弱,差点猝死。高二期末,他一次考试也没去。

学校没有等待他。也没问为什么。

他没有资格回来。但他来了。

校门口的保安不认识他,他就说自己是家长,进来看孩子忘带的资料。保安打量他几眼,见他衣服干净、神情自若,也没多管。

校园的老教学楼早就闲置,只有教学楼B区还在用。他顺着楼梯上到三楼,那里是高三复读班。

林晏没有敲门,而是站在走廊尽头的窗台边,背对教室。他的眼角刚好能看见教室里的一角。

今天是周三,第三节课是语文课。

讲台上的老师他认得,是方睿,教文学批评出身,讲课常常扯些哲学概念,学生们评价是“比作文题还难懂”。

他看见方睿在讲什么,比划着手势,还在黑板上写了两个词:“认知错位”与“隐喻式沉默”。

他又看向教室的倒数第三排靠窗的位置。

空的。

宋琬的座位空着。

但,整间教室的气氛却有些不对。

林晏盯着学生们的背影——每个人都在听课,但坐姿太过笔直,像是在等待谁的检查。

他等了几分钟,直到课间铃响。

教室里有女生笑着站起来、聊天、拿水,但他注意到有几个男生一直盯着那个空位,低声交谈,然后一起看向门口。

他们在等人回来,或者——等人确认回来。

林晏悄悄退下楼,走进图书馆旧楼。

这栋楼已经部分封锁,一楼还有开放阅览区,但二楼三楼早就被封起来。他顺着楼侧的小道走到三楼平台,这里有一扇旧窗,从外面可以看到图书馆二楼的内部走廊。

他在窗台等了十分钟。

果然,宋琬出现了。

她穿着白衬衫,黑裙,长发挽起,脚步轻缓,像是怕惊动什么。

她身边没有人。

她走得很慢,但动作有种诡异的“对称性”,像是每走一步都经过精确计算——左脚、右脚、停顿、摆臂,再迈步。

林晏皱眉。

这不是正常人的走路方式,更像是在“模仿走路”。

或者说——是某种“复制”。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只一次性耳机,接入手机,打开录音。

但此刻,宋琬忽然停住了脚步。

她站在一扇玻璃柜前,镜面正对他藏身的窗台。

林晏猛地低头。

半秒后,他再抬头,却发现宋琬没有动。

但她的嘴,慢慢张开,像是在说话。

林晏看不清唇语,但看见她手指抬起,轻轻指向他这边。

他转身下楼,脚步飞快。

不是害怕,是本能。

她不该知道他在这。窗台角度极隐蔽,不可能被看见。除非她提前就知道他在。

或者她,看见了别的什么。

他一口气跑出图书馆旧楼,站在大操场边,背心已经被冷汗浸湿。

风吹过来,操场旗帜啪地响了一声。他抬头,看见国旗在阳光下猎猎作响。

而身后的图书馆楼,所有的窗户都静静闭着。

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

林晏深吸口气,慢慢掏出手机,在镜之书中写下:

镜-29

地点:七中图书馆旧楼二层

事件:疑似“复制性行为”观察者,宋琬行为异常,动作镜像化,判断其或受催眠、控制或非原体

现象描述:与三年前404架事件、2021年深夜自习室“同步读书者”事件行为类似

暂未接触,计划观察24小时

他写完这段记录,心跳仍未恢复。

现在他确定了:

六天前的宋琬已经“消失”。

今天的宋琬,也许不是她。

又或许,是带着某种“他人给她的目的”回来的。

林晏低声说了一句:

“这是……另一场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