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的动力之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在于不断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广阔市场前景的应用技术,其实质是提高新技术商业转化的成功率。目前,新技术商业化成功率较低的现状较为严重地拖延了我国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纵观美国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我们感受最深刻的是美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这又是依靠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新技术成果商业化。在这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中,风险投资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尽管在很大程度上,风险投资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新技术成果商业化,但风险投资也存在较高的风险。相比于单独投资,联合风险投资可以促使参与者共享知识经验,整合互补资源,从而有助于新技术商业化项目获取信息优势,最终实现经济价值。因此,风险投资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越来越钟情于联合风险投资。从微观角度研究联合风险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已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罕有对联合风险投资和企业新技术商业化两者关系的研究。现有文献更鲜有能表述出联合风险投资在新技术商业化的过程中,通过怎样的机制产生知识溢出、价值溢出,又如何一方面发挥金融中介的功能,另一方面充当技术中介的角色。此外,在我国,由于风险投资发展起步较晚,关于风险投资以及联合风险投资的样本数据获得较为困难,而且采用的研究方法也较为落后,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尚不深入。但是,对于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探索联合风险投资与新技术商业化活动之间良性的互动作用机制,也有助于探索如何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此外,对于促进联合风险投资发展,建立并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本书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并注重结合文献梳理与分析数据。本书首先评述了国内外对新技术商业化、联合风险投资的研究现状和动态。然后,在机理研究部分,纵向探究了高新技术企业新技术商业化活动的过程规律及其持续演进的支持条件,并且从横向分析了整个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联合风险投资如何在多重层面发挥支持作用,这部分内容为本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向来看,新技术商业化的一个完整周期是沿着技术自身的发展轨迹纵向发展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包括技术创新(高新技术诞生)、技术转移(科学研究成果外溢,或在已有应用中的形态被人学习、模仿)和技术成果商业转化(高新技术在商业上首次实现)三个阶段。横向来看,联合风险投资在上述不同阶段发挥了知识溢出和价值溢出的效应,并形成了价值创造的超循环。本书依据新技术商业化过程的发展特征要求和联合风险投资对其支持作用的内部运作机理的变化,对各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

其次,本书主要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实证检验了在技术创新阶段,联合风险投资的网络位置与被投资企业新技术商业化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了独立投资和联合投资以及风险投资机构退出的不同情境下,联合风险投资网络位置对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值功能”的权变特征。第二,研究了在技术转移阶段,联合风险投资的网络位置对被投资企业新技术商业化的影响,并且分析了不同的主导风险投资知识专业化(多样化)水平对于联合风险投资网络整合、交换知识信息的影响效果;然后,研究了在技术成果商业转化阶段,联合风险投资的网络位置对企业合作商业化战略实施情况的影响。第三,分析了联合风险投资网络中的合作关系对科技成果商业化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综上所述,本书在分析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风险投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揭示了风险投资作为一类支持服务与中介机构,与其构建的联合风险投资网络介于技术的创造与识别维度(新技术成果的生产)和需求的引导与开发维度(技术成果的商业转化)之间,是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结合的载体和流动渠道,并且分析了在新技术商业化的每个阶段中,联合风险投资对整合社会资源和促进信息、知识技术扩散的内在机理,然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本书有如下发现:首先,主导风险投资的网络中心度越高,被投资企业就越有条件利用联合风险投资的网络信息优势,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此外,联合投资弱化了主导风险投资网络位置的上述影响,而独立投资时,主导风险投资网络位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为突出。进一步分样本检验发现,被投资企业利用网络信息、网络机会而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会伴随联合风险投资的退出而消失。其次,网络可以拓宽技术转移的路径渠道。联合风险投资的网络位置越高,就越能推动被投资企业的技术转移,知识专业化水平高的主导风险投资会花费较少的时间、精力去识别、获取、共享知识,从而降低了技术转移的成本,同时,主导风险投资知识专业化(多样化)水平越高(低),越能推动被投资企业的技术转移。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主导风险投资知识专业化(多样化)水平较低(高)时,更能充分地从联合风险投资网络中获取高效的知识溢出收益,联合风险投资网络位置对被投资企业技术转移的影响就更为突出。最后,在技术成果商业转化阶段,联合风险投资有助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开展技术联盟、产业链纵向联盟等多种合作商业化战略的实施。此外,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效率不高,技术成果的商业转化效率均值为0.24,企业技术成果的生产、商业转化阶段,广泛存在无效率的现象。与此同时,中国技术创新活动不同阶段的资源配置效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长三角地区、京津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较为优越,这些地区企业的技术成果生产效率和商业转化效率相对较高,进一步通过Tobit分析,验证了联合风险投资的网络位置对被投资企业技术成果的商业转化阶段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有正向影响。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研究内容上的创新。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联合风险投资在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开展的相关实证研究,这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空白领域。现有的文献只提出了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尚未深入挖掘联合风险投资的资金、技术、知识的网络化渠道,以及由其产生的溢出效应。本书就联合风险投资的网络位置在技术创新阶段、技术转移阶段和技术成果商业转化阶段对企业新技术商业化活动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并探究了风险投资知识专业化(多样化)水平等资源因素,以及联合投资、风投退出等情境因素对被投资企业新技术商业化活动的绩效产生的交互作用或权变影响,这是对前人理论的更进一步推进。

其次,研究视角的创新。本书一方面从纵向的过程视角出发,分析了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及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要求。另一方面,从横向的价值视角出发,解析了联合风险投资支持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创造价值的作用机理。将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新技术商业化的内部过程描述为解决技术、信息、资金等经济资本要素的不确定性的过程,并分别对应联合风险投资在新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和价值溢出机制。本书的创新视角更加丰富了联合风险投资与新技术商业化关系的内涵。

最后,在研究数据上,不同于目前部分文献测度我国联合风险投资网络的数据范围,本书并没有采用抽样数据构建联合风险投资网络,因为用抽样方法来衡量整体网络的关联关系、结构特征是不全面的(袁方,1995)。本书采用了在特定的时间窗内,所有投资于我国境内创业企业的风险投资事件来建立中国联合风险投资网络。如此一来,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作量增加、难度增大、要求也更高。但是,实证研究的构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和统计结论效度也因此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