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别无选择(求追读)

忽必烈自毁承诺,欲要在大理屠城,这是忽必烈极不光彩的事情,忽必烈自然是要极力掩盖,知者极少,汪惟正也只听说过。

许赟竟然知晓得如此清楚,汪惟正跟活见鬼似的,眼珠子陷在许赟身体里了:“你究竟是谁?你是怎生知晓的?”

许赟依然不回答,让他去瞎猜。

孟继堂兴奋了:“哈哈。狗汉奸,你要为忽必烈鞑子吹嘘,也不看看哥哥在你面前,你也敢瞎吹。我给你狗汉奸说,我哥哥天上知晓一半,地上全知,你在我哥哥面前乱吹,那是找不自在。”

对汪氏,四川人那是恨死了,哪怕是在言论是打击一番,也是无上美事。

黄元鹏得意非凡:“狗汉奸,来啊,再为忽必烈鞑子吹嘘啊,快吹嘘啊。有哥哥在,无论你如何吹嘘,也是没用。”

众人大声附和。

许赟连番驳斥汪惟正,让他哑口无言,人生快事也。

汪惟正很泄气,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说动许赟他们,不说投靠自己,至少放了自己吧。即使不放了自己,也对自己好点。

然而,许赟似乎无所不知,不管他说多少机密的事情,许赟都知晓。

听了这番话,闭上嘴巴,不说了。

太打击人了。

孟继堂却不放过他,拔出弯刀,对着汪惟正肩头就是一捅,再一带,鲜血喷溅。

“嘶。”汪惟正直抽冷脸子,脸色铁青,疼痛难挡。

孟继堂一点同情的心思也没有,喝道:“说啊。为忽必烈鞑子吹嘘啊,我倒要看看你还能如何为忽必烈鞑子吹嘘。”

吹一次丢脸一次,还吹个屁。

汪惟正决定不吹嘘了。

黄元鹏拔出弯刀,在汪惟正手臂上拖上一刀,一道血口出现,鲜血喷涌。

何贤成拔出弯刀,又要来上一刀,汪惟正头皮发麻:“我说,我说。”

何贤成没有丝毫迟疑,捅他一刀,神清气爽收刀回鞘。

走在汪惟正身边的人,一人来上一刀,汪惟正平添数道伤口,鲜血直流,冲许赟道:“我要止血,我要止血。”

许赟一丝怜惜之心也没有:“忍着。”

汪惟正咬牙:“我会血流干而死,你也不愿我死吧?”

他自以为,活着才有价值,死了对于许赟来说就没有价值了。

然而,许赟抓他可不是因为他活着,而是要调回汪德臣而已,目的已经达到,他是死是活已经不重要了。

在他死前,让孟继堂他们发泄一番也不错。

许赟正眼都懒得瞧他。

“说不说?”孟继堂又要拔刀了。

汪惟正眼里尽是怨恨,快速收起,等找到机会逃出去了,一定要把许赟他们抓住,用最残忍最恶毒的办法折磨死。

脸上堆起笑容,陪着小心:“我说,我说。我的一家之言,不一定对,还请诸位谅解。”

被许赟打击得没有信心了,说话都谦虚了不少。

汪惟正为忽必烈吹嘘:“忽必烈宗王心慕汉文明,读汉书,征北地读书人而用之,北地读书人尽入金莲川幕府,这是何等之英明。”

孟继堂骂道:“这些读书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都是汉奸,都该死。国朝朝中读书人是如此,北地读书人同样如此。”

余玠收复四川全境,抗蒙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左相谢方叔害死了余玠,余晦入蜀,出任蜀帅,葬送了四川大好抗蒙形势。

因而,孟继堂恨上了读书人。

骂完,孟继堂看着许赟:“哥哥,快驳斥这狗汉奸,一定要让狗汉奸羞愧死。”

黄元鹏不赞同:“狗汉奸能有羞愧之心?”

孟继堂立时认错:“对对对,狗汉奸天良丧尽,怎会有羞愧之心,是我胡说。”

汪惟正咬牙,谁说我没羞愧之心的?

许赟很无语,自己几次三番让汪惟正无话可说,孟继堂他们竟然当作乐子了,也好,反正赶路闲着也是闲着:“北方读书人尽入金莲川幕府,你也不怕风大闪了你的舌头,鹤鸣老人、遗山先生,可入金莲川幕府?”

孟继堂他们睁大眼睛,看着汪惟正,看你怎生反驳?

汪惟正纠正:“怨我没说清楚,除了鹤鸣老人和遗山先生,北方名士皆入金莲川幕府,为忽必烈宗王效力。”

许赟嘴角一扯:“白朴入了金莲川幕府了?他为忽必烈效力了?”

汪惟正:“……”

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平生靠写戏曲为生,而不为忽必烈效力。

他可是遗山先生的养子,也是遗山先生的得意高足,才情非凡,若是他想要入金莲川幕府,忽必烈会当菩萨一样供着。

不能得到遗山先生,得到其养子,也是一面旗帜。

汪惟正愣了好一阵,这才辩解:“忽必烈宗王心慕汉文明,读汉书,北地读书人佩服,愿为他效力。就是我们这些世侯,也不例外,愿附忽必烈宗王骥尾。”

声调转高,掷地有声:“此事,千真万确。”

许赟冷笑一声:“说得你们还有别的选择似的。”

“你这话何意?”汪惟正有些不解:“我们世侯,以及北地读书人,若是不选忽必烈宗王,还可以为可汗效力。可汗,非凡了得,心胸宽广,比起成吉思汗,也不遑多让。”

许赟颔首:“蒙哥,的确非凡了得,心胸宽广,是蒙古四汗中,能力成就仅次于成吉四汗者。”

第一次得到许赟赞同,汪惟正信心大增:“是以,你的话不对。”

许赟反驳:“然,蒙哥之后呢?你们这些世侯和北地读书人,总不能选择阿里不哥吧?你们只能选择忽必烈,你们别无选择。”

汪惟正昂头挺胸:“阿里不哥宗王非凡了得,效忠于他,有何不可?”

许赟嘲笑:“你们选择阿里不哥,那就是自寻死路。”

汪惟正嘴硬:“我可不如此认为。”

许赟剖析:“蒙哥已经指定阿里不哥为汗位继承人,若是不出意外,阿里不哥就是下一任可汗。然而,阿里不哥是个彻头彻尾的大蒙古主义者,他坚定维护蒙古人的利益,认为蒙古人理应凌驾于所有被征服种族之上。”

汪惟正看着许赟,眼里满是浓浓的震惊。

许赟接着道:“阿里不哥当上可汗,必然加强蒙古人的利益,他会向汉人下手,会向你们这些世侯下手。到时候,你们这些世侯,有一个算一个,都不会有好日子过。懂事的,自动交回权力,奉上封地,贡献财货,还能落得个好下场。若是敢说个不字,你们都要倒大霉,我没说错吧?”

汪惟正脸上的震惊之色更浓了。

许赟嘴角一扯,嘲笑:“目今的忽必烈,只有漠南之地的军权,没有行政权力,不能治国理民,也就是没有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地盘,实力极为弱小。而他又恰好地处北方汉地,太需要你们这些汉人世侯效忠了,你们此时投靠他,就是雪中送炭。忽必烈成事后,对你们的回报也就更大。”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时,包括汉人世侯在内的北方汉人,一边倒的倒向忽必烈,不是因为忽必烈有多仁慈,而是他们没得选,只能投靠忽必烈。

汪惟正无法反驳此点,坚持认为:“忽必烈宗王爱慕汉文明,读汉书,这事你无话可说。”

忽必烈心慕汉文明,读汉书,这事天下皆知,汪惟正有信心,能够让许赟哑口无言。

这事,记载在《元史》中,是后世赞扬忽必烈英明伟大的重要证据。

许赟不屑一笑:“照你这么说,别儿哥汗皈依穆斯林,也是仁慈无比的圣君了?”

汪惟正脸色大变,满脸震憾:“你……你……怎生……知晓极西之地的极秘之事?”