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玉碎谜踪 血色归途

东方鱼肚白被染成猩红,姜云纾抱着昏迷的裴砚舟,在残军簇拥下疾驰向京城。马队扬起的泥浆溅满她的战甲,怀中半卷残诏在颠簸中摩擦着皮肤,提醒着她未竟的使命。身后追兵的马蹄声越来越近,箭矢不时擦着车辕飞过,青萝挥剑格挡时,发丝被削落几缕。

“夫人!西北军营的密探传来急报!“墨影纵马靠近,脸上带着惊惶,“宁王已控制京城九门,小皇帝被困宫中,朝中半数大臣倒戈!“话音未落,前方山道突然响起号角声,数百名身着黑甲的骑兵从两侧杀出,领头之人赫然是宁王的亲卫统领。

姜云纾将裴砚舟托付给青萝,抄起长弓搭箭。弓弦震颤间,利箭穿透敌军战马咽喉,受惊的马匹嘶鸣着冲入敌阵,瞬间打乱对方阵型。她趁机调转马头,朝山间小路奔去。暴雨冲刷着陡峭的崖壁,泥泞的道路让马匹频频打滑,身后追兵却如附骨之疽紧追不舍。

夜色降临时,众人躲进一处废弃的破庙。姜云纾撕开裙摆为裴砚舟包扎伤口,烛光下,他胸口的剑伤翻卷如狰狞的唇,高烧让他呓语不断:“玉玺...别让他们...拿到...“青萝捧着水囊的手在发抖:“夫人,国公的伤口开始化脓了,再不想办法...“

突然,破庙外传来枯枝断裂声。姜云纾示意众人噤声,屏息贴墙而立。月光透过残破的窗棂,照见三道黑影翻墙而入,其中一人腰间晃动的莲花纹玉佩,与宁王生母的徽记如出一辙。她握紧短刃,待黑影靠近时突然暴起,刀锋直取对方咽喉。

“是自己人!“黑影匆忙闪避,掀开面巾露出苍老面容,竟是姜府多年的老管家。老人喘着粗气,从怀中掏出用油纸包裹的物件:“小姐,老奴拼死从宁王手中抢回了这个...“展开油纸,赫然是半块刻着缺口的传国玉玺,断裂处还沾着暗红血迹。

姜云纾的泪水夺眶而出。她终于明白父亲信中“一分为二“的深意——原来真正的玉玺早已被分成两块,分别藏于姜家祠堂与皇宫密室,而她之前找到的,不过是混淆视听的赝品。老管家咳嗽着吐出鲜血:“宁王...他要在明日正午,用传国玉玺在太庙登基...“

话音未落,破庙外突然亮起火把。宁王的声音混着风雨传来:“姜姑娘,何必东躲西藏?交出玉玺,本王可饶裴砚舟一命!“姜云纾将两块玉玺紧紧护在怀中,转头望向昏迷的丈夫。月光落在他苍白的脸上,她想起初见时他执剑而立的英姿,想起无数个并肩作战的夜晚。

“墨影,你带国公和青萝从密道走。“她将半卷残诏塞进墨影手中,“去联络忠勇之士,明日正午在太庙会合。“墨影正要反驳,却被她眼中的决绝震慑:“我来引开追兵。记住,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护好国公!“

暴雨中,姜云纾孤身骑马冲向相反方向。身后箭矢如雨,她凭借着对山路的熟悉,在悬崖边辗转腾挪。当宁王的亲卫统领终于将她逼至绝境时,她勒马立于悬崖边缘,手中长剑直指苍穹:“赵承煦,你以为有了玉玺就能称帝?天下百姓岂会容你这等乱臣贼子!“

统领狞笑一声,挥刀砍来。千钧一发之际,姜云纾突然弃剑,双手紧握两块玉玺奋力相撞。清脆的碎裂声中,传国玉玺化作齑粉,随风消散在雨幕中。统领和追兵们目瞪口呆,姜云纾趁机策马跃入旁边的溪流,湍急的水流瞬间将她吞没。

当她在下游被渔民救起时,已是次日清晨。浑身湿透的她顾不上取暖,向最近的城池奔去。城中百姓议论纷纷,都说宁王在太庙登基时,供桌上的玉玺突然碎裂,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姜云纾心中一震,知道这是墨影等人成功潜入太庙,破坏了宁王的阴谋。

她终于在城郊的临时军营找到裴砚舟。他刚从昏迷中醒来,看到完好无损的姜云纾,挣扎着要起身:“你疯了?玉玺是...“姜云纾按住他的肩膀,将脸埋进他怀中:“砚舟,真正的传国玉玺从来不在金石之上,而在百姓心中。只要我们还在,这江山就不会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