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的历史(八):明帝国与倭寇
- (日)三田村泰助
- 1254字
- 2025-02-24 05:51:20
海运开创者
对船束手无策的蒙古人在征服并占据中原之后,也开始频繁地利用船只。这是从马向船的转换,非常值得关注。
蒙古人在军事上曾因征讨日本和爪哇而向海外派兵,同时经济上也垄断了南海贸易,没有一处不靠船运。而这些全都是动员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海运力量而达成的。但是,派兵和贸易都是出于其贪得无厌的征服欲和物欲,并非关系着其生死存亡的紧要事。而当他们开始依赖船运之后,却反而丢掉了性命。
北京自辽金时代起就是国都,到了元朝,其规模愈加庞大,城里容纳了大量政府官员、军人、百姓,人口飞速地膨胀起来。自然而然地,养活庞大人口的口粮也只能依赖江南地方的供给。但是如何才能将粮食运往大都(北京)呢?宰相伯颜为此绞尽了脑汁。他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连接南北的大运河,但是已经废弃多年的运河修复起来并不容易,因此他最终在至元十九年(1282年)决定利用海运。负责此项计划的不是别人,正是海盗出身的汉人朱清和张瑄,而且讽刺的是,他们都是浙江人(准确说来是江苏,但当时属于江浙行省)。
朱清出生于长江口的崇明岛,家里打鱼为生,但他后来成了走私盐商。这份营生来钱快,但是被抓住就是死刑,因此完全是在赌命。他在这种情况下一有危险马上就会乘船远走高飞的吧。尽管如此,他也算是一个有胆气的小恶霸。张瑄则出生于苏州附近的嘉定,早年丧父而沦为乞丐,最终长成了饮酒斗殴的恶少。

据说朱清和张瑄是在以米换盐的黑市上相识的,因意气相投而成了结义兄弟。两人运气不好,曾被抓进监狱,却神奇地保住了性命。这是因为前一天晚上监狱长梦到两头白虎率领群兽作乱,第二天醒来看到两人和白虎长得一模一样,于是就释放了他们。
此后两人就成了海盗,两人绕过山东半岛航行到了遥远的渤海湾,而且经过十几次的航行,发现了从江南安全到达此地的最短航路。
两人很早就归顺了元世祖,后来率领海军征战,平定各地海盗,甚至还到过南方的占婆。
伯颜的海运政策很大程度上出自他们的献策,其结果是两人被任命为海道运粮万户,一手包管了海运事宜。最初的至元二十年(1283年),两人只运输了四万六千石,但第二年(至元二十一年)就达到了三十万石,而后到了二十七年,实际上达到了一百六十万石的巨额数字。
两人将根据地设在了现在的太仓。那时候太仓的户数不足百轩,而海运开始后,粮草库设在当地,运输船从八方云集而来,当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两人的财富也成为江南之冠,苏州大部分肥沃至极的田地都归其所有。
如此一来,小恶霸们的势力就坐大到了能左右天下粮仓的地步。这也可以看作是浙江人商业精神的例证吧。朱清和张瑄都变得权势熏天。尤其是张瑄,据说忤逆他的人都被绑起来流放到了海上。只不过他在第四位夫人面前却抬不起头来,其豪华的宅邸也被叫作“四夫人府”。仔细想想,元朝这时应是被海运迷了心窍,以致最终作茧自缚吧。对元朝来说,海运就是生命线,一旦切断就只能束手就擒,此事显而易见。而如此重要的海运,元朝却托付给了很懂算计的浙江人。
结果元朝末年,就是在浙江出现了海盗方国珍。他操纵着海运,将元朝玩弄于股掌之间,光荣地成为元末群雄中的首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