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海棠春

暮春的雨丝缠着海棠香气渗入窗棂时,李念殊正对着鎏金缠枝牡丹纹铜镜将最后一支金镶玉步摇插入鬓间。镜中人柳叶眉下嵌着双秋水眸,唇上胭脂是特意用西府海棠花瓣与蜂蜡调制的颜色,映着窗外将谢未谢的海棠,倒像是把整个春天都抿在了唇间。

“小姐今日格外好看。“落花捧着缠枝莲纹手炉过来,炭火里煨着苏合香,暖融融的气息裹着少女发间的茉莉头油香,“张夫子见了定要...“

“多嘴。“春晓急忙用绣着连理枝的帕子去捂小丫头的嘴,却见大小姐耳尖已泛起薄红,像极了去年在慈恩寺见过的珊瑚手钏。主仆三人沿着朱漆游廊往偏门去时,李念殊绣鞋上缀着的珍珠踩碎了一地落花,那细碎的声响像极了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震得藏在袖中的鎏金累丝香囊都在微微发颤。

张宅的乌木门环还沾着晨露,在朝阳下泛着冷光。落花刚要叩门,忽听院内传来官窑青瓷碎裂的脆响。“主子何必委屈自己?您可是宁...“侍卫的声音戛然而止,惊飞了檐下一对正在筑巢的燕子。

“慎言。“熟悉的嗓音此刻透着陌生威严,那声音穿过爬满紫藤的院墙,将李念殊钉在原地,“思思那孩子像受惊的雀儿,若知道我是宁远侯府...“

李念殊扶住青砖墙垣的指节泛出青白,指甲缝里嵌进两粒墙灰。春晓倒吸凉气的声音,落花攥碎杭绸帕子的裂帛声,混着三月末最后一片海棠坠地的轻响,在她耳中炸成惊雷。那株西府海棠是去岁张夫子亲手为她栽下的,说是“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如今倒成了个荒唐的笑话。

回府的石板路突然长出荆棘。她想起去岁冬至,自己捧着鎏金汤婆子在书房外站成雪人,冻僵的手指还死死护着新临的《洛神赋》,只为听他夸一句“大姑娘临的帖颇有卫夫人风骨“;想起今春染了风寒,咳得眼底都泛着血丝,还强撑着为他绣完那个藏着“思“字的香囊——金线绣的忍冬纹里,暗纹是个篆体的“思“字,原想着今日...

“大小姐!“春晓突然惊呼。李念殊茫然低头,才发觉指甲已深深掐入掌心,月白裙裾上溅着点点猩红,像极了那年他教她们姐妹辨认的朱砂梅。那时他说“朱砂梅最难得,因其色正而不妖“,如今想来,倒像是句谶语。

栖梧院里,李思思正在煮今年新贡的君山银针。白瓷盏中浮沉的茶针忽地齐齐直立时,百生如影子般跪在了紫檀木屏风后。案上《列女传》翻到“贞顺“篇,被穿堂风吹得哗啦作响。

“查。“她碾碎掌中密信,惊得案上《女诫》哗啦翻到“贞静“篇。窗外忽然掠过只断线纸鸢,竹骨上还缠着半截金线,飘飘摇摇坠向大小姐住的听雪轩方向。小丫鬟要去捡,却被思思用团扇拦住:“那是大姐姐的心事,且让它飘着罢。“

次日拂晓,李府后门的马车载着三只樟木箱驶向城外。老马脖颈间的铜铃在雾中响得寂寥,车辙碾过青石板的声音惊醒了打更人。箱笼夹层里,静静躺着李念殊连夜收拾的《金刚经》抄本——最上面那页的“应无所住“四字,墨迹晕染如泪痕,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经文都泡得模糊了。

马车行至十里亭时,忽有黑衣侍卫拦路。为首的捧着个锦盒,说是宁远侯府给李大小姐的赔礼。掀开来看,竟是那株西府海棠的残枝,断口处还凝着新鲜的树脂,像极了未干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