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4:第一桶金的曙光
- 重生93从三峡移民开始
- 青椒炒回锅肉
- 2536字
- 2024-01-04 08:26:06
在邮政所写了两封平安信,按地址寄了出去,赵响便沿着街心转悠,一边打量小镇风物,一边寻找可能出现的商机。
九十年代初的洪桥镇街头,一眼望去皆是红砖墨瓦,正面刷了石灰的瓦房,平房都少;只有镇机关,农行和供销社等家属住宿楼是楼房,不过也就两三层的样子。
沿街的小炒店,早餐店,杂货店,发廊倒是不少;几家店门口还摆上一张破台球桌,穿着时髦,无所事事的小青年聚在一起捅球。
一家转着霓虹柱的发廊里,一只破音响中正在播放张国荣的一首《风继续吹》。
人们的代步工具大都是自行车,偶尔有一辆进口摩托车,或绿色吉普驰过,立刻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一些墙壁上用石灰刷着这个时代特有的醒目标语,比如:“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要想小康日子来的早,计划生育要搞好!”
“想想古代花木兰,谁说女娃不如男!”
“严厉打击车匪路霸!”等等。
毕竟在镇上生活过六年多,许多建筑依稀熟悉,许多面孔似曾相识。
赵响努力回忆前尘往事,回想着一些人的名字。
“对了,那位叫叶梅的女老师现在不是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就是在上课吧。”突然间,他驻足望向街头末尾方向的镇小学,喃喃自语道。
那里曾经耗了他人生最宝贵的六年光阴,唯一的收获就是一段长达四年,刻骨铭心,但最终没有结果的爱情。
原因很简单,叶梅转正成了公办老师,而他没有。
即使他工作努力,每年都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究其原因,大概还是跟移民身份有关。
名额有限,僧多粥少,自然要优先考虑本地人了。
万分沮丧颓废下,年近三十的赵响拒绝了父母给他找的农村对象,毅然踏上了南下闯荡的火车。
作为一个后来历经沧桑,阅尽红尘,到家有贤内助,儿女双全的事业晚成者,对这段人生的早期经历早就看淡了,不会再有什么怨念。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家人和事业;很多人,很多事,不过是你人生道路上浏览过的一道风景而已。
目光在学校方向停留了一会儿,再往郊区看,突然间,他盯住了几栋高高的水泥烟筒。
足足盯了十几分钟,赵响突然转身,迈步走到一间小卖部门口,一边掏钱包,一边说:“喂,陈老板,麻烦来包阿诗玛!”
“好嘞!”老板连忙起身,从柜台后热情的递过烟,“小伙子,听你口音带点外地的,怎么知道我姓陈?”
“当然知道啦,想当年咱可是你这店里的常客,熟的不得了;老哥人不错,没事爱整两杯,还爱赌点小钱;好几次因为赌钱和嫂子打架,还是咱哥几个上门劝架的。”赵响心说,笑道:“刚听前面买啤酒的这样叫过你。”付了钱,拆了烟,先递上一颗,自己再点上一颗。
“陈老板,想跟你打听个事。”赵响吐了一团烟雾。
“啥事,问吧!”抽了人家一颗烟,陈老板表现的更热情了。
“听说你们镇上有个很大的水泥厂,办得挺红火,我是外地来的,住罗家村表叔家,看看有没有机会进水泥厂找份活干,临时工那种。”
“你说的是洪桥水泥厂吧,咱们这里就这一座水泥厂。”陈老板指了指远处那几只烟筒,突然有些忿忿了,“嘿嘿,红火,红火个屁啊,都倒闭快一年啦!”
“咦,办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垮了?”赵响故意吃惊的问。
“还不是被人吃垮,玩垮,坑垮的!”
“不会吧?”
“咋不会,我老婆以前就在那里上班,清楚的很!”
“那太好了,能给我说说么?”赵响又递上一颗烟。
陈老板也不客气,接过烟夹在耳朵上,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赵响认真的听,偶尔发问,悄悄和自己的相关记忆相印证。
半个小时后,见信息套得差不多了,赵响便到了谢,迈步来到供销社门口。
这年头,供销社还是人民群众购买生活用品,尤其是农资品的主要渠道。
过了一会儿,只见赵耀华满头大汗的走了过来,在对面信用社取了钱,父子俩便开始了安家采购。
因为要买的东西实在太多,不可能一次性采购完;当天就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一台熊猫牌12英寸黑白电视机,以及菜籽,农具,活力28洗衣粉,肥皂,牙刷牙膏,脸盆水桶,茶壶,锁匙,电线电度表,手电筒灯泡,电池火柴蜡烛香烟,大米蔬菜等等,一共花了八九百元。
在粮店买米的时候,赵耀华忍不住自嘲道:“嘿嘿,没想到种了一辈子的地,今个居然要买米吃哩!”
完了,赵响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带着电视机,电度表,几件农具;赵耀华则花十块钱雇了一辆三轮车,带其它的货。
“突突突……”
“叮叮当,叮叮当当……”
傍晚时分,父子俩满载而归。
“嘿嘿,你们快看,这些移民真是有钱哩。”
“是啊,他们那鬼地方穷得很,这回赚大了,政府帮着盖房,分地,一次性补偿好几万,听说每人每年以后还有几千块补助呢。”
“真好,我也想当三峡移民。”
“春宝叔还是心太软,就该让他们多放放血!”
“是啊,反正占了国家那么多好处!”
“我说凤枝也是,换作老娘,直接就在家躺着了,不拿一千块钱出来,咱就不下床!”
见父子俩忙着往家里搬东西,几个下了地的女人又聚拢在一起,指指点点,窃窃私议,瞎BB着。
老实讲,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这般品头论足,滋味实在不好受。但赵耀华还是强颜欢笑的朝她们点头示好。
吃过晚饭,帮老爸给门上了锁,赵响便把自己关进房里,点上一只蜡烛,从蛇皮袋取出一只燕舞牌录音机,装上电池,放进一盒当红歌星迟知强的磁带。
然后拿出一个印着牛小庆彩色封面的塑料皮本子,一只圆珠笔,开始打洪桥水泥厂的歪主意了。
上辈子,他就是靠搞建材批发赚的第一桶金,最后解决终生财务问题也靠这个,所以对作为建材之母的水泥还是有一定了解。
须知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农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就是开始推到土坯屋,盖起大瓦房。
到了九十年代初,二层乡村小楼也陆陆续续出现。
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下世纪初前十年,曾经遍布中国广大农村的土坯屋才基本销声匿迹;另外国家城镇化进程和大基建也将在几年后正式起步,所以办水泥厂绝对是一个新兴朝阳行业,能吃中国经济腾飞的红利至少二十年。
洪桥水泥厂临近汉宜公路,交通方便,加上本地优质的石灰石和铁矿石,是县镇两级政府大力扶持的明星级乡镇企业,巅峰时员工高达三百多名。
也不知那帮草包经营者是怎么想的,这么好的优势和资源,不到三年,硬生生将它给搞垮了。
印像中,直到十几年后,一群浙省人嗅到商机,出资将其盘活;并借助房地产腾飞的契机,一举将产值做到了百亿,成为全省著名的水泥企业。
不过,这一回,我赵响是要近水楼台先得月,捷足先登了!
上辈子,老子耗了大半辈子的光阴才做到身价几千万,这辈子怎么也得翻他个十倍,几十倍吧!
还有,发财需趁早!
否则,老子还真对不住这重生者的名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