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小程序开发实战:设计·运营·变现(图解案例版)
- 陈顺军编著
- 4424字
- 2025-03-30 16:18:22
1.3 微信对小程序的布局期望
尽管微信对小程序的各种功能权限已经开放了,微信官方也在极力地推动着小程序的发展,但是依然还有很多人会问,微信小程序跟原生App是不是竞争关系?App是不是会被小程序全部取代?小程序适用于哪些场景?为了能够让小程序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节将从微信小程序与原生App的关系和小程序的使用场景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大家了解微信对小程序的布局期望。
1.3.1 为主流App提供另一个服务入口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微信的月活跃用户量已超过11亿,微信庞大的用户基数对于一直以来陷入获客困境的主流App而言,诱惑十分大。但是微信小程序的体量被限制在了10MB之内,这也就意味着App并不能将自己所有的功能直接转移到小程序上。
微信小程序只可以实现主流App中的一部分功能。对这一点,腾讯方面表示:“小程序最大是10MB,小程序的推出是想让用户获取服务更轻松,微信会定期清理不使用的小程序的缓存,已经被缓存且未被清理的,再打开则无须加载代码资源”。
与小程序的小体量相比,各类主流App的大小基本都在100MB以上。小程序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而且背靠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体,其操作路径比较短,用户用完即走,使得很多主流App在微信小程序上开发了自己的产品,如图1-8所示为携程旅行的微信小程序。

图1-8 携程旅行的微信小程序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小程序的大部分功能还比较简单,在短期内还不会对主流App造成大的影响,小程序暂时还不能完全替代主流App,仅仅是主流App的一个补充,为主流App提供另外一个服务入口。与App相比,小程序在以下方面稍有不足。
(1)内容与服务不及App
“去哪儿”小程序的负责人觉得小程序实际上是在为主流App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机会,而不是替代主流App。小程序所有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于一个“小”字上。因为小,用户使用小程序要比使用App更加方便灵活;也因为小,小程序为用户所呈现的内容与服务远远不及App。
(2)加载速度不及App
有一部分用户在体验过小程序之后感觉慢,然后微信小程序没有继续沿用H5的架构,而是加快了加载的速度。但是总体来说小程序的加载速度还是要比原生App慢,对用户的体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3)小程序仅作为工具使用
很多主流App的规模与用户和微信本身相差无几,两者之间属于平行关系。微信小程序由于体量小,用户体验无法与原生App相提并论,正因如此很多用户也不会卸载原生App仅使用小程序。小程序也只是一种工具,可以为主流App提供用户入口,帮助主流App完成用户引流,为主流App增加用户数量。
小程序提供的多数是针对用户需求的即时服务,为用户真正提供长期服务的是主流App。当主流App在小程序上开发出自己的产品时,两者的结合会为主流App提供更多的用户。
由此可见,小程序从本质上来看是不可能替代所有主流App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流App+小程序的模式可以带来更多流量。从移动互联网的长远发展来看,小程序为App提供了一个用户入口,对于主流App而言是种福利。
1.3.2 将低频App迁移至微信
如今手机端App的使用范围很广,很多用户都会遇到仅需使用某些App的一两个功能而去安装这些App的情况,小程序的出现为这部分用户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一部分手机内存较小的用户释放了内存。
小程序的出现将会进一步降低使用频率较低和使用时长较短的App的用户量,用户对于这一部分App没有太多依赖性,用户黏度比较小,比如餐饮和小游戏类App等。小程序的推出将这部分低频App迁移到了微信,不仅为用户省去了下载安装App的麻烦,还为用户节省了手机内存。
用户使用频率较低的,如共享单车类App、公交查询类App等,现在都已经开发了小程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摩拜单车的微信小程序如图1-9所示。

图1-9 摩拜单车的微信小程序
摩拜单车微信小程序的功能十分简单明了,便于用户使用。用户在“搜一搜”中输入“摩拜”或者“摩拜单车”就能够进入摩拜单车的小程序,然后扫码使用单车,十分方便。
有些用户只有周末出门时才会使用共享单车,而有些用户则是上班时偶尔骑单车,因此,共享单车App的用户使用频率普遍不高。如果下载一个共享单车App,占内存又不经常使用,很多用户只会在需要时下载,不用了就卸载。小程序的出现让用户无须下载这类App,随时都能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如图1-10所示是车来了的微信小程序。

图1-10 车来了的微信小程序
车来了是一款公交信息查询类App,用户只有在需要坐公交出门时才会使用它,而且使用时长比较短,更多的时间是闲置的。下载安装这类App对于用户来说并不划算,小程序的推出无疑为用户解决了下载安装和注册等较为烦琐的操作行为,还有效地缩短了用户获得App服务的路径。
移动互联网的低频应用用户少、使用率低、使用时长短,将这类低频App迁移至微信小程序,不仅操作变得简单了,用户只需要用微信就可以切换到这类App,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类低频App迁移到微信之后,背靠微信庞大的用户数量和巨大的流量,其用户数量也会增多,微信小程序可以为它们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3.3 节约企业App开发成本
一个企业如果要开发一款App,需要开发Android版本和iOS版本两个版本,两个版本就意味着需要两个开发团队,导致企业要花大笔资金在开发团队上。除了资金之外,企业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对漫长的开发和内测过程。除此之外,开发团队做的成品如果符合企业要求,那么一切努力还算没有白费;一旦与企业设想的功能和系统不同,那企业还需要花重金和时间另寻专业人士来解决问题。
相比之下,小程序只需要开发一个版本就可以,这一优势让小程序的开发成本比App低了很多。而且小程序的开发与H5的开发有些相似,没有庞大的后端开发工作,这样一来就节省了很多的人力、财力以及时间。小程序开发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如图1-11所示。

图1-11 小程序开发的三大板块
小程序的设计项目完成之后,按照行规会提供为期一年的免费维护。从第二年开始,就需要收取小程序产品的服务年费,也就是升级费,这个费用一般是按照项目的15%左右来收取的。
如果需要开发一个普通的小程序商城,版面费用大约是8000元人民币,人工成本大概是一天1000元人民币,设计一个小程序项目大约需要两周的时间。这些成本加起来共计20000~25000元人民币,后期的维护费大概是2000~2500元人民币。
按照以上算法,即便是成本最高的小程序开发类型,与App动辄好几万元的开发费相比,再加上开发完成之后大笔的推广费用与运营费用,可以说小程序的开发与运营成本节省了不少。
最为关键的是,小程序有微信的背书,自身具备引流的特性,再与微信庞大的用户群相结合,商户可以开展更多丰富多样的营销活动,还能够降低获客成本,不仅为商户节约了App的开发成本,还为商户节省了大笔的推广营销费用。
以传统的旅游类App为例,地推形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这类App在线下如果想要让陌生的用户下载,然后体验App功能,最后完成消费,整个过程十分烦琐,耗时耗力。相比之下微信小程序的流量更多,而且获客成本低,成功率也要比这种地推方式更高。
商户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文末推广和小程序中的会员卡等各种功能,进一步地扩大小程序营销和推广的效果。有一部分创业者已经用小程序获得了第一波红利,小程序的低成本是很多商户选择它的理由。
如果商户不需要小程序通过线上刻意引流,也不会用小程序完成线上交易,仅仅使用小程序的附近功能来展示商户的门店信息的话,比如那些线下已经有很大人流量可以支撑的老字号门店和旺铺等,门店小程序就可以达成这一要求。这类小程序的开发几乎是零成本,如果商户需要开通线上支付功能,只需缴纳300元人民币的认证费即可。
如果商户的规模较小,而且服务范围仅限于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这类商户只为附近的人提供服务,比如零售的小店、餐饮和超市等,只需要从线上引导消费人群来弥补线下消费人数较少的情况,外卖业务也属于这一类型。这类商户通常可以自己完成简单的小程序的运营和管理,不需要开发App,成本较低。
移动端的交易比例一直在提高,微信小程序不仅为很多商户提供了低成本的宣传推广,还为很多线下商户节约了高昂的App开发成本。微信小程序未来将会给商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1.3.4 覆盖各类生活服务场景,激发长尾价值
在微信的系统生态里,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微信的社交场景优势,更好地让用户了解和认可自己,这是很多商户和企业需要考虑的事情。与用户距离最近的就是各类线下生活服务场景,比如餐厅从排队到点餐再到支付,在小程序的体系内都可以全部完成。微信支付技术和微信扫码技术的成熟,为小程序覆盖各类生活服务场景提供了支持。小程序与服务号、App相比,使用成本要低很多,对于新用户而言,接受程度更高。像美团点评智慧餐厅、肯德基等都可以用微信小程序点餐,都是小程序对线下生活场景的利用。
微信提供的资源还有很多,但是更为关键的是,从App再到小程序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功能复制粘贴。用何种方式来结合微信的生态系统拓展用户群,增加用户的使用场景,激发小程序的长尾价值,才是最优选择。
对于大多数主流App而言,小程序并不是简单的替代者,而更像是一个主流App的助手或者一个新的市场。微信为用户提供了新的场景,原生App用小程序的方式重新被推出,用更小的体量、更快捷直接的方式触达用户。小程序更像是简化版的App,根植于微信的生态系统,用户的使用操作过程无须被割裂,直接在微信里就可以进行,用户体验增强,事实上使用户摆脱了App的束缚。小程序对其他App的功能补充,就是微信自身的发展壮大。微信的闭环生态在大量小程序的加持下,逐渐成长得越来越完整。
而且对于一部分自身对社交场景有深度需求、功能较多、用户使用成本较高、长期发展陷入瓶颈的App而言,微信小程序的出现为它们带来了一次重生的机会。
微信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个集购物、游戏和生活服务于一体的超级App,生活服务场景对于用户体验有着很高的要求,比如餐饮业和出行,用户的线下体验模式远远大于线上消费。小程序适用于本身就以线下场景为主的商户和产品,比如用户在肯德基点餐时,无须排队,只需扫码点餐,为用户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效率。
小程序已经覆盖了各类生活场景,不论是生活中必要的衣食住行,还是偶尔必要的排队预约,小程序都与线下各类生活服务场景紧密结合,激发长尾价值。“以老带新,以高频带低频,以服务带交易”,是小程序的发展趋势,将线上的小程序与线下各类的生活服务场景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消费体系。
以购物为例,小程序不仅帮助拼多多和享物说在短时间内获取了大量流量,还帮助转转和京东改善了用户的购物体验。京东与拼多多在不同层面上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长尾小程序则是在大众的个性化上为大众服务。除了这些线上电商小程序,线下生活服务的小程序也都在逐渐壮大微信支付体系。
微信小程序中包含了餐饮类、出行类、旅游类等各种产品,生活服务场景类的小程序覆盖面极广。大众在使用微信时可以直接跳转到这类生活场景的小程序,无须下载、安装和注册,就可以直接完成消费支付,这种极短的使用路径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小程序是一个生活服务场景的风口,能不能在这个风口发展壮大,激发自身的长尾价值,就要看商户自身的经营模式和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模式,毕竟用户才是决定生活服务场景能走多远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