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民心可用(二)

巡视了一遍吴县即将开业的钱行,朱载堃紧绷的心弦也算能够稍微放松一些。

能不能在苏州府安然无恙的做好改稻为桑这件事,钱行的顺利铺开至关重要。

朱载堃瞧着窗外绿色盎然的古树枝头,目光随着扶风而动的枝条上下翻飞,但此刻眉头紧锁,有些沉默不语。

“算了算日子,送到宫里的密信也该有回音了。”

朱载堃自言自语道,有些欣喜也有些害怕,他不知道自己的父皇会给出怎样的答复。

苏州府的改稻为桑要改到什么程度,没人告诉自己。

没有考核标准,那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就没有了凭证。

朱载堃让朱七事无巨细的汇报,目的就是为了确定,他计划好的十万亩桑田到底能不能通过嘉靖帝的考核。

从朱载堃到苏州开始,他便开始准备改稻为桑这件大事。

通过邓九光搜集的苏州府各县实情,朱载堃推算出十万亩桑田可以算是一个十分稳妥的数字。

即不会让苏州府的农业遭到打击,逼反那些无田无地的百姓,同样这也是苏州府大小官员所能承受的极限。

时间一天天过去,犹如落水飞花,顺着痕迹,逐渐远行。

赵贞吉自从秉公执法的断了几个案子,在吴县百姓心中一下子便有了赵青天的威望。

靠着百姓的口耳相传,让苏州府衙的声望很快便传了开来。每次开堂审案,总有那些百姓前来凑凑热闹,为赵老爷拍案叫绝。

下余其它诸县也逐渐有了不少的百姓特意赶到吴县来向知府老爷申冤诉苦。

尽管大多数案件都是些水落石出的明白事,但百姓无疑不再夸这位赵青天做事公允。

在苏州府衙大堂坐了几天,赵贞吉便一股脑的将这些鸡毛蒜皮的审案差事全部抛给了王文玄去干。

发往南直隶的公文有了回复,南直隶小朝廷答应筹集二十条船的粮食,正由朱七押送,不日便能送达。

向外省卖粮的船队,也已经有了消息。

这些吴县富商在尝到巨大利益之后,便不惜代价的购买粮食,一但运来苏州,转手便是几倍的利润。

随着粮船逐渐停靠在吴县码头,苏州府的水患灾情立刻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平息下去。

聚集在城外的灾民短短两天时间,便已经少了许多,但凡能卖一把力气的男人都被分配了工作,挖渠铺路采石伐薪。

至于那些手脚灵巧的人更是宝贝的不得了,吴县郊区那几座新建的工坊为了抢人,将顾虑全都甩给了赵贞吉。

现在还候着赈灾粮的就只剩下那些老妇老翁以及一些半大的孩童。

二月二十八。

清晨,天空愁云密布,一轮光日只留下一道模糊残影。

空气中传来几声嘶哑的嘀鸣,枝头稀松的站立着几只鸟雀,正眯着小眼打量树下的人影。

朱载堃此刻正气喘吁吁的结束完自己的晨练,自从来到苏州府之后,他是一天都没有拉下,除过中药滋补,锻炼也是他的重中之重。

经过这一个月来的坚持锻炼,朱载堃有了很大的变化,眉目之间多出一份坚毅,弱不禁风的身板逐渐开始瓷实,长相也越发出众。

两道剑眉凝成一片,威严越发醒目。

贴身大拌王宝见朱载堃结束晨练,便细心的端来热水,小心伺候左右。

“王爷,吴县的几位富商还有赵大人都在前厅等着您呢!”

王宝趁着朱载堃擦脸的闲暇之余将事情汇报给对方,他知道自家主子万般好,但就是做事太慢,在着急的事到这里也只能往后稍稍。

“知道了。”

朱载堃应了声,自顾整理自己的长发,别上一枚玉簪。

用松江棉布擦完脸,舒展一番筋骨,朱载堃便朝着前厅大步而去。

赵贞吉此刻稳坐副位,端起一旁的茶杯,小心吹着。

抬眼瞧了一眼下方有些紧张的几位富商,嘴角不自觉的露出一丝笑容。

“诸位,天大的事也不急这一时。这新采的茶叶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喝到了。”赵贞吉喝了口茶水,见底下几人不安的神情,便开口安慰道。

品着杯中的香茗,细细回味口中的一抹幽香。

“大人说的是,草民也是着急。”

张伯秋连忙回话,现在的他可是又惊又怕,自从上次那么一闹,虽然福王殿下什么也没说,但他依旧不敢有任何掉以轻心。

吴县菜市口的三颗脑袋虽然被丢到了乱葬岗,但这一月来的变故让他不敢有任何一点侥幸。

张伯秋自从第一次见到福王殿下,看到那封密信。

他回家之后便以家法打死了几个下人,就连他那个小儿子也被他下令打断了一条腿,现在关在屋里那都不准去。

就在众人沉思之时,朱载堃已经大步走了进来,大方的坐上主位。

赵贞吉起身行了一礼,便小心陪站在一旁。

几位富商则是赶紧跪着磕了头,才直起腰杆看向前方的人影。

“都起来吧!”

朱载堃轻喊一声,便一屁股坐了起来。

喝了一旁的茶水,润了润嗓子,才看着张伯秋询问道:“三月初一,钱行就要开业了,一切可准备妥当。”

“回王爷,小人敢以性命担保,三月初一卯时一到,苏州府各县钱行准时开门。”张伯秋战战兢兢的回答道,生怕惹怒对方。

“好,很好。”朱载堃点头赞赏道,对这位张掌柜的执行力还是比较满意的。

“存票样式以及各种问题答案你们也已经接到王知县的通知,我就不啰嗦了。”朱载堃慢悠悠的说道,该做的准备他也已经做好了。

虽然只是速成了一批账房的算盘掌柜,但面对可能出现的那些低级问题也够他们应付了。

“钱行打开门做生意,自然是服务至上。平日里的嚣张跋扈都给我收敛起来,倘若是被我抓到了,或者是传到本王耳朵里来,后果是什么,就不需要我赘述了吧!”朱载堃看着这些呆若木鸡的吴县富商,再次警告道。

“草民不敢,一定牢记王爷教诲。”几人立刻跪下保证道,不敢有一丝怠惰。

“只要好心做事,本王是不会亏待自己人。”朱载堃给底下的几人画饼道,想要马儿跑,不吃草怎么行。

“多谢福王殿下。”

几人听到福王殿下的保证,立刻激动万分。

能搭上一位王爷,至少能保他们三代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