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之狼

日本天文十六年(1547年),按明朝的年号来说是嘉靖二十六年,旧历五月四日,日本的四艘遣明船从五岛地方的奈留岛扬帆起航。船队九死一生地渡过暴风雨横虐的东海,被风吹得四散。一号船于当月十三日到达浙江台州。而三号船则于当月十四日在温州洋面上遭到二十八艘海盗船袭击,死九人,还被夺走一艘舢板。这些海盗是规模相当庞大的海盗集团。后面也会说到,这一时期,宁波洋面双屿岛周围的走私贸易正处于全盛期,因此这些海上之狼常常在此严阵以待,围猎满载货物的航船。

关于这些海上之狼的真实身份,古人留下了一些记录讲述自己的印象。就在大约五十年前的明弘治元年(1488年),前往朝鲜南部济州岛赴任的一位李朝官员在途中接到父亲的讣告,匆匆赶回本土,途中遭遇了恶劣天气,其所乘船漂流到了千里之外的浙江南部。

他们在宁波洋面上遭到了海盗袭击,留下了记录《漂海录》(作者崔溥,全罗道罗州人,可对照日本僧人策彦所著的《入明记》阅读),其中是这样描述那些海上之狼的:

“正月十二日的傍晚,有两艘船驶来我方。一艘大约搭乘十个人,打扮都是穿黑棉裤、着草鞋,有的头上系着巾帕,有的戴着竹叶笠,披着棕榈蓑。他们吵吵嚷嚷地说着中国话,但是我们不明白,于是转为笔谈。其人写道:‘我是大唐的林大,将你们从大唐购买的宝物都交出来!’然后我们交代了航船遇难的经过,将米交给了他们。之后他们声称我们可以在此逗留休息至风向好转,并将我们带到了一个岛上。

岛上有两间茅草屋,似乎是制作干鲍的人家。我们一行已经疲劳到了极点,那天晚上倒头便睡。晚上十点左右,那个林大率领二十几人,拿着刀枪,带着火炬,闯进来写给我们几个字:‘我是观音佛,已经看透了汝辈的心思,如果藏有金银马上交出来!’然后他们仿佛早有预谋似的,撕抢衣物,挥刀威胁,拳打脚踢,夺去了所有东西。最后他们砍掉我们的锚石、缆绳等物扔下海去,将我们的船引至外洋,扬长而去。”

这些人就是被称为鼠贼的集团,从浙江到福建、广东一带的沿海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海盗的巢穴,历史上出了一连串声名赫赫的大海盗。

太古远的就不说了,宋末的朱清、张瑄,元末的方国珍都是史上留名的海盗,他们都是浙江出身。还有明末清初之际横空出世、与我国大有渊源的郑芝龙,清代中期艇盗之乱(以安南为后援的海盗集团,1810年被清朝武将李长庚镇压)中恶名远播的蔡牵,他们都是福建泉州人。

另外,后期倭寇末期,与倭寇勾结的海盗吴平、曾一本等人是广东潮州出身。这些潮州海盗的大首领张琏蜚声海外,被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叫作“Chang SiLao”。传说他逃亡之后,当上了苏门答腊岛上巴邻旁的王。他还有一位部下林凤,被欧洲人称作“Limahong”。

包括后期倭寇的核心人物李光头、许栋、王直等人在内的中国东南海上的海盗群体在倭寇史上构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