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苗疆事务(二)

李卫缓缓站起身,双手作揖,微微低头,行了一个标准的臣子之礼,动作间透露出他对礼节的严谨恪守。他刚准备开口,陈述自己前来觐见的要事,却被弘昀那清冷而直接的话语打断。

“以后就坐着回话,别浪费时间,站着影响大家的视线。”弘昀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目光从案头的文书上抬起,淡淡地扫过李卫,仿佛是在传达一种无声的训诫。

李卫闻言,脸上闪过一丝错愕与尴尬,他没想到弘昀会如此直接地提出这样的要求。但随即,他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嘴角勾起一抹勉强的笑容,恭敬地回答道:“臣遵命。”

在说这句话的同时,李卫轻轻地将自己的身体重新落回座位,动作中带着几分谨慎与小心,生怕再触怒这位年轻而果决的君主。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弘昀决策的顺从,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与困惑。毕竟,在传统的朝堂礼仪中,臣子向君主行礼并站立回话被视为一种基本的尊重与敬意,而今这一规矩却被弘昀以一种近乎随意的方式打破,这让他心中难免生出几分感慨。

然而,尽管心中有所波澜,李卫还是选择将这份情绪深埋心底,毕竟,作为臣子,他的首要职责便是服从君主的命令,为国家尽忠职守。于是,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准备继续向弘昀汇报自己的看法。

李卫深吸一口气,眼神坚定,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与坚持:“臣有不同看法,苗疆之事确实耗费无数钱粮,但改土归流并非我大清独创,历朝历代对这些偏远地区都有所行动,实施过类似的政策。恕臣直言,就连大清入关前的龙兴之地,也曾是大明改土归流的半成品。想我太祖皇帝在未一统辽东之时,尚且需要在大事上请示李成梁,可见改土归流之难,非一日之功。正因如此,历朝历代不懈努力,方有今日我大清之广袤版图。”

他微微一顿,见弘昀并未因他的直言不讳而生气,反而面露沉思,心中稍安,于是继续道:“苗疆之事,错综复杂,根深蒂固,绝非数日之功所能毕其功于一役。中途遭遇波折,实属正常。而那些反对改土归流之人,未必都是出于为朝廷考虑的立场。臣斗胆揣测,他们之中,不乏有人心怀叵测,其目的并不单纯在于改土归流本身,或是局限于苗疆一地,而是企图借此机会,对先帝推行的新政进行全面否定。”

李卫说到这里,语气更加恳切,眼神中闪烁着对朝廷大局的深深忧虑:“臣以为,改土归流乃是国家长治久安之策,虽短期内或许耗费巨大,但长远来看,对于巩固边疆、促进民族融合、增强国家凝聚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臣恳请殿下能够坚持既定政策,不为眼前之困难所动摇,更不为宵小之徒所蛊惑。”

弘昀又将目光望向鄂尔泰,鄂尔泰吸取李卫的教训就坐着回话说:“臣附议,苗疆之事演变如此实在是哈元生与董芳两位将领因意见不合而致。”

弘昀听罢,目光深邃,似乎在仔细权衡李卫以及鄂尔泰所言的利弊。片刻之后,他缓缓点头,声音沉稳而有力:“李卫所言,甚合朕意。改土归流之事,关乎国家大局,不容有失。下诏将张昭、元展成、董芳等,以玩忽职守、贻误军机罪革职拿问,命湖广总督张广泗为七省经略,统一指挥作战。改土归流绝不改变。”

他微微一顿,语气更加严厉:“对于那些首恶分子,诸如包利、于乌糯箐之辈,无论他们有何委屈,有何狡辩的理由,都绝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坚决剿杀,以儆效尤!”弘昀说到这里,拳头不自觉地紧握,仿佛要将心中的决心传递给每一个人。

随即,他的语气又转而柔和了一些,但依旧坚定:“至于其他的土司,我们可以采取安抚的策略。但记住,安抚并不意味着纵容。我们不必允诺他们继续担任土司之职,而是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他们可以参与到朝廷对当地的管辖中来。让他们在府衙以及其他衙门中任职,共同治理这片土地。”

弘昀的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我们还可以考虑,共同组建一个会议机制,让这些土司们能够参政议政。这样一来,他们既能感受到朝廷的恩泽,又能为苗疆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此,方能真正实现边疆的长治久安。”

弘昀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语气坚定而有力:“那些苗民,凡降者不杀,以示朝廷之仁德;然若有作奸犯科之徒,必当按律严惩,绝不姑息。朕更设重奖,以鼓励举报,让恶行无处遁形。此外,朕要求尔等务必做到‘无山不上,无林不搜,无洞不进’,彻底清除隐患。同时,要灵活运用‘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等策略,分化敌人,削弱其力量。”

他顿了一顿,目光扫过张廷玉等三人,语气中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决绝:“对于那些罪大恶极之徒,朕绝不手软,必当坚决除之;而对于那些罪行较轻者,则可酌情宽恕,以彰显朝廷之宽宏。朕要根据他们的坦白与认罪情况,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分化瓦解其队伍,彻底孤立匪首,从而减少阻力和牺牲,将伤亡损失降至最低。”

张廷玉等三人闻言,面露凝重之色,随即站起身来,齐声答道:“遵旨!”声音坚定而有力,透露出对弘昀决策的认同和支持。

弘昀微微颔首,目光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随即语气冷冷地说道:“你们去向朝中之人传递朕的旨意,对于苗疆事务的支持与否,将作为衡量他们是否忠诚于朕和大清的标准。若有胆敢继续鼓吹放弃苗疆者,一律流放边疆,以示惩戒。”

说到这里,弘昀的语气微微一顿,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深邃:“此外,朕命令吏部,从候补的进士中选拔精明能干之人,前往苗疆已经平定的地方任职。对于那些较为繁华的村落,可以合并改为镇,设立镇令一职,负责当地的民生治理。三年一考,以观其政绩。此举既有利于加强对那些百姓的管理,也有助于朝廷对苗疆地区的进一步掌控。”

张廷玉等三人闻言,再次齐声答道:“臣等定当遵旨行事,不负陛下厚望!”言罢,三人相视一笑,转身离去,心中充满了对弘昀决策的敬佩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