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词汇,过去我们常常称它为生闷气。
当大家在谈到“内耗”时,“敏感”一词常常也会伴随其左右。在大家都下意识把内耗认为是一个贬义词时,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时,我却觉得它独具魅力。
我相信每一个内耗敏感的人,都会喜欢大自然。当我们抬头望向天空,我们会看见阳光透过云层,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毯子。低头赶路时会感受到风吹过树叶停留在耳畔的呼呼声,此刻我孤身一人坐在公园里的草坪上,望着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感受着周围人来人往,好似自己置身事外却又身陷其中。我想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旁人或许会忙于赶路而忽略它,而我可以注意到、感受到并且享受着它所带来的宁静。
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很是内耗,由于不明白得太多,因此工作时常常需要向前辈请教,但无奈由于自己并不善于交际,因此请教时,时常会遭受一些冷眼亦或者是嘲笑,常常会因为觉得别人讨厌我而异常焦虑。身边的朋友常会对我说:“自己最重要,不要去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些道理我都明白,但是由于不是自己悟到的,往往很难知行合一。直到有一天我在书桌前找到了答案,那是一个笔记本,我曾在笔记本上写一下了一行字——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坐在书桌前准备写下今日份的思考,在寻找我的笔记本时,在无意间翻开的一页,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写下了这句话,此刻我的心就像被一块胶纸封住,不能转动,脑袋里像正厅里断了发条的钟,止步不前。从此,我与“内耗”说了再见。我们大家要记住,我们怎么待人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该越界去管别人的事。同理,别人如何待我们那是他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我们做好我们自己不好吗。
人的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不求功成名就,但求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心理学中将“内耗”称之为“高敏感”。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很好,因为我们善于自我教育,而人生最大的教育恰恰就是自我的教育。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最开始书写的是我们老师和父母,而后成年了我们就是这张纸的主人。大家别忘了,这张纸以后还会影响至我们的孩子,因此它实在是重要。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将不好的事情仔细回忆,并且分析自身内耗的根源是在那,别人又是出于什么动机让你内耗的。仔细想明白这两点,我想这些痛苦就会离你而去。接受它然后改变它,做一个有傲骨的人。不因他人陷在原地,自己大胆往前走。
当我们不再追问:“别人眼中的我是否完整,镜中人才开始长出血肉”。生命是一场不断做减法的过程,减去他人期待的树枝,削掉自我怀疑的枝蔓,最终裸露的核,不过一句我在疼痛处种满了玫瑰,我允许它独自绽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