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食堂

提示音响起的瞬间,林真吓得差点把手机扔出去,环顾四周,其他同学似乎毫无察觉,依旧在神色如常地谈笑、打饭。

就在神秘声音结束的刹那,头顶的灯突然闪烁不止,明暗交替,闪得林真头晕。

索性闭上了眼睛,就这样过了大约三十秒后,电子合成音再次响起。

【叮——倒计时开始】

林真下意识睁开双眼,只见头顶灯光蓦地变成苍白色,周围是一片浓稠的黑雾,只能看见自选菜这边的几支队伍。

令人惊异的是,她刚刚还站在队伍中段准备拿餐具,现在居然被“瞬移”到了队伍的最后一个。记忆中,后面应该还有许多下课后陆续赶来的学生,但是现在,她的身后被黑雾环绕。

虽然不知道接触黑雾会怎么样,但直觉告诉她,那很危险。

此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铁锈味,其中还混杂着若有若无的焦糊味。

林真观察了一番周围的环境。

原本嘈杂的声音变得模糊不清,像隔着一层水。食堂墙壁上贴着的“珍惜粮食,远离浪费”的标语显得过于鲜艳血红,甚至有些刺眼。更恐怖的是,她隐约看到保温柜中部分不锈钢方盆里的食物似乎……在缓慢地蠕动,散发着不易察觉的类似霉菌的微光?空气中也弥漫着一丝若有似无的类似化学试剂的怪味。

眼前排队的同学依旧在移动,但他们的动作僵硬、机械,如同提线木偶。一位刚打完饭的男生端着餐盘回身走过,在惨白灯光的照射下,林真才发现他的五官像是被劣质橡皮擦用力擦除过——面部崎岖不平,只剩下三个黑洞洞的窟窿,勉强可以看作是一双抽象的眼睛,和一张嘴。

在林真的怵然注视下,那个已经不能称之为人的男生端着饭,肢体僵硬地走进了黑雾中。

林真又低头看了看手机,此时的屏幕变成了一个简洁的界面:

中央是一个30分钟的倒计时“00:29:59”,数字正不断变化。

左上角是一个眼睛形状的图标,标注着“洞察之眼”(剩余次数:5)。

右上角是白色能量条,上面标着(0/100)。

下方是一个扫描框,提示“扫描食物获取信息”。

此时合成音再次响起:

【提示:1.食堂内部分食物已被“污染”,食用污染食物将扣除用户50%食物本身的能量值并加速倒计时。】

【提示:2.安全食物可以提供能量,不同食物的能量值不同。不得重复食用同种食物。】

【提示:3.使用“洞察之眼”可短暂(10秒)标记出当前扫描框内随机一份食物的真实状态(安全/污染)及能量值(仅一次扫描机会)。】

【提示:4.你只有五次“洞察之眼”的使用机会。】

【提示:5.游戏过程中能量条低于0,判定失败,即刻抹杀。】

一长串的电子音播报戛然而止,林真呆在原地。

“失败”、“抹杀”,这些恐怖的字眼正冲击着一个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的认知。

额头上冰凉的汗滑到下巴,她抬手抹了一把,指尖粘腻腻的。

食堂的喧闹糊成一团背景音,像隔了层毛玻璃。

胃还揪着,腿肚子发软。

但没时间哭。

横竖都是死,不如赌一把。

她吸了下鼻子,把手机攥得更紧些。

屏幕的光映在眼底,猩红跳动:

“00:27:15”

队伍前进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儿林真就拿到了餐盘和餐具,即将排到玻璃保温柜边上打饭。

为了更好地观察情况,林真挪动脚步微微走出队伍些许。

菜色的陈列很有规律,最靠近林真这边的是米饭、面条等主食,再过去依次是肉菜、素菜和汤类。

一偏头看到队伍转角处的同学打好了一份炒饭和鸡腿,正端着饭走向黑雾。餐盘中的炒饭是一坨黏糊的白米饭,饭粒间零星夹杂着几块火腿粒和蛋块。

林真赶紧举起手机,对着那盘炒饭扫描。

界面显示,【“扬州炒饭”,状态:安全,能量值:35】

林真稍微松了口气,也打了一份同样的炒饭。虽然理智告诉她,在这样诡异的环境中吃来源不明的食物显然不是稳妥的事,但她忍着心头翻涌的恐惧与恶心,埋头大口吞咽起来。

当最后一块米团吞咽入腹,屏幕上的能量条瞬间涨到35。

看来安全食物的能量值是固定的?

此时队伍挪动到了肉菜区,看着刚刚被同学取用过的方盆中的鸡腿,林真犹豫了一下还是使用了第二次“洞察之眼”。

【“红烧鸡腿”,状态:污染,能量值:20】

是“污染”食物,误食会扣除10点能量值!

林真吓得一哆嗦,庆幸自己没有贸然拿鸡腿。

至此,林真已经使用了两次“洞察之眼”,现在只剩下三次使用机会。

但是距离达到目标还差65能量值。

望着眼前琳琅满目的菜色,林真陷入了沉思。

她不是食品相关专业,不清楚每份餐食的大致热量,眼下只能根据生活经验来推理。按照常理来说,肉菜一般比素菜更管饱,也就是能够给人体提供更多能量。因此,接下来的三次扫描机会主要针对肉菜。

屏幕上的时间正一分一秒过去。

此刻,倒计时刷新在“00:16:49”。

时间紧迫,现在目标已经锁定在了肉菜当中,而剩下未知状态的肉菜还有五种。

只能赌一把了。

她赶紧使用了一次“洞察之眼”,手机扫过红烧排骨的餐盘,被标记为安全,能量40。

她立刻去打了一份排骨,囫囵吃掉,能量条也随之涨到75。

林真感觉胜利在望——只差25点能量值,如果顺利,再吃一道肉菜就可以达成目标了。

剩下的四道肉菜分别是“椒盐小酥肉”、“土豆牛肉”、“清蒸鱼”和“可乐鸡翅”。

她看中了清蒸鱼,使用了第四次“洞察之眼”。

扫描框已经辨识到“清蒸鱼”,但扫描结果却迟迟不显示。

就在林真急得想再次重启手机时,结果终于慢悠悠地加载出来了——【“清蒸鱼”,状态:未知,能量值:60】。

什么?还有“未知”状态!

林真此时感觉自己被耍的心从未如此强烈,这破app想要自己的命不如给个痛快,何必这样折磨她。

就在她暗暗腹诽的同时,那个电子合成音又在脑中炸响。

【同一种类食物的状态并非固定。其安全概率与当前食堂该食物的被取用比例有关。你需要自行计算并承担风险。】

林真懵了,刚考完试又要做题?这是“生活中的数学”?

根据app的提示,林真快速在大脑中检索概率的相关知识。

概率和比例在初三首次出现,此时只是大致了解相关概念,在考试中也多为选择填空出现,基本上是送分题。到了高中阶段,概率又和排列组合结合考查。针对此类题型,一般只需要掌握相关例题,就可以针对性地运用套路来解题,性价比很高。

然而,面对眼前这种情况,中学知识显然无法解决。

林真注意到,食堂的每个打饭窗口上方,都有一块很小的、不易察觉的显示屏,上面不时滚动着一些数据。

她定睛一看,其中一个窗口显示:“红烧鸡腿:已取用份数53/总份数120”。另一个窗口,“清蒸鱼:已取用份数35/总份数100”。其他窗口也有类似的数据显示。

合成音的话跃入脑海——

【安全概率与当前食堂该食物的被取用比例有关】

灵感如电光闪过,这个“被取用比例”不就是某种“抽样”吗!

如果把食堂里所有同种食物看作一个“总体”,被同学取走的那些就是“样本”。

app似乎在暗示:一份食物安全的概率,等于当前该食物剩下或者被取走的比例!

但是,究竟是剩余比例还是被取走的比例呢?

先前,林真使用三次“洞察之眼”分别获知了“扬州炒饭”、“红烧鸡腿”和“红烧排骨”的状态和能量值。

在这期间,取用这些食物的同学只有寥寥几人,林真决定就以这三个菜为例,确定安全概率与哪个比例有关。

首先是“扬州炒饭”,之前扫描的状态为“安全”,此时显示屏上滚动的数据是“已取用份数22/总份数60”,那么已取用比例就是22/60=11/30。

其次是“红烧鸡腿”,因为扫描框显示“污染”而未食用的食物,显示屏上实时更新“已取用份数53/总份数120”,已取用比例为53/120。

最后是“红烧排骨”,状态为“安全”,显示“已取用份数41/总份数100”,已取用比例为41/100。

经过简单计算这三个样本的已取用比例,林真发现,比例越小,状态越可能“安全”。

换言之,就是剩余比例越大,安全性越高。

这样一来,app暗示的安全概率应当是食物剩余的比例,当比例低于某个特定的值时,食物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而“未知”状态可能正暗示食物的取用比例已经极限接近这个特定值了。

想到这里,林真开始慌乱起来,“清蒸鱼”的状态为“未知”,虽然能量值很高但她不想冒险,万一倒扣30和直接宣判死刑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现在她只剩最后一次“洞察之眼”,未被扫描过的肉菜还有“椒盐小酥肉”、“土豆牛肉”和“可乐鸡翅”。

显示屏上一一滚动着这三个菜的实时情况——

“椒盐小酥肉:已取用份数57/总份数150”。

“土豆牛肉:已取用份数64/总份数100”。

“可乐鸡翅:已取用份数42/总份数120”。

根据刚才推理的信息——取用比例越小,剩余比例越大,食物安全的概率越大。

林真决定选择三者中取用比例最小的可乐鸡翅进行最后一次“洞察之眼”的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